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4/3系統的嚴重指控還是不爭的事實呢?

一陣子沒來逛, 開版這文寫的是事實說
要拍出特寫要用淺景深這正是o家設計大弱點
die小相同解析度雜訊漏電流一定比較多這是不爭事實
所以sensor的相對進光感光能力一定好不了,白話就是高iso就是比人家差
缺點主要就是大概這幾個,所以啦o家單眼世界做到快掛了是有道理的

主要需求是拍深景拍全景,團體照及生活記錄就是o家強項囉
不過主要是拍人物不管寶寶or美眉or女王太座or小動物生活特寫照
感覺還是c/n會優很多啦,如果您的需求是後者
對好照片的定義是"淺景深"的話還是"別進o家"比較妥當
因為o家有錢花要花錢還"沒裝備"可以買,練技術的神話寫一堆
也不如裝備有這種能力來的省時省事又可達到效果,參考看看
進入o家dslr世界好一陣子的分享

xiaop121 wrote:
請問各位高手,我從尖...(恕刪)


你把 4/3跟APS-C的比較, 代換成 FF跟APS-C的比較, 或者是120跟FF的比較, 一樣會成立阿.

重點在於, 如果只是提升解析度/淺景深/高ISO, 就能拍出所謂令人感動的作品, 那世界上就不需要攝影師這種職業了.



z724532000 wrote:
其實這個觀點 有部分論據

就景深來說 4/3 7MM 光圈 4.0 就是 135 14MM 光圈8.0

在同焦段同"光圈"下 的確是透視感超強 非其他家可以比



你的例子指的是景深

景深跟透視是兩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

舉個簡單例子
4/3 7mm F4 跟 4/3 7mm F5.6
後者景深更深
但透視是不變的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

他想講的應該是有個前提,就是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

sazabi01 wrote:
你把 4/3跟APS-C的比較, 代換成 FF跟APS-C的比較, 或者是120跟FF的比較, 一樣會成立阿.
關於透視 請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0%8F%E8%A7%86

請點上去參考說明

中間形成透視的焦點

唯一能控制 焦點這個參數

在鏡頭來說 應該只有景深

景深(透視形成的條件"焦點") 是形成透視的條件之一

...................................................................................

當地上放把尺

就會知道 4/3 f4 看清楚的距離 小於 4/3 f5.6 看清楚的距離

就會知道 他跟透視 是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WinsunChen wrote:
景深跟透視是兩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



舉個簡單例子

4/3 7mm F4 跟 4/3 7mm F5.6

後者景深更深

但透視是不變的

z724532000 wrote:
關於透視 請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0%8F%E8%A7%86

請點上去參考說明

中間形成透視的焦點

唯一能控制 焦點這個參數

在鏡頭來說 應該只有景深

景深(透視形成的條件"焦點") 是形成透視的條件之一

...................................................................................

當地上放把尺

就會知道 4/3 f4 看清楚的距離 小於 4/3 f5.6 看清楚的距離

就會知道 他跟透視 是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不知維基那篇原文中
哪邊有提到景深跟透視的關係?

我們一般指的透視感
是指相同視角的構圖下
使用廣角鏡會感覺抽離前後景(有前大後小的效果)
使用望遠鏡會感覺貼近前後景
透視感指的是前後景相對距離感的差異變化

假設
相機-目標前景-目標背景
這三個點是固定

那麼在這種情形下
不管你用哪一種片幅的相機
哪一個焦距的鏡頭
哪一個光圈值
拍出來的照片透視都是一樣的

不過因為不同片幅相機或焦段鏡頭導致視角不同不容易比較
當你要拍出同視角
廣角鏡就必須貼近前景因此前後景的相對距離就拉大了
透視感就變強了…

解釋這很累…

如果實體焦距是影響透視的唯一主要因素
那麼消費機甚至手機
拍出來的透視才是天下無敵….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
z724532000 wrote:
關於透視 請參考h...(恕刪)


景深和透視無關 景深的成因裡 完全沒有透視這兩個字出現

透視圖學中 也完全不會有景深這兩個字出現

另外 小弟以前也以為4/3片幅的透視是135的兩倍大

後來才知道是觀念錯誤 只要在古老一點點的攝影書上 都有有這種實例說明

(通常是用135底片望遠和廣角各拍一張 然後用廣角下去裁切取得望遠差不多的視角

觀察背景的變化後發現 透視相同)


如同樓上大大所說 如果片幅跟透視有關 那透視最強的應該不會是4/3片幅

而是片幅和焦距更小的小型數位相機
好笑的是..
大家在那邊強調..景深的迷思..景深的迷思..
好像大家再給自己和廠商一個合理的解釋..
清不清楚備而不用這道理..
有總比沒有好啊..!!!

不過以上不是重點..只是我覺得好笑而已..

片幅小..景深深..可多一級快門..
機身防手震加上拍照的成功率
才是43的重點吧..!!


WinsunChen wrote:
不知維基那篇原文中哪...(恕刪)


透視感對我一直是很抽象的名詞,透過大大的講解我總算知道了,感恩!
thinkwei wrote:
好笑的是..大家在那...(恕刪)


本來就沒有什麼迷思 景深運用完全是看場景

像拍空間模型 我還希望借台數位相機來拍咧

而且你歸納出的重點 我覺得還滿妙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