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林 wrote:
外型與 Olympus 底片機時代的 OM-1 如出一轍,特別是軍艦部的造型還原程度相當高
這個...和ZF的造型血脈源自何方一樣,老朽又有話說了,先看圖:
底片OM1

底片OM-3(Ti)↓

數位OM-3↓

底片OM3和OM1軍艦部最大不同處在"額頭",OM3向前突出而OM1和下方鏡頭座在同一個平面,開版圖若拿的是底片OM1,銘牌下方這道影子不會出現,反而黑線的分割效果會很明顯、上方三角形區塊獨立成一個視覺單元。

新機額頭上下比例像OM1而前後深度像OM3,血源關係算(1+3)÷2?
初代EM5致敬的是底片OM10,卻一直以OM1為話題。我覺得不管文宣怎樣談繼承自何方,從造型能看出設計者原本的企圖以及內部真正定位。
初代EM5↓

OM10↓

數位OM3給人感覺像底片OM1的,應該是右肩銀色微稜模式轉盤以及左肩on/off電源開關,在OM3/4這些是被去除、象徵舊時代的語彙;OM3/4機頂採用Pentax ME super式雙按鈕調整界面,以及快門底座撥桿、回捲手柄疊層控制盤等和潮流同步或表現前衛的設計,反而是現在復古機致力摒棄的元素。底片OM3有稍微提升握感的可拆式小握把,數位OM3完全沒有→相隔四十年的兩台同名相機,精神是否一致?
小惡魔新聞台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2040萬CMOS好像已經不符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