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出特寫要用淺景深這正是o家設計大弱點
die小相同解析度雜訊漏電流一定比較多這是不爭事實
所以sensor的相對進光感光能力一定好不了,白話就是高iso就是比人家差
缺點主要就是大概這幾個,所以啦o家單眼世界做到快掛了是有道理的
主要需求是拍深景拍全景,團體照及生活記錄就是o家強項囉
不過主要是拍人物不管寶寶or美眉or女王太座or小動物生活特寫照
感覺還是c/n會優很多啦,如果您的需求是後者
對好照片的定義是"淺景深"的話還是"別進o家"比較妥當
因為o家有錢花要花錢還"沒裝備"可以買,練技術的神話寫一堆
也不如裝備有這種能力來的省時省事又可達到效果,參考看看
進入o家dslr世界好一陣子的分享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0%8F%E8%A7%86
請點上去參考說明
中間形成透視的焦點
唯一能控制 焦點這個參數
在鏡頭來說 應該只有景深
景深(透視形成的條件"焦點") 是形成透視的條件之一
...................................................................................
當地上放把尺
就會知道 4/3 f4 看清楚的距離 小於 4/3 f5.6 看清楚的距離
就會知道 他跟透視 是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WinsunChen wrote:
景深跟透視是兩碼子事不能混為一談
舉個簡單例子
4/3 7mm F4 跟 4/3 7mm F5.6
後者景深更深
但透視是不變的
z724532000 wrote:
關於透視 請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0%8F%E8%A7%86
請點上去參考說明
中間形成透視的焦點
唯一能控制 焦點這個參數
在鏡頭來說 應該只有景深
景深(透視形成的條件"焦點") 是形成透視的條件之一
...................................................................................
當地上放把尺
就會知道 4/3 f4 看清楚的距離 小於 4/3 f5.6 看清楚的距離
就會知道 他跟透視 是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不知維基那篇原文中
哪邊有提到景深跟透視的關係?
我們一般指的透視感
是指相同視角的構圖下
使用廣角鏡會感覺抽離前後景(有前大後小的效果)
使用望遠鏡會感覺貼近前後景
透視感指的是前後景相對距離感的差異變化
假設
相機-目標前景-目標背景
這三個點是固定
那麼在這種情形下
不管你用哪一種片幅的相機
哪一個焦距的鏡頭
哪一個光圈值
拍出來的照片透視都是一樣的
不過因為不同片幅相機或焦段鏡頭導致視角不同不容易比較
當你要拍出同視角
廣角鏡就必須貼近前景因此前後景的相對距離就拉大了
透視感就變強了…
解釋這很累…
如果實體焦距是影響透視的唯一主要因素
那麼消費機甚至手機
拍出來的透視才是天下無敵….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