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推薦E-M1的十個理由!?


wizardry91 wrote:
高畫素的好處是可以縮...(恕刪)


基本觀念上就有問題了
感光元件的像素 pixel 與 相片的像素 pixel 搞混了

假設一張相片規格如下,且每個感光元件 pixel 的紀錄都是正確的,感光元件也都一樣大
【RAW】 4608 x 3456 = 15,925,248 = 1600萬
那麼相片的 pixel 為 1600萬
1.
若感光元件的 pixel 為 800萬
那就會變成相片每兩個pixel 共用一個感光紀錄
使得成像有不清晰的感覺
2.
若感光元件的 pixel 為 1600萬
那就相片每個 pixel 都有對應的感光紀錄
3.
而感光元件的 pixel 為 3200萬
那就相片每個 pixel 有兩個感光紀錄可用

那麼
1 的情況就會不清晰
2 的情況就是清晰
3 的情況很微妙,一個相片的pixel,如何去取捨兩個pixel的感光紀錄
可確定的不會有超越2的清晰

----------------
wizardry91兄 的理論其實是建構在 "相片的 pixel"
例如:把 4608*3456 縮圖為 1024*768

這個與感光元件的 pixel 是兩件事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kikali wrote:
E16數年後再次救援成功


不, 現在有 E1650 來爭王位

Ramsa wrote:
基本觀念上就有問題了...(恕刪)


這個話題讓我最意外的, 就是 APSC 也來加入戰場
看這樓堆這麼高,
怪就怪01精神都是『攻頂』、『直上』、『一次到位』,
每一個點進相機討論區的新人,就先被『教育』好啦!
Persson wrote:
這個話題讓我最意外的, 就是 APSC 也來加入戰場


PENTAX 表示: 找我有事嗎 ?
FUJI 表示: 我才剛進場 !
SONY A 表示: 我沒力氣追了...

wizardry91 wrote:
以後APS-C也會擔心被全褔機取代,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換句話說
以後全幅機也會擔心被中片幅機取代,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wizardry91 wrote:
APS-C的鏡頭越做越小,畫素也越來越高
高畫素的優勢在於可利用縮圖來增加銳利度及景深
一顆平常的鏡頭就能依賴縮圖而增加功力,對焦不準也能依賴縮圖而變清晰
在大光圈時也能依賴縮圖增加景深而得到整張都清楚的照片

我主要是要表達縮圖可以彌補淺景深所造成照片有部份會較不清楚的缺點,而且看起來較銳利
就好像調參數增加相機景深且換上更銳利的鏡頭拍出來的效果相似 (是相似不是相同)


NEX鏡頭越做越小沒錯, 我們以同樣輕巧取向的16-50@NEX7, 12-32@GM1來比較看看

GM1+12-32mm@廣角端@F8, 左上角1:1截圖


NEX7+16-50mm@廣角端@F8, 左上角1:1截圖


有人說高畫素縮圖可以增加銳利度, 趕快試試把NEX7+16-50mm的圖縮到和GM1+12-32mm等高

....看起來縮圖並不見起死回生的功效....

只縮NEX的圖不公平?....那....把兩張都用同樣方法縮到200畫素高來比看看
12-32


16-50


嗯....結論:
1) 要談銳利度還是要看鏡頭素質, 鏡頭素質差, 縮圖也不會勝過比較銳利的鏡頭

2) 一顆平常的鏡頭不能依賴縮圖而增加功力, 對焦不準絕對不能依賴縮圖而變清晰
大光圈時不能依賴縮圖增加景深而得到整張都清楚的照片....可以的話拿個有散景的圖做實驗?
(老實說大光圈能縮圖變成整張清楚實在太扯囉)

3) 縮圖不會讓一顆平常的鏡頭像是換上更銳利的鏡頭拍出來的效果相似
Mzukio wrote:

即便是FF的頂級鏡頭,解像力要達到3000萬畫素都很勉強了

就算明天出了一台5000萬畫素的FF...(恕刪)


不會。

感光要打趴鏡頭,以 A7R 的 36MP 也只打的動老鏡。
至少要密度高過 m4/3 的感光,才能開始對鏡頭施加壓力。
FF 要比 m4/3 密度高,畫素一定超過 50 MP。
不過現在的 rumor 來看明年就 54MP 上市了。

以廠商週期來看,四年一次的夏季奧運的半年前,
差不多都是外星科技出籠的時間。
-= 散仙 =-
ssword wrote:
高畫素的好處是可以縮圖的程度較大
若將APS-C的2400萬畫素照片縮到M43的1600萬畫素時
在電腦上用100%觀看APS-C的1600萬畫素會比M43的1600萬畫素更清楚
而且APS-C比M43景深較淺容易模糊的缺點也抵消了
現在SONY的APS-C微單眼也有混合式對焦,對焦速度也接近M43
機身大小和價錢也和M43相當,所以M43目前只有鏡頭領先而已
雖然APS-C的鏡頭有物理限制無法縮小,除非有外星科技才能解決,但是為何一定要解決呢
APS-C也有很多犧牲邊角畫質體積和M43相當的鏡頭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犧牲邊角畫質就輸了,但是如果把照片縮小就看不太出來了
以後相機畫素會越來越高,而且大部份的人也不會100%觀看
所以將來5000萬以上畫素縮到1000萬以下還看的出邊角畫質差嗎
如果幾年後APS-C微單眼的操控性和體積都不輸給M43時
接高級的大鏡頭能發揮高畫質,接小的鏡頭就和M43一樣輕巧,那麼以後誰還會想買M43
M43用家不是也需求較高畫質嗎,只為體積和操控性才選M43,不然早就去用DC或類單眼了
以後APS-C也會擔心被全褔機取代,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1) 高畫素的主要好處是用來大圖輸出和裁圖, 不是用來玩縮圖

2) 將APS-C的2400萬畫素照片縮到M43的1600萬畫素時, 不一定比M43的1600萬畫素更清楚
要看鏡頭的能力

3) 景深取決於主體距離, 光圈, 焦段(感光元件大小的影響可視為主體距離的一部分)
沒有辦法用縮圖來抵銷. 景深10cm的成像, 不會因為縮圖而變成景深20cm

4) A6000的0.06秒對焦是有條件的, a.要搭配16-50mm, b.要用預先對焦Pre-AE模式, c.要使用EVF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6010-sony-released-a6000-advanced-micro-monocular-006-second-worlds-steepest-phase-focusing-af-179-points-and-25-points-in-contrast-to-focus

5) 把照片從5000萬縮小到1000萬畫素不會看不出邊角畫質缺失.

6) APS-C要有操控性, 就會增加機身體積, 要發揮高畫質接大鏡頭一定比較重
(可能還重很多....看到Fuji的恆定F2.8變焦鏡有嚇到)
要輕巧則犧牲了畫質又不一定勝過M43....不如來玩M43?

ssword wrote:
4) A6000的0.06秒對焦是有條件的, a.要搭配16-50mm, b.要用預先對焦Pre-AE模式, c.要使用EVF(恕刪)


A. 他只是用這顆量測的,不代表其他鏡頭不行,拿一顆最低階的變焦鏡頭都可以這麼快速,我想是原本測試的本意
B.是關掉,不然就已經對上去了要怎樣量時間?
C. 用不用無關緊要,這不影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