E-M10 Mark2 白平衡飄忽不定


Rick0743 wrote:
{和鑰匙對比,這個...(恕刪)

請問是否有純夜間風景或景觀拍攝照片可供參考?
問得好 我也很想知道這個答案


ykch wrote:
請問是否有純夜間風...(恕刪)

wdjwdj wrote:
由於小弟家中主要是黃光的T5燈管,
是否這就是造成白平衡不斷飄移的主因呢?...(恕刪)


會不會是跟安定器有關係 ?? 查看看

也許是另一種解決方式。
Rick0743 wrote:
相機自動白平衡拍出...(恕刪)


我想問一下Rick桑能不能接受一下不同的意見和看法@_@?
無意筆戰 (累)。




那您的白平衡方式是要追求:



1、白平衡的準確 (自訂白平衡的意思就是還原正確的白色)

2、現場氣氛 (接近現場的色溫,非還原白色)





↑ 像這張照片,白色區域的部份白平衡就自訂的很準確,衣服白色的部份沒有偏藍或是偏黃的情形



↑像右下角的照片,我覺得他偏黃,像是保留現場暖色光源的感覺,但又顏色又不太自然 (不像上圖接近白平衡準確的結果)


這兩個地方有點矛盾,因為上下二圖如果都是用同一個「指向式(方向性)的白平衡濾鏡」的話,卻能聰明的涵1、2不同的結果,1、2結果卻是相牴觸的,讓我覺得這個白平衡濾鏡很神奇、也太厲害。


Rick0743 wrote:
這有二組相片用 iPhone5 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日期拍的。有一組AWB相片與使用濾鏡極為接近,另一組就產生極其嚴重的色偏現象,怎會差這麼多呢? 我也不懂‧‧‧‧...(恕刪)



如果有問題,也是太陽光透過雲層折射、空氣品質、光線角度不同(時間)本來就會有不同色溫顏色產生,也許是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光線產生變化(如被雲層影響),相機或手機還來不及自動校正白平衡的時候,拍下去的一瞬間就會產生像左上角那樣奇怪顏色的照片。

以olympus相機來說,就算拿E-M1用AWB的方式拍攝,場景的色溫產生變化的時候,也是要等侯1 - 1.5秒左右 (相機運算白平衡的時間),AWB的白平衡設定才會穩定下來。



如果版主最後採用了白紙或灰卡自訂白平衡的方式,Rick桑會因此而不高興他沒有採用你的作法嗎??或是覺得這個方法不專業無法接受?


ykch wrote:
請問是否有純夜間風...(恕刪)


沒問題,分享一下真實色彩的美麗世界,這些相片衹作縮圖到640寬,都是使用專業白平衡濾鏡作手動白平衡JPG直出無任何修圖,用的相機有 P家 GF-3, O 家 E-PL1 & E-PM1


























新菜鳥 wrote:
問得好 我也很想...(恕刪)


使用白平衡濾鏡作手動白平衡拍出無修圖景觀照片分享一下,在50吋以上4K電視看的話,色彩層次細節如臨現場:





















































































lowlence wrote:
我想問一下Rick...(恕刪)


{那您的白平衡方式是要追求:
1、白平衡的準確 (自訂白平衡的意思就是還原正確的白色)}

還原白色,個人極度討厭自已拍出色彩失真的相片。相機的白色值校正準確好的話,好處很多。衹有一張相片的色溫與色調值把白色定義準確(如同GPS定位準確才能正確導航到單點目的地), 那張相片的每一點的所有色彩才能準確顯示出來,如此相片中的內容物色彩層次自然完美呈現,完全符合視覺神經的下意志記憶,看那相片時會自然感覺那相片更清晰更親切,更富有立体感。這次的一剎那清晰感效果甚至比換鏡頭還要好!

{讓我覺得這個白平衡濾鏡很神奇、也太厲害}

本人是標準的隨手拍,最高記錄是在土耳其的香料市場,用相機連拍的方式一天拍了六千張相片,沒時間修圖啊! 所以才說現場用灰卡作紀錄,再用LR後製調整色溫的辦法,是傳統方式,而且還是不夠精準! 精準程度如何辨認呢? 在室內明亮的生活(白色燈多)燈光下,用灰卡包括室內各種生活用品,拍RAW 再用LightRoom 以灰卡作白平衡標準,馬上與室內色彩作比較,其色彩總是不準確的啦! 很多時侯,點在灰卡的不同位置,經常可以出現200度上下的不同色溫值,您大概也碰過這問題吧…這就是色溫不夠精準,怎能精準還原現場色彩呢? 還有一個色調值不準的問題存在…

{以olympus相機來說,就算拿E-M1用AWB的方式拍攝,場景的色溫產生變化的時候,也是要等侯1 - 1.5秒左右 (相機運算白平衡的時間),AWB的白平衡設定才會穩定下來。}

沒錯! 所以正確使用手動白平衡也是一樣要等一二秒,使用白平衡濾鏡時,事實上就是把相機當作專業色溫計使用。

{如果版主最後採用了色白紙自訂白平衡的方式,Rick桑會因此而不高興他沒有採用你的作法嗎??或是覺得這個方法不專業無法接受?}

版主的最後決定使用白紙,與我沒關係啊! 他學會用白紙作手機白平衡也是一種攝影器材技巧的進步,不過用白紙作手動白平衡而產生的色偏現象,他也許可以接受也許不能接受是他的選擇。
Rick0743 wrote:
不需要用色溫表。別看它小小的,卻可是最先進的光學物理設計,具有:

光學濾鏡
濾鏡內藏指向式取光
有環體導光壁和導光柱

它搭配相機所取得的色溫值要比傳統色溫表來的準確高多了,傳統專業色溫表是空間180度取光,所得的色溫值不能符合相機的現場色溫值,必須要有很敏銳的經驗作現場修正才可約略符合需要。

相機手動白平衡的設計是在感光元件中央區域取得18度灰以設定現場白色,Panansonic相機在作手動白平衡時會時,在銀幕中央會出現一個黃色框,把這小濾鏡放在鏡頭前玉就可以進行完美的手動白平衡設定了。


R大,只有微單/DC的手動白平衡介面才有中間那個小框,DSLR手動白平衡是全面取光的!所以[專業]的白平衡濾鏡有分size,口徑77mm的鏡頭就要買77mm的白平衡濾鏡,例如Expodisc.

您這個機絲我google半天終於找到~~原來這是一個手機用的"專業白平衡濾鏡"啊它的"專業"是相對於手機的"不專業"吧,何必還拿專業色溫表出來陪鞭呢

這東西的設計是蠻用心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所謂"指向性",就是一邊的壁比較突出、限制了取光範圍吧!而另一邊是平的沒有限制,取光範圍較大.說是正/反各適合什麼場合,也是以手機的特性來分的吧

至於"導光壁和導光柱",是周圍那一圈柱狀体內藏光纖的意思吧?可以讓光線垂直傳導不漫射,儘量把前面取到面積有限的光點不打折扣的傳導到後方,這也是因應筒壁結構、以及手機鏡頭特性的設計吧?假設如Expodisc一樣直徑夠大也就不需要了吧(?)

晶晶板不準我有經驗,我想主要還是因為材質,專業色溫濾鏡貴不會沒有原因,就像光學玻璃之於一般玻璃的價差;白紙的不夠準確被不屑或攻擊,也只是因為它可能不是正白;但即使是Expodisc也有必需要用灰卡輔助的時候;R大有信心這個Raynauld濾鏡,準度超越Expodisc嗎?為什麼不把直徑加大、也做出加厚邊框達成所謂指向性與導光性、進攻專業市場呢?
看了大大PO的那產品的照片,上面的Brand name是Raynauld,所以也查了一下,那個小的好像是給手機用的,而DSLR用的是這個產品DCC Filter for Camera,不知道這效果如何?

Ethan Lin wrote:
看了大大PO的那產...(恕刪)


感謝E大提供連結,這些產品仔細回想,在B&H型錄上有見過

只是那個大的好像直徑也才75mm,對現在早已是大三元標準口徑的77mm而言,還是不夠大啊(不套上,不就沒做到它說的"筒內傳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