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測試蓋大樓開始】E-M1 Mark II 2(MK II 2) 開箱、測試 by Lowlence

:( 外國的月亮其實沒有比較圓,也未必常發聲的人就講的話一定是正確的,我也一直在修正和參考大家的意見去調整我的拍攝習慣,或是更客觀的測試攝影器材,不是看到好就要一直吹捧,或是看到不好就會覺得好糟糕,這樣太容易被別人影響了。

版上很多好手都拍的好

或者我自己親身的經驗是真的很好……一直反覆的拍了好幾萬張。

再來有一項比較不客觀的觀點,就是每個使用者的習慣不同也會影響到拍攝的結果,雖然這個觀點並不客觀,但確實一樣的機身在每個人使用上的落差會很大,所以只能取一個平均值,符合大部份人的感受是好的,平均值就會是好的,但相機無法符合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如果拍不好,有很大的機率可能目前這台相機不適合他 (只是個可能,但也有可能可以改善)。

比方說我和版上的大前輩changerer拍的飛羽照片vs deflash兄拍的照片 (抱歉Q__Q 無惡意,但deflash兄出問題的情況太高了,剛好拿來做範例) 拍攝的結果落差就很大,但拿的是一樣的機子和一樣頂級的鏡頭,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 ?

一位拍飛羽的前輩---林敬葳先生,前陣子,五月份時也拿了300pro + e-m1mk2 入手,他是用canon+500mm F4拍飛羽的好手,很快的他拍自家後花園的小彎嘴也馬上上手了,他技術觀念很好,轉換器材時完全沒有受到操作上的影響,我真的很佩服他。


▲ facebook 電腦桌面擷圖,畫質會壓縮的很差,但看得出來林先生拍的是100%準焦,目標物--小彎嘴是在複雜背景前面,看得到背景有雨絲,是天氣不好(光線差)的情況下的一張照片,且林先生僅僅用這個組合還不到3週的時間。

影響結果的不同有很多種可能:

可能是拿到有瑕疪機王
可能是拿到有瑕疪鏡王
也有可能是習慣上的問題
也有可能是人的問題


但我會反覆思考為什麼有人可以拍的很好,他是怎麼設定的,為什麼準確率那麼高? 為什麼人家拍得到我拍不到 ? 要用什麼對焦模組/全區對焦/九宮格/單點 設定去搭配合適合的C-AF/S-AF/PROCAP L/PROCAP H來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每種拍攝主題需要不同合適的設定來達到最好的效果,反覆的測試後…很多謠言不攻自破。

也並非國外測試者的錯,也許只是用錯方法,好比說mobile01媒體大站的吉姆林習慣用canon,ki_min習慣用nikon,你會發現他們在這兩台相機上怎麼拍都拍的比sony/olympus/panasonic/fuji/pentax來得好,純粹只是不熟悉介面和最好的設定方法。

那01 / 國外的文章是不是就沒有參考性了 ?

不是

可以參考,但不是照單全收,要保留科學疑問的精神,不然很容易被誤導。


kai chung wrote:
關於E-M1 II的對焦...

在於中文世界的評測當中幾乎都是一致吹捧Mark 2的連拍性能,

然後用上了新的對焦系統,

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這個對焦系統到底能夠提升多少成功率?

對比其他家的同級旗艦,在差不多的狀況下,他的性能又是如何?

或許對比Olympus以前的機種是提高了許多,

但是有國外玩家對比了D500,GH5,GX85以及E-M1 II,

結果卻令人有些失望...

先附上結論...


然後,kai chung 也不要太悲觀╯___╰ ,目前4/3轉M4/3,E-M1 II 是最好的解藥,比前代E-M1好很多了…,手上如果有14-35mm f2.0的話感受會更明顯。
lowlence wrote:
:( 外國的月亮...(恕刪)

對,所以我才真的很懷疑到底哪裡出問題...
技師一直跟我說,是IS作動過頭,無關對焦...(意思就是我這組絕對不是機王,是所有的都這樣...他很堅持)
我整個超傻眼...
但是問題在於,站上拍鳥的人,到底有沒有開IS?
這才是我糾結的問題=.=

我就在思考,依照台灣拍鳥的慣例,一定都會被教導要銳利就要上腳架,上腳架要關IS
所以我就想,或許拿這組的很多人,是否都是上腳架關IS?
等手持跑來跑去,拍的不好也會說因為手持所以認為自然成功率低
無關器材問題...

因為我歷來的拍攝習慣跟拍鳥界的鳥友大約是90%的人都不一樣
走整隻大砲拿起來硬幹那種風格
所以還在釐清真相
很不想現在就歸類為AF追焦系統殘廢...(雖然很多照片我都看不出來對焦對到哪=.=跟我之前Nikon移焦超級像...)

話說鍾大有沒有連結阿=.=
這張照片我這樣看不出來啦XD
一 一" 元佑的客服被訓練的很好,應該是不會直接得罪客人。


我先大膽假設是USER拍照上的習慣不同



之前接到一通友人的電話,有人問我說上腳架要不要關IS,我說不要關,和canon/nikon拍攝的思維不一樣,但沒有解釋為什麼,因為解釋起來要花比較長一段時間,剛好我開完刀身體不太舒服也還在養病,就長話短說了,今天狀況比較好,開始來01看看一下留言,也好陣子沒有好好拍照了。


如果在E-M1 II 上面拍鳥

上腳架拍的比較銳利 ✔「正確」

上腳架要關閉IS ✖「錯誤」

但要選擇對的防手震模式和合適的模組設定,比方說手持拍攝天空飛行版的魚鷹,我會開啟「IS於半按快門時啟動」功能,因為手持晃動的幅度很大,半按快門啟動IS功能有助於手持拍攝天空飛行版,但上腳架的時候,有時候我會選擇關閉,原因是半按快門啟動的時候,你在擺鏡的過程中,防手震會反方向補償,有時候會覺得鏡頭畫面怎麼好像有一種「拉」不過來的感覺,有時候會追焦跟到跟丟了,且上油壓雲台追天空飛行版的飛羽時,半按快門補償防手震的功能有時候會妨礙拍攝,油壓雲台在跟焦過程已經很滑順了,晃動幅度很少,這個功能就可以選擇關閉。※ 但不是關閉防手震,兩者不同。


順帶一提「擺鏡拍攝」,用的防手震設定是S-IS AUTO,而不是S-IS (1),有機會再解釋。



如果有空到台北植物園走走拍鳥,時間上如果允許,我可以過去看看,站上我就不再回應一樣的問題了,因為我也猜不出deflash 兄您的拍攝習慣是什麼樣子,我只看到一直拍壞照片,也看不到exif資訊,亂猜一通很浪費時間 ,感覺也很差 (不曉得是因為我身體不舒服,還是一直看到有人拍壞照片找不到問題而感到不舒服,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我現在正在皺眉頭)。


或是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台中上上olddo老師開的攝影課程一、二堂,他是專職的olympus的攝影師/兼老師,設定上的問題可以跑一趟就可以解決,可以直接協助讓您用olympus相機有最好的設定方式,不應該一直跑去元佑實業的技術部/客服找相機的問題,如果解決問題在一個方向不能解決,或是找不到原因,就得找另外的路線走看看。


單一方向很容易走進死胡同,很辛苦。


deflash wrote:
對,所以我才真的很懷疑到底哪裡出問題...
技師一直跟我說,是IS作動過頭,無關對焦...(意思就是我這組絕對不是機王,是所有的都這樣...他很堅持)
我整個超傻眼...
但是問題在於,站上拍鳥的人,到底有沒有開IS?
這才是我糾結的問題=.=

我就在思考,依照台灣拍鳥的慣例,一定都會被教導要銳利就要上腳架,上腳架要關IS
所以我就想,或許拿這組的很多人,是否都是上腳架關IS?
等手持跑來跑去,拍的不好也會說因為手持所以認為自然成功率低
無關器材問題...

因為我歷來的拍攝習慣跟拍鳥界的鳥友大約是90%的人都不一樣
走整隻大砲拿起來硬幹那種風格
所以還在釐清真相
很不想現在就歸類為AF追焦系統殘廢...(雖然很多照片我都看不出來對焦對到哪=.=跟我之前Nikon移焦超級像...)...(恕刪)
lowlence wrote:
一 一" 元佑的客服...(恕刪)

我是被技師建議說直接開IS 1
之前我用IS AUTO
他說不行...(雖然說第一次我父親去問的時候他是叫我父親開IS AUTO...)

我自己Nikon在上腳架時,VR照樣開因為我都習慣手抓相機

我補一下EXIF
這是第一張的(機械快門)



這是第二張的(電子快門)




我現在就很OS
假如真的是使用習慣上不同導致=.=
到底是能多不同...
怎麼換個器材就搞得我好像突然那麼不懂拍鳥了...
長焦打鳥,要照得纖毛畢露,很多的條件都是很嚴苛的.

距離遠近,長板設計,雲台好壞,腳架穩固,相機設定,拍攝習慣缺一不可

記得有一次在衫林溪中藥花園照白尾鴝
一大堆前輩圍在一起,小弟一個菜鳥被擠在第二圈
在閒聊中他們突然發現小弟照得都比較清楚
因為很多前輩也都跟我一樣拿500IS,剛開始還以為我的鏡頭是萬中選一
所以開始做AB TEST,最後才發現是腳架的關係
大家幾乎都是拿肌肉5號腳架
只不過他們的是碳纖5,小弟阮囊羞澀,只買了個二手5號鐵腳
真的很重,當他們把器材裝在我的肌肉5號鐵腳上,一樣獲得很清楚的照片

拍鳥微震的避免是很重要的

這次我也購入了EM1II+300PRO+1.4X
輕鬆拍就好了
想要輕鬆拍又想纖毛畢露似乎有點緣木求魚.
抱怨一下

Olympus 你300PRO賣那麼貴有沒有搞錯啊? 300f4而已耶!
要不是沒有更好更輕便的組合才不願意被敲這一筆呢!

deflash wrote:
我現在就很OS
假如真的是使用習慣上不同導致=.=
到底是能多不同...
怎麼換個器材就搞得我好像突然那麼不懂拍鳥了......(恕刪)




懂拍鳥與了解器材是二回事

了解器材,懂的運用在拍鳥是第三回事

懂得運用在拍飛羽上面,實戰狀況又是第四回事




經驗的長短,拍攝的年資,能不能拍的好也不是直接的絕對關係,所以才我才會回覆要不要走另一個路線思考看看,上面也有人回覆了,拍攝上習慣、環境條件、許多細節真的會影響很多。


: ( 另外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您要用 iso 3200配1/800秒來拍停棲版的鳳頭蒼鷹? 同樣的條件下,用1/200秒快門配 iso 200+電子快門配E-M1MK2一定拍的起來。


短耳鶚 by 福興 鍾, 於 Flickr


▲ 這張是光線更慘劣的,距離更遠裁很大的短耳鶚照片,手持1/60秒電子快門,iso 200,S-AF+ 單點對焦,同樣配置MC-14情況下拍攝,為什麼我就不會對焦對到別的地方去 ? 而且我的環境光線比較差,背景更亂。




莫非是我的E-M1 mark II 比較好嗎 ??? 應該不是吧 ???



我習慣逆向推論,如果東西都一樣,是不是該確認是不是使用者的問題 ??



我是canon/nikon 的舊user,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自己在拍攝上習慣改變了很多,不同相機我的拍法也不一樣,我手上也有sony α7r2、fuji gfx50s、gh5……等,這些微單眼雖然都是類似的架構系統,但我每台用的習慣和拍攝手法完全不同,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在不同相機上用一樣的習慣,拍攝結果就會不一樣,何沿是拍飛羽的要求更為嚴苛,無法茍同這個想法…。
lowlence wrote:
懂拍鳥與了解器材是二...(恕刪)

我會用1/800的快門來拍是因為
我那時身上還掛著540+D500
我是從我父親那接手過來直接拍
我除了動機械以及電子快門
其餘我看起來無傷大雅所以就直接拍了
我不解的是,就算ISO 3200怎可能是如此畫質???
我用D500也開過ISO 3000多,也沒如此淒慘
(依照Dxomark資料,D500跟EM1 M2是相近的ISO表現)

我沒有對焦對到別的地方去…我很淡定的對焦在鳥的身上…
就是單點對焦在鳥身上還一副沒對到焦…
讓我尤其無奈…
我是無奈而已…我父親是直接賭爛到不行…

我還真越來越不懂這套器材了
每次跟技師講完電話
都讓我覺得我不該拿D500的標準來評斷他才是



原廠技師有跟我提到一點
他測試IS auto時
1/250比1/800清晰
說是作動過頭了=>=
唉…媽的14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