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只要拍出來曝光正確就好,,,,,有什麼影響?
純研究可以, 為此斷定機器好壞就太無聊了

您男友謊報2cm 身高, 女友少報 3 Kg 體重...........是會怎樣...他還是同一個人

cklpp wrote:
就是Dxo阿,直接選...(恕刪)

感謝,瞭解了...原來游標到圓上會顯示詳細數據
effo wrote:
又只要拍出來曝光正確...(恕刪)


樓上這比喻真妙

不過很貼切

我也不會因為謊報2KG或3CM

就休了人家 或是把它便宜賣了

不管數據怎樣 它五軸防震的效果實在很好

數據我也不會看也不會算

因為....我只是個消費者而已xd


前面的C兄 不好意思您可能沒有仔細算
我拿兩者的灌水iso3200 那附近的數據來仔細算一下
目標是同樣db數下 兩者的真實iso差距

首先是em5 (式子我沒列得很精準 知道我是要算斜率的意思就好)
3024-1489/27.3-24.1=479 (這代表真實iso 1489~3024之間,減少1db可換來的iso值)

所以於26.8db的時候,em5跟5n的真實iso如下
em5:1489+(479/2)=1728.5
5n:2181

2181/1728=1.26
算完我自己才發現不到0.3ev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精算其他的地方
其實只有那種...iso 6400(灌水後)以上 正常很難用到的地方差距才略微增大
effo wrote:
您男友謊報2cm 身高, 女友少報 3 Kg 體重...........是會怎樣...他還是同一個人...(恕刪)

當然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的人, 只是就是不如宣稱而已.

希望改天您老闆說今年加薪3% -> 年底才發現換算下來只有2% 的時候您也這麼樂觀喔 (是會怎樣, 一樣有加薪啊!)
^^A 請多多指教~

pipi5867 wrote:
前面的C兄 不好意思...(恕刪)


"2181/1728=1.26
算完我自己才發現不到0.3ev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精算其他的地方
其實只有那種...iso 6400(灌水後)以上 正常很難用到的地方差距才略微增大"

pipi5867 wrote:
前面的C兄 不好意思...(恕刪)


Pi兄你好
首先我不太明白
1.如果只是要知道"某兩台機器在某標示ISO時,實際ISO的差距"
譬如同樣標示3200,實際ISO各是多少
Dxo不是就直接給圖表了嗎?@@ 第一個ISO Sensitivity就是了阿
為何還要手動算某特定SNR值的ISO差?

2.如果算某特定SNR值的ISO差,那代表的是,
同樣的訊噪程度,彼此的實際ISO值多少
這跟我們現在想討論的,「同樣設定3200,實際各是多少」沒關係阿
譬如你算的SNR 26.8db,是5N的標示3200正好是26.8db
但天曉得26.8db是EM5的標示多少ISO XD
你只能算出26.8db時EM5的實際ISO,跟EM5的標示ISO3200沒關係阿@@

即使是用你的算法來算某SNR值之間兩者的ISO差
(不過這跟ISO3200間兩者ISO差已經沒關係了)
還是有些地方我覺得怪怪的

3.你用斜率去算有個問題
雖然圖表是直線,但是單純是折線圖為了連結離散的sample點
你不能直接假設是線性然後去內插 XD
不然只要測ISO200跟ISO12800,中間畫條直線全部內插不就得了XD
不過這部份估計誤差沒多大,倒也影響不大

4.我比較有疑問的是這個
2181/1728=1.26
我不確定可不可以直接這樣除了之後-1
wiki上用ISO換算EV的公式是這個

我懶得算所以我是直接去查表的
http://www.scantips.com/lights/fstop.html

以上
其實我想沒必要在這邊算這些
反正懂的人大概自己也懂了,不懂的人講再多也沒用
只是理工的壞習慣就是會研究這些

我會特別認真回你其實是因為我認識你所以想跟你解釋清楚XD
然後你MSN好像不在線上Orz
如果我們弄清楚其實這篇可以刪掉
反正只是公式計算甚麼的細節

cklpp wrote:
實際上就是dpreview的高ISO測試圖中
EM5比起5N NEX7 Canon 5d3,都多了2/3ev的光圈快門...(恕刪)


看這不準啦
各家測光方式都不一樣
要比ISO是要用M模控制好各項參數後比輸出的亮暗

cklpp wrote:
Pi兄你好首先我不太...(恕刪)


1.因為只是要比較感光元件能力的話,不管他怎麼標其實都沒差的
比如說同樣用一塊感光(先排除廠商自行調教的原因)的兩台相機

同場景拍一張照片得到一樣亮度跟雜訊品質,所得的數據如下
A家:ISO 3200 快門1/60 光圈f2.8
B家:ISO 1600 快門1/60 光圈f2.8

結果也只是A廠商想快樂表一下 故意把iso多標示1倍
B廠商則是多少就標多少
只是影響用戶的自我良好感覺,頂多跟人炫耀說我這台好強

2.yes,我其實重點就只有擺在"實際的拍照中"
灌水灌很大是沒錯,但這跟你拍照並沒有任何關係

3.因為畢竟沒有給原始檔 不過的確不會影響太大,不然統計學就可以扔了

4.其實就是把一個當基準點的iso作為1下去算而已,你可以看一下相機iso設定
1600->2000是否為增加0.3ev

還有我人通常都在啦,只是喜歡掛離線
有啥問題可以來聊聊~
arclen wrote:
不過E-M5測得有夠久,d600一上市dxo就測好了是?


是的, 小弟也去看過了DXO, 不知有沒有人也看下面讀者留言?

有二個很極端的言論,

一端信了DXO之後駡死了OLYMPUS (OLYMPUS應該要出面說明是非).

另一端不信了DXO之後駡死了DXO (要DXO更說清楚講明白).

有人比較自己和其他REVIEWS後, 覺得結果不對, 信用度有問題.

還有人一直要求測EM5但都不得測試結果直至今日, 進而懷疑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大大們是否有看到, 他所有的測試都是用"自己實測ISO"來評比, 而不是用"相機標示ISO".

如果OLYMPUS 出來給個說明, 解釋清楚, 那結果也許要重測了.

反之, 請問, 如果OLYMPUS 出來道歉, 是否可以用firmware 來修正?

不過重點是用自己實測ISO評比後還說

"the OM-D E-M5’s measured 826 ISO puts it in 40th place, a very good score given the sensitive surface area of its 4:3 sensor, just slightly behind the best APS-C sensors."

這應該算是加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