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20二手分享]以小DC之眼 度單眼之腹

擺脫宅男宿命 wrote:
尼爾森兄的想法與我接...(恕刪)


不過應該有得等了.....

聽說E-5 會先登場 , 專注研發M43 , E520後的機種還沒這麼快
-_-"
kaorss wrote:
已經著手要賣掉我的E-520 + FL-50R來為買E-30舖路了...(恕刪)


kaorss兄我偶爾來這里潛水,看到你的發言。
我記得你之前是說E520還是你的好幫手啊,現在竟然也為E30意志動搖了……
我還當你是閃燈高手,現在竟然要賣掉了。
這樣真是打擊我對我的E520堅貞不變的信仰。

不過最近大敗了1260,我就休養生息一下吧。下次升級,應該在幾年後,等待E650或者E50這樣的後續機種。
Olympus EP-5, 17mm f1.8, 40-150mm f4-5.6, OM 50 1.8, OM1, E520, EP1 www.flickr
donalone wrote:
kaorss兄我偶爾...(恕刪)


我看到你的flickr了...有你的...
www.flickr.com/photos/kaorss/
看到大家前面在討論機身重量和鏡頭重量。我想到在大學里面上人因工程課的時候做的小實驗。

將兩個同樣的小金屬管從開口塞入等量的重物并且兩端封好。其中一個將重物集中在中央,另外一個分散在兩端。結果測試下來,在不事先透露內部構造的情況下,有一半的同學估計兩金屬管子一樣重,另外一半的同學認為分散在兩端的重。原因是如果重心分散,如果手指拿住金屬管的一端,由于力矩的關系,會明顯感覺到另外一端傳來的重量。所以做手機或別的產品設計時,塞同樣的東西,通過調整重心的位置,能夠造成產品較輕或較重的假象。

所以鏡頭在前,機身在後,而手握機身的話,鏡頭的重量對手的感覺,是一定超過機身的影響的。加大機身讓整體重量分配更平衡,應該會更好握。
Olympus EP-5, 17mm f1.8, 40-150mm f4-5.6, OM 50 1.8, OM1, E520, EP1 www.flick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