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小孩的選擇:XE1 or EM5?






於芭提雅拍攝em5+12mm F2.0,主要拍囝囝omd冇買錯再加埋支12mm=快靚正
題目是"拍小孩的選擇:XE1 or EM5?"

大家一直誇FUJI的發色多好...

小弟只知道這和O家的來比也許是95 vs 90 分的差別.

(如某大大所說, O家其實比較接近原色)

可是拍小孩如果對焦有問題那是90 vs 10 分的差別了1

小弟用EPL1 也拍過某大大所說的生日照, 也差一點要摔相機.

那種感覺十年都不會消去.

拍小孩要用什麼相機, 我以為是根本不用考慮/討論的問題.

只請問一個問題,

如果你小孩現在"馬上"要出去玩直排輪,跳上跳下,來來去去;

桌上有XE1也有EM5, 你要拿哪一台去捉住那些所謂的回眸一笑?

還有錄影喔!

我是不會多花一秒去考慮的.
如果以拍小孩為最高訴求, 個人覺得RX100是不錯選擇
體積小, 兼顧小孩與拍照, 會方便很多, 畫質與其他功能也不錯了
ching43202 wrote:
題目是"拍小孩的選擇...(恕刪)


同意你說的,但也不同意你說的

確實,高性能可以帶來更多的準確率
但並不表示沒有性能的就無所做為

尤其你點名E-PL1了
身邊有一群E-PL1的用家
且都是轉接手動鏡在拍

對焦怎麼辦?動態怎麼捕捉?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要去“觀察”與“預測”
要深入去講的話,那就是拍攝的習慣會與操作AF時截然不同

AF的思維比較像是抓起像機就盯著觀景窗拼命的去瞄準

MF的思維就是,還沒拿起像機時就不斷的在觀察、等待、設對焦陷阱等等
也就是很注重“快門時機”

簡單說就是MF很注重事前的鋪陳,在決定按下門前
光圈/快門/對焦等等早就預準備好了

所以真正要拍照時,只剩下按快門的動作
最多,就只剩下微小的修正工作
某種角度來說,這反應是可以比自動更快又更準確的
要說比較慢嗎?怎麼可能會慢?

反觀有些AF在一瞬間,電腦可能還沒反應到要對準哪裡呢
自動測光曝光等等也可能會出現偏差

會說AF不夠快,或是AWB不準、或是MF難用的
我想那是因為沒有事先的準備,要拍照時才急急忙忙的調來調去
那當然會手忙腳亂囉,不然就真的能選台可以一瞬間幫你決定好很多事情的智慧相機

如果富士的相機最大的問題只有AF對焦的話
我想只要用MF的觀念拍習慣了,應該不會是問題

我想很多電子性能差,但又能被拍出漂亮照片的原因
就是正是因為該拍攝者,有事先觀察、事先預備好的習慣
其實富士的大樓看下來,還滿殘忍的
會拍的、不會拍的,照片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會天差地遠...
當出X100也是,剛上市時,大樓還一度慘不忍睹
過一陣子後,毒照就慢慢出現了

當然,身為家長可能有很多其他分神的事情要忙
我們不可能去強求繁忙的家長去修練照相的基本工
縱使是位攝影底子很好的家長
我們也不能去期望忙亂的狀況下依然可以拿出穩定的技術水準

所以找台簡單好用效率又高的器材確實是比較有幫助的
那種快門輕輕半按對焦就瞬間到位的感覺確實很讚

好比GF5在我們這圈玩家來說算是畫質/功能不甚滿意的機種
但我試用過後,觸控對焦功能真的是超神的好用
iA模式的準確度也不錯,很容易拍出堪用的照片

我絕對相信,電子性能強的機種比較容易受到歡迎
加上M4/3一路發展到E-M5,已經算是OLYMPUS性能最好的一台
再挑毛病的話就真得有點吹毛求疵了,不然只能說M4/3真的不適合您

但如果你要問我的話,我會偏好富士的相機
只為兩點關鍵「富士鏡頭」、「富士發色」
富士我從X100開始關注,個人認為它的人像是無法取代的

O家拍人如果說是比較“寫實”,這觀點我覺得是OK的
所以我才會稱O家相機為“照妖鏡”
現實的狀況是,沒有多少天生麗質的人經得起照妖鏡的考驗
拍小孩是還可以,因為小孩的皮膚很好,但拍少淑女或是婦女時就很容易被打槍了
如果你也不習慣C家假假的討喜膚色,那麼我會說富士的討喜膚色算是比較自然的

簡單的對比:曾經很火熱的松下LUMIX 20mm/f1.7鏡頭 VS 轉接富士鏡頭

我這是很不精確的比對,不過大體上來說我的使用感想就是這樣
松下這顆很銳利,但是發色很生硬,富士這顆沒有那麼銳利,但是發色很柔美
對於皮膚稍有缺陷,或是化妝有點缺陷的人(粉上太厚、塗布不均等等)
富士的鏡頭有很神奇的“修容”效果

松下20mm/f1.7




富士55mm/f2.2




拿少女去PK小孩,我想已經是對20mm最大的讓步了
唉,有些時候就是不要去比來比去,或許會比較快樂吧
在比較之前,20mm還不是用得很愉快,比較之後,20mm就打入冷宮了
松下25mm/f1.4那顆我也用過,它是比20mm這顆柔美,對焦也更迅速
不過...拍人像我還是偏好轉接富士

只因一個簡單的原則~不用修,就很美

這還只是拿OLYMPUS E-P1轉接富士
就能明顯感受到不同廠牌對於色彩調性的差異

如果是用富士機身,還有「ASTIA」模式可以用
與富士鏡頭加成上去的效果,真的有毒
再提一次34樓W大的話:

"像那天拍孩子慶生
壽星吹蠟燭前一直對不到焦
等拉風箱完…對到…拍下去…吹熄了
………要命
然後切蛋糕
壽星第一個切,所以我轉換位置
對焦…拉風箱…我很急沒等它綠框先按下去
拍出來糊的
要命呀…"

如果如夢大所言的MF用在生日的壽星吹蠟燭上.

其他的事先的準備當然可以做好, 可是MF還是要拍照時才急急忙忙的調來調去.

小弟來紙上作業一下,

壽星吹蠟燭時會很暗,

LCD (我的DPL1) 會有很多的雜訊也看不清楚,

如果啓動了O家MF的放大精細對焦, 那就更別想對好動的小壽星了.

F1.4/2.0 是免不了的, ISO 也可能要上800/1600.

25/45mm 景深大概不到5-10公分吧.

壽星吹蠟燭一定會吸氣向後向上然後吹氣向前向下,

前後上下一定至少差了30公分, 可是會在3到5 秒內完成.

小弟我的MF技術是5年也不可能練好.

我光對個花 (現在有用FM2 MF) 也要20秒才肯按下去.

不過蠟燭一定沒有全吹滅.

再來二次吧, 吸氣向後向上然後吹氣向前向下.

再給我2年也不可能練好.

基本上, 小弟認為如果是用MF 來照會動來動去的小朋友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用到F11/16/22, 這也是不可能的事.

其他的大大呢, 也是和我一樣 或是可以一,二秒內MF 對焦?

更不要說我提的:

"如果你小孩現在"馬上"要出去玩直排輪,跳上跳下,來來去去;

桌上有XE1也有EM5, 你要拿哪一台去捉住那些所謂的回眸一笑?

還有錄影喔!"

我還是不會多花一秒去考慮的.


PS 某夜這整個嚇人拍照的過程前後不到3秒.
等我看到再拿起相機(事先的準備當然已做好)就只剩2秒, 有可能用MF嗎?

#1






ching43202 wrote:
再提一次34樓W大的...(恕刪)


如果只有突如其來的短短幾秒,我用MF當然也拍不到
如果是同一個場景,只是人物瞬息萬變,那用MF還是有機會

如果是生日吹蠟燭,我會這樣拍
室內燈光切掉前,趕緊對蠟燭對焦

接著蠟燭點燃→室內燈切掉→開始唱生日歌
這段時間,就是調整曝光的時機

對焦、曝光都安排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等孩子吹蠟燭、按下快門了

類似的經驗,就是在酒吧,拍攝爵士樂團演奏
ISO1600、F1.4~F2、快門依然只有可憐的1/15~1/30
如果不去觀察樂手的性格與節奏,搖擺的演奏樂器該怎麼拍?

或是好比街拍的話

在類似的光線下,我可以先設定好曝光
對焦也抓在1.5公尺外或是3公尺外可以涵蓋的景深範圍

接下來只要看到有趣的事情,我相機抓起來立刻就可以按下快門了



我也不是說MF可以有多神,AF也有AF的用處
只是要先搞清楚,MF與AF的操作邏輯並不一樣
我提供一些自己的MF經驗,只是想讓一些用AF還是常失敗的人
有些新的思考方向,當然如果你的相機已經夠強,就不需要去搞這些了

但我也很好奇,你舉的例子其實頗有難度
這種有速度又跳來跳去的運動
或是低光源下的捕捉動態
E-M5真的有辦法瞬間確實捕捉畫面嗎?

我很幸運的,買到一台AF智障的相機
對焦慢+不斷拉風箱+對人物可以對到背景去
所以,我只好強迫練MF了

加上後來拍底片,所以也只有MF...

有用MF拍過遊樂園的動態設施、兒童嬉戲
也用MF拍過滑冰等等

大製上是先觀察場地、觀察小孩在玩些什麼
花點時間觀察,並一邊走動尋找拍攝點
這時也可以先設定好曝光來節省時間
接著就是在孩子可能會出現關鍵動作的地方
預設好對焦等待著時機

甚至好比一個光現不足的場地
剛好有部分區域較為明亮
那麼我就會選在這布局
等孩子進入光線區域時去捕捉


這張雖然不算難的,不過孩子會不斷的揮舞竿子,也會不斷的彎腰沾泡泡水後再恢復直立


這張是我觀察到孩子反覆的想挑戰跳越花圃
於是我就先預測好對焦,等待孩子跑過來躍起的一刻


這張是動態持續MF追蹤對焦拍下的


動態MF追焦再一張


這張是先觀察遊樂設施的場地,但是妹妹已經迫不及待的衝進去坐上位置了
我趕緊跑到適合取景的定位,先用鋼索的線條MF對焦搶拍一張入座前的


坐上椅子後,對焦就很簡單了
不過重點在於,要趕緊思考對焦要怎麼安排,才能拍到動態


預測好對焦,等待妹妹繞圈經過的一刻按下快門

MF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我是不知道E-M5的AF是到何種地步,但多數相機的AF
我相信要一瞬間讓相機判定你要的動態目標,並準確捕捉,我想是有難度的
所以退一步,用思考的方式預先鋪陳,把快門時機掌控在手,成功率自然就會高很多了

===========================================================
其實我都一直有在追新訊息,也很愛去賣場摸摸玩玩新產品
我知道新的機種AF超快,但又覺得,好像也沒必要換機的樣子

至於你說的兼顧錄影,那真的E-M5是個好選擇
動態紀錄我很少用,所以沒有太在乎這部分的功能

不過如果是錄影的話,我的話,可能也會用MF吧
因為我很討厭自作聰明的AF,對焦飄來飄去的,影片看起來很暈

MF之所以被認為難用,我想與鏡頭設計也有關係
因為現代的新鏡頭是以AF為基礎去設計的
MF用起來說真的沒有老鏡那樣的順,比較像是“模擬MF”
用車來形容的話,就是用模擬檔位控制,來讓自排車開起來有手排的感覺吧

過去因為只有MF,所以會在鏡頭上做些強化MF的設計
好比寬大的對焦環、適當的對焦行程
有些還會在對焦環上設計突起物
讓你一摸就知道對焦環現在大略的對焦距離
熟練之後,對焦還一摸就可以知道對到哪個距離
所以要做到手動追焦是比現代鏡頭容易的

好比追蹤一個逐漸走進的人、車
MF可以做到很滑順的跟蹤

但我看很多AF,會在那裡不斷的脫焦、準焦、脫焦...
或是有人經過鏡頭前時,AF又會跑掉...

加上現代鏡頭是無段的對焦環,縱使想手動介入控制
操作上還是比較難以捉摸...

我扯得太遠了
這兩台要比的話,要兼顧錄影當然是E-M5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如果只有突如其來的短...(恕刪)


大大的回覆真詳盡,言之有物,說明詳盡又能舉例

X-E1剛推出的時候,我在他與E-M5之間掙扎了很久,坦白說,兩台我都沒用過,只能看網路上討論判斷是否適合自己,最後因為錄影的關係選擇了E-M5....

實際使用過E-M5後,錄影的確很令人驚艷,但不是因為AF,而是"五軸防手震" (但防手震也不是神話,有機會再討論這個)

剛剛說過,X-E1我沒用過,從網路上看到的資料、影片與心得,AF的表現似乎是不如E-M5,但E-M5初期也沒有真的令我很驚艷,原因是,我沒有搭配原廠MSC的鏡頭,而是使用P家的20/1.7與14/2.5

真的感受到E-M5的AF有"快很多",是從接觸O的MSC鏡頭開始,不是過於昏暗的環境,AF的表現都很不錯,明快且確實。O的韌體控制P家鏡頭還是有點不完美,拉風箱、光圈開合,就是沒有MSC鏡頭合焦來的快速,14/2.5因為有HD,使用起來好一點,20/1.7真的是老了....

所以這邊可以先下一個結論:要感受E-M5最快的AF速度,請搭配原廠MSC鏡頭,並不是什麼鏡頭裝到E-M5上都能有神速對焦(另外,拍攝環境也很重要,光源也會影響表現)



我很佩服能用MF操作相機的人,真的。

早期從高階DC拍出攝影興趣後,我開始使用老爸的NIKON FE,那是1978年出產的SLR,有自動測光,但只能MF,MF拍照真的要事先想很多,但只要事先有規畫好,剩下的就真的只是按快門而已。

可惜我後來懶了、老了,加上現在帶小孩出門大包小包,說實在(小孩長大之前)實在沒有多餘的心力放在調整相機設定上,總是希望相機聰明一點,讓我能傻傻的操作就好,不然MF如果練好,不但不用擔心拉風箱,對錄影也是大大有幫助呢!



講到錄影,這正是我買E-M5的原因,我必須說,E-M5的錄影,AF的部分也是普普通通。

這句話可能會得罪很多人,甚至引起公憤,但我"個人的感覺"的確是如此,請容小弟解釋一下

E-M5的錄影預設對焦模式為AF-C,我發現就算拍攝目標不會移動,相機仍然會一段時間就去檢查焦點,搭配的鏡頭如果比較舊(例如20/1.7好了),就會很明顯的看到"失焦-合焦"的過程,MSC的鏡頭也會,只是時間很短,比較不容易察覺,比較不影響觀看的效果。

後來我一律把拍攝模式改為AF-S + MF,拍攝前先對好焦一次,然後開始拍攝,因為不是AF-C,鏡頭就不會反覆對焦,如果目標有稍微移動,就靠MF捕捉或者再次半按快門(AF-S)重新調整焦點;如果移動的範圍過大,索性就不拍了,換個角度位置再繼續錄....

所以這邊又可以下一個結掄: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是用X-E1,我這樣的拍攝(事前對焦),一定也是可以輕鬆勝任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五軸防手震",回頭看小弟之前用GF-1錄的,整個晃到慘不忍睹)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dpi627 wrote:
大大的回覆真詳盡,言...(恕刪)


20/1.7本來就慢, 這沒話說

不過25/1.4好像也不是OM原廠

所以接原廠才會快這句話不太對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Hightemplar wrote:
20/1.7本來就慢...(恕刪)


嗯,您說的沒錯,25/1.4也不是O的。

這顆同事剛好有,他有帶來裝在E-M5上測試過,因為有HD,AF的確比20/1.7快上許多。

但同樣環境下對焦,我的感覺是依然沒有MSC鏡頭明快,還是會拉一下風箱(只是拉得非常快就是XD)

另外就是光圈開合的問題,當時我們都不知道原來那是正常的,有一點嚇到....
dpi627 wrote:
嗯,您說的沒錯,25...(恕刪)


五軸防手震確實是神器,防小雨的能力也很不錯

那天看到有人拿E-M5小雨中拍照
他的朋友關心他說:相機淋到雨不要緊嗎?
我路過時插了一句話:放心啦!他那台是防水的

E-M5的主人聽聞後,驕傲的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但我接著又補了一句話:可是請小心那顆鏡頭並不防雨....

E-M5的主人又拉下了臉,默默的把相機收起來了

===========================
其實不管是MF還是AF
相機聰明還是笨

多花點時間去了解手上的器材
才能在臨場反應上,發揮出器材的實力

E-P1對我來說,撞牆期還不算短
前三個月都在拉風箱、沒準焦
因為當時還沒有掌握到對比對焦的特性
後來才發現要去找個明顯的線條or輪廓讓它去對焦

再來就是最大光圈僅3.5~5.6,室內確實有點難拍
換了20mm後,有好很多,同時也能用大光圈拍出迷人的散景
但20mm也變成我最後一顆M4/3鏡
我也有借過25mm,與20mm一樣,光圈好忙碌,嚓嚓嚓的吵死人了

大概又過了半年,我添購轉接環
就開始踏上了MF的道路

也從迷信大光圈,到後來理解到縮光圈的好處

用了快兩年,我不敢說已經能發揮E-P1的100%
但是理解它的優劣之後,避開短處、發揮長處
還是能拍出不錯的照片

不過還有個很大的缺點難以去解決
那就是E-P1如果拿給別人拍

無論是請路人幫拍團體照,或是借給朋友拿去拍旅遊
就算我開全自動,多數人都會拍出沒準焦、過曝或短曝的照片
還有人是碎碎念的臭罵一頓後把相機還給我的

更不用說把轉接MF鏡頭的E-P1交給別人拍了
大多數人並沒有那種耐心去聽我解釋怎麼把照片拍好

最穩當的方法,就是把一切的設定都調好
讓對方只剩下按快門的動作就好了

所以有時候我也在檢討自己
相機理所當然是買自己慣用的就好了吧?
管它難不難用,自己順手就好?

當某天預到需要借助他人力量時
就會體會到聰明的相機還是必要的

這點來說,PANASONIC做的比OLYMPUS好太多了

沒辦法,市面上的產品就是這樣有一好沒兩好
我也不太可能為了聰明的功能去買台不愛的相機當主力

不過我是可以考慮買台中古的GF2或是GF3之類的機身
丟包包內以備不時之需,隨便裝顆20mm丟給朋友玩
也不用費新去教育該怎麼拍好照片了,iA就很好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