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明年發表更便宜更細小的入門級 m4/3 機種

VICCHEN2006 wrote:
...換系統還不是一樣拍照?器材用得順手就好。
最好來個二手鏡頭大清倉佛心價,我會很樂意接收。...(恕刪)

elf0724 wrote:
...手邊的ZD鏡都很經典,出清有點可惜。
就算4/3宣告終止,撿台便宜的E-3或E-30都足以應付多數拍照場合。...(恕刪)

+1。我也是樂觀地看著後續發展
4/3如果宣告退場......那我就有機會撿個便宜的50-200mm SWD啦
elf0724 wrote:
就算4/3宣告終止
撿臺便宜的E-3或E-30都足以應付多數拍照場合
若4/3繼續走下去且推出很有特色的新機


其實我覺得沒必要擔心4/3停止的問題,會擔心這點,應該是忽略了一件事:M4/3是一個向後相容的系統,4/3鏡頭仍然可以接在M4/3相機上,畫質也沒有減損。

現階段M4/3或許部份性能還跟不上4/3,但說穿了也就是「觀景窗」與「對焦速度」兩個問題,既然專業等級攝影機使用EVF不是問題,我不認為用在專業級相機上會有什麼問題,對焦速度方面,以現行Panasonic的M4/3表現,追上專業級DSLR只是早晚的問題。

但,影像對焦所能提供的包括人臉追蹤對焦、任意對焦點選擇、對焦精度、視野率、高倍放大能力,加上電子快門無階段曝光控制、更精確與更快的閃燈同步速度,相對於目前的DSLR都是壓倒性的優勢,如果再考慮到沒有了反光鏡震動、更容易設計的廣角鏡頭、以及更少鏡片所帶來的影像品質提升,除非你真的很在意那幾毫秒的差距,否則,單以「畫質」而論,類似M4/3的無反光鏡機構才是相機的未來。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臺「真正專業等級的M4/3機身」,然後安心地將手上的4/3鏡頭用到壽終正寢,如此而已。

elf0724 wrote:
Olympus近來關於4/3的消息真的是有夠少的
雖然一直強調不會放棄4/3系統
但總是十分簡單就帶過
不像有什麼真的動作
難道E-3或E-30和我的緣份真的要到了嗎?


其實Olympus不需要多提,因為M4/3所發展的技術,其實大部份都能轉移給4/3使用,M4/3到什麼水準,4/3也就是什麼水準,簡單的說,除了對焦模組外,4/3與M4/3在技術上幾乎是完全可以水平移轉的。

至於對焦,其實在E-3時就已經追上了,不要說是最強,但其實用起來也沒有什麼不足之處了。

要說下一代4/3會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大概也真的只剩下「色彩」跟「雜訊」這兩項,但是這兩項要與其他系統拉開差距,感光元件大概得砍掉重練,要快大概也很難,但不這樣搞,就算很快出新機也沒什麼意思就是了…

alphones大的看法相當中肯阿~
我也覺得將來EVF+無反光鏡設計會是較好的相機構成,
畢竟影像處理技術離瓶頸還相當的遠.

但另一方面我覺得DSLR的OVF系統並不會因為他的劣勢而消失...
前陣子用過G1, 用過E-P2的電子觀景窗.
的確, 有很多OVF做不到的優勢~ 更多的資訊,白平衡預覽,對焦點追蹤...
但是用起來總少的種創作的感覺,
只要把EVF上的景象調成我要的狀態,按下快門就存檔下來...
有點像是在機身上PS景物的感覺~~
相較於OVF, 看到的是真實景物的光線,對比,反差...
拍照時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思考如何去表現...
這種無法精確預測,也無法用試誤的方式進行拍攝,對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在...


另外,Olympus M43的技術的確和43有很大的共通性~
畢竟M43機接上轉接環在光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台43機...
不過在相機系統與處理器這部分可能就有一定的落差在~
取消反光鏡後快門的動作方式不同於以往, 對焦系統也完全走I-AF...
以LCD取景也影響到介面設計, 這部分有沒有辦法有效率的跟43整合我是有點疑問...
畢竟EP1所使用的TruePic V效能上恨明顯比43系統上的TruePic III+優秀(錄影與雜訊處理)...
但是Olympus寧願出只小改的EP2也不出用新晶片的43機種.
我想若不是系統整合上碰上問題, 就是43要從核心來進行進化...

我變邪惡了喔~
alphones wrote: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臺「真正專業等級的M4/3機身」...(恕刪)

經alphones兄一說
才發覺到真的忽略掉這些重點了
如果有一天M43的「觀景窗」與「對焦速度」都和現行DSLR結構的相機沒什麼差別甚至更好用
那43和M43重新匯合成同一系統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事
也無所謂終不終止了

其實個人是偏好相機作得輕小一些
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
相機當然是小巧輕便比較會讓人想帶出去用
願意帶出門的相機才是好相機
至於常見說法:「相機大才有氣勢」、「相機大才好握」
一來有帶相機在身上且拍出來的結果是好照片會比當下的氣勢更令人讚賞
二來擔心手感不好握可以加手把
小相機可以透過外加配件變大
大相機總不可能縮小讓你塞進包包裏吧
期待Olympus和Panasonic兩家在這個領域繼續好好發展下去吧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我理想中的4/3系統是可以設計成像120那樣的,也就是:
( 1)一個4/3片幅機背(包含IS與超音波濾鏡)
( 2)一個符合M4/3短鏡後距離的機身模組,以及配套的外接電子眼平觀景窗與腰平觀景窗
( 3)一個帶有反光鏡的4/3機身模組,可選擇安裝外接光學腰平觀景窗或外接的光學眼平觀景窗
( 4)帶熱靴的水平手把含獨立快門鈕.
( 5)垂直手把含獨立快門鈕.
( 6)槍型手把含獨立快門鈕.

整套裝起來
使用M4/3機身時會像縮水的903SWC,裝上槍型手把就能方便的手持使用.
使用4/3機身時會像縮水的503SWC,平常就像503那樣捧著用,有必要時就裝上手把水平持握.

保有兩台機身"並聯"的能力,例如把一個4/3機身模組裝在一個M4/3機身模組與機背"上面".
拍攝數據連動顯示,就變成一個小一號的DTLR.
(這點我特別要囉唆,傳統的雙光路RF或TLR在現代並非一無是處,M4/3的LV或4/3的SLR構型都無可避免的出現黑幕時間的問題,在追蹤攝影或街拍時使用沒有黑幕時間干擾的RF或TLR是很棒的感覺)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Evilcat! wrote:
相較於OVF, 看到的是真實景物的光線,對比,反差...
拍照時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思考如何去表現...
這種無法精確預測,也無法用試誤的方式進行拍攝,對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在...


這讓我想起一句忘了在那看到的說法:觀景窗再真實,也沒有肉眼真實,當你可以用雙眼感受眼前的世界時,為什麼要通過觀景窗去看?

畢竟,觀景窗本來是一種輔助工具,因為你的肉眼看不見鏡頭所框住的景像,所以需要觀景窗去看這個「框」,換言之,觀景窗提供的是「框」「景深」「機身資訊」「對焦點」。

OVF 只是個中介,沒有人眼的真實,也無法表現拍攝後的結果,更極端一點說,隨著拍攝經驗的增加,貼近觀景窗的時間理應越來越少才對。

而且我認為,不管是眼平或腰平觀景窗,其實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觀景窗的存在,總在不知不覺間限制住拍照者的姿勢,姿勢,決定了拍照的角度,而角度,決定的你所看見的世界與構圖,那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對我來說。

我總覺得,我們老是看見清一色感覺差不多的相片,多半都是眼平觀景窗害的......

LCD取景最大的貢獻,我認為就是在「拍攝角度的自由」上,加上有了翻轉螢幕後更是如此。

拿慣傳統單眼的人或許會覺得LCD取景這動作實在很遜炮,但平心而論,我認為很多DC拍的照片之所以看起來比單眼所拍的更活潑,最大的差異就在於LCD取景是「伸出雙手」而觀景窗是「收緊雙臂」,這讓我更傾向在有Liveview的狀況下盡可能避免使用觀景窗。

也就是說,就我而言,翻轉LCD才是主要取景工具,而不管EVF或OVF,都要退位成為「偶爾使用的輔助取景工具」,甚至是「沒有也無所謂」的一種東西。

所以,就我而言,M4/3有沒有EVF我根本不在乎,就算永遠都沒有EVF都無所謂,但是沒有翻轉螢幕這一點我實在無法認同…畢竟,最早看出Liveview + 可翻轉螢幕潛力並實作出來的可是Olympus E-330,E-P1沒有採用這樣的設計,甚至到了E-P2也只是多了EVF,這讓我少了買M4/3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Evilcat! wrote:
但是Olympus寧願出只小改的EP2也不出用新晶片的43機種....


其實我覺得這樣說對Olympus也不盡公平啦,畢竟人家上半年也才剛出個E-620…很多人也認為所謂的E-P2其實才是E-P1,而E-P1其實是E-P1 Preview.....:)

Olympus 對 E-620 幾乎是傾巢而出,除了沒有三防跟十一點對焦外幾乎是應有盡有,之所有會有「4/3在偷懶」的感覺,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作為4/3技術最高端指標的下一代E-X旗艦機到現在連一丁點消息都沒有…徹頭徹尾的無消無息,只有一兩篇關於3CCD及三色有機感應器的專利讓大家閒嗑牙聊天助興用…

只是,瓜子都不知道嗑完幾包、茶也泡了幾斤去了,聊天聊到口水乾了,然後,就還是什麼鬼影都沒…


ASRAAM wrote:
使用M4/3機身時會像縮水的903SWC,裝上槍型手把就能方便的手持使用.
使用4/3機身時會像縮水的503SWC,平常就像503那樣捧著用,有必要時就裝上手把水平持握.


其實弄個像槍托的穩定架鎖在機身下就好了,快門?手把內建無線遙控就行了…
捧著用就更不是問題了,我拿E-3一直都是把LCD翻向上、開Liveview捧著用的.....

ASRAAM wrote:
這點我特別要囉唆,傳統的雙光路RF或TLR在現代並非一無是處,M4/3的LV或4/3的SLR構型都無可避免的出現黑幕時間的問題,在追蹤攝影或街拍時使用沒有黑幕時間干擾的RF或TLR是很棒的感覺


這感覺是很棒,但就是卡在(1) 長焦段的對焦精確度 跟 (2) 近拍時視差 兩個問題上所以....

簡單說,要想TTL觀景又希望沒有黑幕,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光路一分為二,其實也不能說難,加個2 Channel的中性分光稜鏡就能辦到,但是這樣等於把原本可以全數用來感光的光線分出一部份給觀景用,分太少,觀景窗會是毀滅性的陰暗,分太多,Sensor受光量低,更糟。

所以大家想想還是寧願讓他「卡喳」黑個一下算了…
OVF與EVF目前應該還是有一個基本的差異,就是EVF影像延遲的問題,畢竟訊號處理需要時間,那怕是幾毫秒,都會影響到拍攝的時機.......只是這個差距會逐漸縮小到可接受的程度,加上EVF的眾多附加好處,無反光鏡的可交換鏡頭相對於DSLR會是很有競爭力的產品,......這對4/3常被詬病的過小OVF會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初試啼聲的G-1,其EVF 又大又亮, 直逼高階DSLR 就常讓評測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O出個高階M4/3,與DSLR來個正面PK.....當然這有賴於M4/3鏡頭群的補足......
結果大家都猜錯

O家要出的新機

是參了金柯拉的

兩米下三米上....含了豐富的氮磷鉀.....

酷不酷.. 這個版本夠山寨了吧
alphones wrote:
這讓我想起一句忘了在...(恕刪)

贊成第一段
當電子技術越來越先進, OVF應該漸漸被淘汰掉才對
fighterwing wrote:
OVF與EVF目前應...(恕刪)

可惜的是, 就算用OVF的機種還是有"shutter lag"的問題
這會導致你OVF看到的是你要的構圖, 拍出來的卻與你見到的有差
0.05~0.07sec的shutter lag是常見的值
而一般LCD的input lag大概也有0.05sec左右, 加上shutter lag, total lag大概0.1sec左右

所以說, 並不是0與1的差距, 不管是OVF還是EVF都要習慣後, 追焦構圖才不會出問題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