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lerchen wrote:光圈全開銳利的哩,可以感受到E-3已經無法跟得上鏡頭了,E-5應該更能發揮這顆鏡頭的實力才對。...(恕刪) E-5 可以解放 HG 是不爭的事實縮圖100% 裁切縮圖100% 裁切eulerchen wrote:新鏡頭變焦環果然很緊....要多用幾次讓他鬆點比較好搶拍,好多好鏡頭因為轉變焦取景轉的比較慢而錯過了... 長焦段的視角小, 要勤練直覺. 要把這管轉鬆, 你有得轉了!!! (我已經入手兩年, 不覺得手感有比較鬆)
Mooncat wrote:E-5 可以解放 H...(恕刪) 看來, 50-200 似乎不算是快速反應部隊的一員啊!!我就覺得 12-60 還蠻好轉的.....可能鏡頭較長, 螺牙的長度也較長有關吧!!!如果這麼長的螺牙, 轉起來一樣鬆, 精度應該就沒那麼好了....是著麼說吧??
這種望遠鏡頭OLYMPUS可以不重做,反正片幅都一樣,鏡片組設計直接搬4/3的過來用,只不過為了補足鏡後距跟維持防水防塵的設計,搞出來的東西會比現在的4/3版還要長一些....那跟用電子轉接環接上M4/3可能沒什麼兩樣.....而m4/3目前的市場導向還是主打輕便跟高質感外觀,真看不出OLYMPUS有SONY那種推專業無反光鏡機身的頃向....我個人的看法是,只要OLYMPUS繼續推出性能更好的機身,而讓目前的4/3鏡頭能無痛轉接並維持原有的性能,我並不在乎有沒有反光鏡....因為在乎的人早就整組出清跳槽了....excd wrote:我對M4/3最不滿的...(恕刪)
一代 40-150 除了速度慢以外(kit lens 不要強求太多)我喜歡這支遠勝於 70-300(當然啦 能打的距離差一半)一代 40-150 作工扎實, Made in Japan, 散景柔和優美, 相對其他鏡頭輕很夠平常用40-150 我用了三年才去買 70-300 結果才在隔一年就買 50-20070-300 相對用得最少40-150 當年送給初次使用單眼的老哥後 線在很想用 70-300 換回來 或者 再標一支二手的 只是焦段重複太多 一直無法下定決心啊p.s. 只是台灣賣的 Olympus 真的是天價啊 .....關於小豬 wrote:O板好久沒人放毒了 ...(恕刪)
eulerchen wrote:紫青雙劍在手,今天帶...(恕刪) 試拍照片應該是在中山公園拍的吧!?50-200mmSWD是兼顧畫質和價格的好鏡頭。相較標準焦段的鏡頭,更容易產生優雅的散景效果。小弟(NaluwanKing)最近使用雙機拍婚攝,一為14-35,一為50-200。前者畫質固然不在話下,但是就算光圈開到最大F2.0,淺景深的效果,還是不太明顯。後者在特寫(半身人像為主),很容易產生背景模糊,凸顯主題的效果。所以,在節奏較慢的空檔當中,我都盡量使用50-200。除了淺景深,這顆中長遠鏡頭,還有一項好處:被攝對象比較不容易查覺被拍攝,其肢體表情,更加自然流露。例如(等待女兒婚禮的父親,凝視著節目程序單):E-5+50-200mmSWD因此,在畫面的整體意境的感受,甚至比前者還讚。
Keswick wrote:除了淺景深,這顆中長遠鏡頭,還有一項好處:被攝對象比較不容易查覺被拍攝,其肢體表情,更加自然流露。...(恕刪) 既然有好處,當然也有壞處,我來平衡報導一下:拉到 200mm (等效已達 400mm ),被攝對象至少離你超過 10m 以上,中間人來人往,此時要有狙擊手的耐心和本性。下面這一張照片我就蹲了十分鐘。整個過程擊發快門三次,只中一鎗。
Keswick wrote:試拍照片應該是在中山...(恕刪) 不愧是屏東鄉親,一眼就看出是屏東公園,我記得您也拍過老人餵那隻松鼠,可惜我拍的時候,變焦太慢被牠跑掉了,錯過松鼠伸手跟人要麵包的畫面。50-200 SWD真的比12-60 SWD緊很多....往好處想...這樣不會發生50-200用久了會太鬆垂頭的問題。您放的照片好細緻歐....難怪你還想來一台E-5搭50-200。E-5的色彩演繹真的比E-3細緻好多。E-5排在明年的生日禮物清單吧,如果明年真的蹦出一台E-50,小弟一定搶首發 XD今年來這管50-200已經很滿足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