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G3出來了...E-P3來吧...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E-P1有那麼不堪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樓上說的太過了吧?


不堪其實是比較出來的。
我也長年使用O家系統,
你講的相信都是用O家的人已經習以為常的基本操作,
應付對焦慢,白平衡不準...等問題,
早有各式技巧可用人工彌補,都討論過很多次了。
對會用的人來說,O家的相機一樣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
只是,相機就不要跟別家比,
當你還在陷阱式對焦還是怎樣時,
看到別家一樣是入門級的刷一下對焦抓到拍完,
那個感覺就出來了...
還是老話一句,
機身性能不是一切,
可是要跟別家比的話,O家的真的是蠻不堪的。
我從E-1用到E-P1,
自己拍都沒問題,常常相機借給別人拍一張馬上出問題,
喔,原來這個白平衡要自己調啦,這個逆光補償要自己加啦,要中央點對焦後再構圖啦...
借了別家的入門級DSLR來用,
才知道人家為什麼都不大會調這些東西...

愛上O家的顏色和立體感之後,
其他的設定將就一點也是值得的..
比較令人費解的是:
也許ep3快要發表了
而EPL1/2都已經發表了

但還一直再抱怨EP1(兩年前的機器)不夠好?
(這種事抱怨個一兩次就很多了....可以抱怨這麼久)
連期待EP3的樓,都可以歪成抱怨EP1....
還真是費解阿~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再來,可以設定看圖模式,每拍完一張照就會自動切換到看圖模式
拍完預覽時順手轉一下轉輪,放大檢視一下對焦狀況或是有無手振
這一切的操作都很順手啊~哪裡糟糕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人臉捕捉啥的,或是全自動對焦夠不夠聰明...有那麼重要嗎?
我承認E-P1的液晶螢幕解析度還可以再好一點
不過用我上述的方式僅憑著這螢幕對焦,我還沒有失敗過的經驗(放大10倍了還對不到焦?)
不過電子觀景窗真的有其必要,我到現在還很不習慣E-P1必須用DC的方式拍照
不只一些角度會很彆扭,穩定度還是有差....


對啦,什麼都可以不重要,那當初何必做那些功能? 做心酸的嗎?
EP1最大的問題是對框太大,容易誤判,
加上LCD畫素太低,和M43片副小景深不容易發現,
拍張照還要放大10倍對焦? 檢查照片還要每張放大10倍看 你本末倒罝了吧!
今天如果可以韌體更新讓對焦框像EPL2一樣自訂,我保證不靠北...

對焦誤判的問題你GOOGLE一下你會發現有很多使用者都有遇到,
你有看過用GF1的用戶有這種問題嗎??
如果他對焦方面真的沒問題,何必在EPL2上做修正可以自訂對焦框大小?

EP1自然有他好的地方,不然當初何必花大錢購買,
但機器好歸好,該承認的缺點還是要承認,這才是一個好的使用者該做的事.

至於為什麼EP3的討論,會去講到EP1的缺點,當然是因為EP3連個鬼影都沒有,
只能把EP1的缺點講出來,然後期待EP3的改進啊! 嫌貨人才是買貨人沒聽過嗎?


當然啦!要比比不完,我屬於後期購入E-P1者
比較感受不到買完E-P1立刻遇到E-P2上市的憤怒
我也拿過E-PL2,但是因為質感問題,我自願選擇又貴又性能更差的E-P1
但也算是逢低買進吧,所以感覺還沒有太誇張
如果是當初的三萬多,我真的完全買不下手...

我自己的對比機種是A33(我弟拿的)
基本上論C/P值E-P1全輸
論價格我還比他貴
我也拿過A33去拍,真的很讚,對焦與夜間拍攝都很優
而且還有電子觀景窗與翻轉螢幕呢!
不過體積與STYLE的問題,我還是當了盤仔去買E-P1
A33真的夠聰明也夠迅速,但是E-P1的貧弱電子性能
反而因為這樣的缺陷,讓我學到了更多(光圈、快門等)
而不是凡事都依賴器材的AUTO、AUTO、AUTO!

要說這是消極想法也罷,但攝影本身就不應該都是一個樣子
你說對焦迅速有多重要,但我現在開始找的卻都是手動鏡
很多人可能早就忘了對焦是怎麼一回事(一瞬間相機就幫你準確完成了)

當然啦!我常拍的題材都很靜態(錄影也沒在用),所以我的想法不能以偏概全
但因為E-p1,讓我覺得其實手動對焦也可以是攝影的一個過程
反正大概就是,看著別人為了規格在那追追追、吵吵吵
我反而是越活越回去,開始找老鏡、手動鏡
O家不出新機又怎樣?我還不是繼續在拍我的照?
反正就算真的出了,大概又會是那個鳥價錢吧....
我還是不會去追高買進的....

O家的中古器材價位也是一個“漂亮”(賣的人心理一定很差)
E-P2近全新一台兩萬,E-P1還有雙鏡賣一萬多的.....
E-400、E-500一樣都很便宜...

隔壁家還有便宜的中古G1/G2,也是很優呢!
現在O家新m43的機種最要擔心的應該就是體積如何縮小了
不然連apsc都做得更小豈不難堪?(雖然鏡頭很大)
http://www.eprice.com.tw/dc/talk/315/17040/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樓上講到重點了,4/3一個大優勢就是鏡頭小別人一號
其實機身適可而止就好了,再小下去搭鏡頭相當不協調
只要把高ISO做好點、電子性能強點、感光元件技術翻新
螢幕解析好些、或是類似X100使用電子觀景窗、復古外型
就夠了~

還有就是,大光圈的鏡頭到底要不要出啊?
其實m43這邊P的力道的確比O強很多,所以感覺得出來體積的縮小這點也像在擠牙膏...
沒意外的話,G3的後繼機(G4?)也是繼續在縮小體積,m43的機身不管長寬高沒有理由比apsc還大,要比G3再縮小20%以上也是輕而易舉的

記得nex剛出時,看到這篇真覺得m43機身像個磚塊
http://dc.watch.impress.co.jp/docs/review/special/20100823_388335.html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6.2 wrote:
m43的機身不管長寬高沒有理由比apsc還大,要比G3再縮小20%以上也是輕而易舉的
(恕刪)


如果是NEX的話, 要比他小頗難啊.
NEX做了兩個m43很難跟進的事.

第一, 取消熱靴... 光看看GF/EP 系列的熱靴座和連接阜高度, 就知道高度很難跟NEX拼了.

第二, 16:9螢幕, 這點在GF2/EPL2上都做了相當的跟進,雖然是4:3的sensor, 但這兩台都使用3:2的螢幕. 如果像NEX放16:9, 高度可以壓低,但跟sensor的比例差異太大, 會有黑邊太重的問題.

厚度就不太需要考慮了,論機身,NEX鏡後距就是短了點.... 不過接上鏡頭後大家都知道是另一回事XD


我變邪惡了喔~

Evilcat! wrote:
如果是NEX的話, ...(恕刪)


我能不能合理的懷疑,NEX雖然壓縮了鏡後的距離,而把機身盡量做到輕薄
但卻增加了鏡頭的長度與尺寸,好彌補過短的鏡後距離?

還有轉接上老鏡等鏡頭時,NEX會有什麼問題嗎?樓上最後講的那句有點玄妙的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