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o wrote:
您舉例[如果現在很冷,負1、20度,飽和水氣壓只有5百帕,而空氣中的實際水氣壓也是5的話,濕度就是100%]
意思是如果溫度很低, 但氣壓也很低 還是有可能達到100%濕度,是嗎?


是的,不過改成"如果溫度很低,所以"飽和水氣壓"(此溫度下可容約最多的水氣)也很低,還是可能達到100%濕度"比較好
可參考我前面說的濕度公式,越冷分母(飽和水氣壓)越小

例如我們在山上起霧了,雖然冷,但這時濕度已經是100%才會起霧(小水滴或冰晶)



(註:嚴格說,100%不一定就會有雲霧,要看凝結核的數量和種類,通常會過飽和(超過100%)才凝結,也有些吸濕性結可以在還沒100%時就產生凝結,完全沒有凝結核的話可到500%,但自然界難有這種情況,是有人做實驗得到的)
回報一下~我遇過天氣冷快門簾卡住的現象 須改由電子快門使用最後把快門整組都換了 前面有兩位也碰到快門卡住 之前爬文也有看過天氣變冷時EM1快門卡住 是不是EM1快門設計有問題呀 感覺不是偶發事件耶

squarenix wrote:
這兩天到溪頭山上玩...(恕刪)

或許是因為山區濕氣太重 才導致樓主這樣的情形
我不常登高山,只不過拍拍活動/商品,上個月也是發生快門卡住現像,保固內送修元佑更換了快門簾幕組,現在正常使用。

繼後轉盤失靈問題,我不覺得是天氣冷的問題,光後轉要求我就送修元佑換了3次轉盤,旗艦機有這種故障率真令人匪夷所思。
談相對溼度可能比較難懂,白話一點可以這樣理解:
溫度高時,空氣中可以藏有較多的氣態水分子。
假設人先在溫度較高的密閉室內或車內,空氣中其實存在很多水分子的,只是他們暫時還是以氣體方式存在,對相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一到溫差極大的室外低溫環境時,氣體分子便會從氣態轉成液態,變成凝結水。水再因零下低溫變成冰,我猜這是造成大家快門簾卡住的主因。
而從低溫環境進室內或車內時,空氣中高密度的氣態水分子一碰到冰冷的機體表面,甚至滲入機體內部,便會在表面或機體內凝結成水,造成線路短路或腐蝕。
所以機體包含鏡身的氣密度蠻重要的。
手機因為氣密度較好,加上長時間操作時溫度較高(或不操作時常放於較貼身的地方),加上它無快門簾的設計,反而較不受影響。
樓上反映即使在平地亦有快門簾易卡住的問題,表示可能設計上有不夠穩妥的地方,所以到了嚴峻的地方更容易出狀況了!以上純屬堆論,若有巧合,大家保重了
打鐵匠 wrote:
談相對溼度可能比較...(恕刪)

謝謝您的講解
所以大家一直建議我使用有防水滴功能的鏡頭
多了鏡頭底座的O-Ring來擋住水氣進入機身
恩..經您和前面一位的講解,我了解一開始就想錯方向了....
執著於液態水跑進去的可能
但沒注意到氣態水在機身內液態化
前一天是機身一直都是在室外 同低溫下頂多內外100%平衡
不會有水滴在機身內形成
但過夜時屋內大通鋪一堆人在
溫度較高一些
高濕度稍高溫下繼續補充水氣進去機身
隔天早上拿到屋外,降低個幾度過飽和機器就短路GG了
所以結論是
我有買12-40mm的理由了!!!!





squarenix wrote:
所以結論是
我有買12-40mm的理由了!!!!...(恕刪)

正解
squarenix wrote:
所以大家一直建議我使用有防水滴功能的鏡頭
多了鏡頭底座的O-Ring來擋住水氣進入機身...(恕刪)

所以樓主有拿非防塵防滴的鏡頭淋到雨?
還是只是在濕度高的環境下拍攝造成故障?

看到前面的補充敘述是鏡頭有稍微接觸到小雨滴
以及長期處於高濕度環境造成機身故障

squarenix wrote:
我有買12-40mm的理由了!!!!...(恕刪)



100% 正解XD





鏡頭也是要選防塵防滴的 … 不然不小心就GG了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