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AAM wrote:M4/3與4/3間轉接關係我覺得最像的是Contax 645與Contax N系統全電子化的鏡頭系統簡單的利用一個轉接環就可以讓長鏡後距離的鏡頭全功能發揮在短鏡後距離的機身上....(恕刪) 完全正確耶~我想到的是Pentax 67/645/135沒想到你想的電子系統更是精確~
您好我覺得從標題看來,這個討論主題明顯是以 "隨身" 機為考量,根據樓主心中的準則,陳述他的評價結果與意見他之所以比較兩台相機的重量,並不表示他不清楚 E-P1 具有體積小且能換鏡頭的獨特優點當然樓主在 Olympus 區提出這個議題,並且拿來跟非 Olympus 的相機做比較的確是有點找人麻煩 畢竟這篇文章是放在 "Olympus" 區、而非 隨身攝影、攝影觀念討論區....但若大家拿其他與原 PO 主旨不相干的議題 ( 例如,比較能不能換鏡頭 ) 來作為討論內容那就更傷腦筋了。若實在不想在這片 Olympus 樂土邊看到這樣的文章,似乎應該聯名請求管理員把文章移到攝影觀念的討論區或者是一般討論區會更有效而適切。 而不是在這邊以討論之名行批評之實( 有趣的很,這樣的批評反而繼續助長這篇討論串的長度與熱門程度,我想批評者也不可能不知 )這個主題擺在其他討論區可能更能激起有意思的討論,幫助大家拍更好的照片,或者做更好的採購決策。我對這主題很有興趣,因為我最近也迷上了隨身帶相機胡亂拍照,捕捉我身旁有意思的畫面。我的 "症狀" 嚴重到下樓到對街買瓶牛奶,都會隨身帶著我的相機。從 6/16 起,我也一邊流口水一邊讀完無數網路上找得到關於 E-P1 的 Preview 、介紹與討論。但在這邊通篇看下來,實在看到太多與討論主題無關的內容。看得我頭皮發麻。同時似乎沒看到有甚麼讓我覺得耳目一新關於 "E-P1" 如何使用就可以拿來當做很方便的隨身機 的使用心得大都是看廠商 DM 就可以知道的內容。或是雞同鴨講,講一些我已經知之甚詳的 E-P1 優點,還會覺得被批評為 "故意忽略 E-P1 的優點"。我比較期望見到熟悉 E-P1 做為隨身機的用家能夠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說明是如何覺得 E-P1 "適合"舉個例子,某論壇我看到有人抱怨 LX3 的預儲設定功能無法紀錄手動對焦的焦距,街拍時不夠方便,沒辦法快速改變拍攝的焦段。之後並沒有出現一票人把原 PO 海 K 一頓,或者說其它 DC 雖然可設定焦段,但畫質遠遠比不上 LX3( LX3 畫質很不錯我當然知道... 原 PO 又不是嫌畫質不好 )有人甚至提出讓原 PO (跟我) 都覺得很有幫助的建議他提到雖然沒有這個功能,不過用手動對焦模式,攝影者可以在 "進入戰區" 之前,預先對準距離合適的標的物,手動按下 "focus" 按鈕讓相機自動對焦到某個距離。用這個有點克難的方式、熟悉相機特性後,搭配適當的光圈設定同樣只要按一個鈕就可以用這個方式將相機指定到不同的焦段。這就讓原本程度不好的我覺得 "學到了一課" ... (而不是頭皮發麻... 覺得自己不應該來到這個地方)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我也仍然期望看到有意思的討論。希望其他網友不要 K 我叫我不愛看就別來廢話。Jenghan
這位親愛的朋友:O家得大門絕對的是歡迎四方同好加入小弟自己就是這樣被毒進來的不過小弟的建言:何不您開個新大樓(這棟樓實在是...)標題可下,諸如您期望"期望見到熟悉 E-P1 做為隨身機的用家能夠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說明是如何覺得 E-P1 "適合"...等您會得到相對於這篇的效果及各方的想法為了避免小弟是拉滴賽的,小弟試著說何謂適合(但還是希望您開新大樓)雖然小弟不是什麼MBA,但講到"適合隨身"...那就看跟誰比了以及比的標準是否一致跟DC手機比大少還是比畫質,跟DSLR比輕薄比片幅...如果由眾人來討論這是炒也炒不完的是以......機機都可以是隨神(身),存乎一心適不適合就要問問您的需求................講到最後好像還是拉滴賽(至少我認真拉阿)當然發文問別人意見,聽聽別人的意見是很好的,只是若樓主的兩篇文和您的主旨是相同的那小弟會考慮把書櫃裡行銷及銷售的書都燒掉,因為不需要了也請您及各方朋友不要回覆我,如要討論請開新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