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無法成為優良隨身機的十大理由

450 wrote:
未來說不定還會有 4/3 跟 M4/3 共存一身的設計.....(恕刪)


因為鏡後距的關係,只有M4/3吃4/3鏡,
4/3要共用M4/3鏡是不可能的。

也是因為鏡後距的關係,
讓4/3 M4/3跟C家成為很多人拿來轉接老鏡的選擇,
但那些鏡後距比較長的就不能轉接其他鏡頭,
現在最短的就是M4/3,
因此連4/3都無法轉接M4/3的鏡頭來用,
只有M4/3吃4/3,
4/3要吃M4/3是一點可能都沒有。

其他家的FF或是APS-C系統不管感光元件大小,
鏡後距都是一樣的,
所以頂多是成像圈大小不一樣,等效焦距不一樣,
但鏡頭之間幾乎都可以互換,
O家的4/3比較堪虞一點。
以FF和APS來比譬喻4/3和M4/3好像不太能凸顯M4/3的差異性

小弟倒覺得4/3與M4/3的關係比較像是Canon EF與FD系統的關係

不過4/3和M4/3目前是併行發展的系統

EF則是取代FD的電子系統

或者拿Leica R、M來比喻會不會比較恰當些
攝影、腳踏車、登山、攀岩、潛水、露營、溪釣~多彩多姿~
ionium007 wrote:
謝謝您的示範...我...(恕刪)


謝謝您的示範...我只花了六秒
E-P1無法成為優良隨身機的理由:

想買的不須理由,想敗家還須看誰的臉色?

不想買的也不須理由,錢在我口袋,咬我嗎?

樓主發這篇我看了好幾天,看大家都好認真,我今天也跟著認真了

我只能說:樓主真的是無聊......
我才不管E-P1到底是不是優良隨身機(就算理由有無聊的一千萬種!)



因為

我喜歡我的olympus PEN FT

所以我喜歡 向 olympus PEN 致敬的 E-P1


秋天.是一條高高的線
vismars wrote:
我才不管E-P1到底...(恕刪)


漂亮~就讓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吧!
免得樓高繼續攀升. . .

我要定妳了. . .E-P1
samzeng wrote:
漂亮~就讓這個話題告...(恕刪)



這個沒有意思的話題,就讓它沉下去吧。
bluetulippon wrote:
以FF和APS來比譬...(恕刪)

M4/3與4/3間轉接關係我覺得最像的是Contax 645與Contax N系統
全電子化的鏡頭系統簡單的利用一個轉接環就可以讓長鏡後距離的鏡頭全功能發揮在短鏡後距離的機身上.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初入社會,曾在一家鏡框公司上班,
某次老闆開會,要業務部對產品提出建言。
結果砲聲四起,
同質性太高、定位不明、單價偏高、品牌太小、品質有待加強...,
老闆帶著笑容聽完業務們的發言之後,
滿臉笑意的說:
「你們說的對,公司產品真的是同質性太高、定位不明、單價偏高、品牌太小、品質有待加強...,
但如果真的有市場區隔明確、單價最低、品質最好、品牌響亮的產品,
我就讓我女兒當業務了,還要請你們做什麼?」
....當時,他的女兒僅四歲。

其實,商業是很奇妙的。
PEN或稱為EP1,
總是這裡有些優點、那裡有些缺點。

但如果要說到「缺點」,
世上絕對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商品。
好的產品可能太貴、必定有一堆人的口袋跟不上;
便宜的產品必定又有一堆人看不上眼。
象我這種一流眼光配上三流口袋的,
根本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買!

EP1或PNE,他既然是一種商品,
它就不可能成為人人都滿意的「隨身機」而大賣,
也不可能成為每個人都滿意的產品而熱銷,
但是,他可以定位為一種「經典」、「里程碑」。
如此一來,EP1就不是「商品」,
而是一個經典、揉合的是科技與藝術。
對消費者而言,那時所考慮的是:
你能為藝術定價嗎?
你願意錯過收藏經典的機會嗎?


看完那則吉他廠拍攝的影片,
覺得那就是目前廠商廣告的方向。
傳統與科技,再創經典。


反過來說,
人不需要做一個滿足所有「他人」的人,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不妨保有他自己的「味道」。
所以,也要想清楚,
你真正想要拿EP1的原因是什麼?
時髦?收藏?就是想使用?


願天下眷屬都是有情人,
也願天下喜歡EP1的,都「買的高興、拍的開心、用的笑嘻嘻」。


我覺得任何一款市售的相機,都可隨便擠出十個以上無法成為優良隨身機的理由,所以這個話題似乎......

話說今天在淡水漁人碼頭看見一個妹拿著E-P1白機專心地拍景,那整體線條真的是很優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