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O家下禮拜要發表的E-M5 (OM-D) 長這樣......

側邊似乎沒看到輸出入端子??
有快門線和麥克風插孔嗎??
會不會就是在軍艦部兩側掀開??
還是做在其中一個外加的手把上?讓需要這兩個孔的人一定要買手把....
看了老半天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是43還是M43??

FBI70296 wrote:
唉~~~期待已久,結果是這麼大,我失望了!!!

這麼大台,那我寧可選它家原件的還比較好呢

M43就是要輕便啊!!

這麼大,真的是不懂~~~~~


E-M5大小是還好,目前從外國人的手上看來我是覺得還算小。

PEN在底片時代的確是以輕便為設計,
但OM系統是跟其他底片機一樣大小重量皆很紮實,
所以E化之後也不一定要考量輕便,我倒希望它跟底片機一樣大。

另外我覺得M43不一定每台都要輕便。
看看SLR跟DSLR,相信電子數位化的時候,一些老前輩一定會覺得怎麼變這麼大台。
所以當M43出現時,我只是覺得大小終於又回來了。




MMXPro wrote:
看了老半天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是43還是M43??


看了老半天?

本樓第一頁不就寫了?

MOUSE73 wrote:
個人觀點,這還真難選。

高iso表現K-01大勝,

外觀質感E-M5大勝,

為什麼PENTAX不學學O家或F家,出個LX-D或MX-D復古造型邪惡一下......

Q就是Auto 110D

K-01的軍艦部跟功能轉盤是採Nikon F2AS那種造型,這夠復古了吧

MMXPro wrote:
看了老半天還是搞不清...(恕刪)




是M4/3的標籤十分清楚(左下)

jenhoxen wrote:
不知有贏K-5嗎?(標示值少K5一級)

K-5是14bit A/D 14bit Raw
K-01目前看起來應該是12bit A/D 12bit RAW

當年聽Canon EOS40D研討會時,Canon就講提高bit數對降低雜訊也有幫助
所以個人認為K-01的最高感度比K-5少一級,不僅是一種產品等級的區隔,也表示畫質有區隔
K-01可能高感光度雜訊處理接近K-5,但應該不會贏K-5,不然恐怕不少人就不會買K-5了
我一開始就覺得是M43,
只是有網友提到要用E-M5挽救ZD鏡銷售,
才覺得很奇怪,
用轉環挽救ZD的話,從EP1不就開始弄了嗎

MMXPro wrote:
我一開始就覺得是M4...(恕刪)


新的轉接環MMF-3

可以讓ZD鏡在M4/3機身上的AF速度跟4/3無異

但應該還是比不上MSC鏡
smallma168 wrote:
是M4/3的標籤十分...(恕刪)


說到這個,OLYMPUS的包裝部門應該要檢討一下
前幾天在台北的百貨公司看到OM鏡用的轉接環

我看了半天搞不懂它到底是給4/3用的還是M4/3用的
包裝盒上除了型號與“OM轉接環”的字樣外,沒有別的提示了
問店員也一問三不知,也難怪這東西都一直賣不出去,放到都砍價五折拋售了

只好徵求店員的同意當場試裝,順利的裝上E-P1了,所以確認是M4/3用
如果OLYMPUS肯在包裝上多加個M4/3的LOGO,我想我就不用花10分鐘站在櫥窗前想半天了
因為真的價錢很誘人,但又怕買錯,問店員又不懂,一直很猶豫到底要不要開口請求試裝.....

我購買的當天就有PO上這裡,但是因為透露了店名違規被刪文
總之,各位期待OM-D的當下,如果對老OM鏡有興趣,不妨可以把握這個特價機會拜個原廠接環回家
要不是有這個機會,我可能還要繼續煩惱副廠環要買哪家的呢.....

OM-D尚未上市,先把轉接環準備好了,不知道OM-D接上老OM鏡會不會更迷人些?
原廠建議裝接老鏡,50mm光圈要設在F2.8以上
是不是表示我不用去追求高價位的F1.2、F1.4、F2了?
50mm/f1.8價格最優,目前打算用這顆當作手動鏡入門
也幻想它可以取代原本想購入的MZD 45mm/f1.8人相鏡

畢竟金屬鏡身、手動光圈環、景深尺一應具全
光是結合在機身上不拍照,把玩起來也夠滿足了吧!?

我記得架上還剩一個轉接環,很想分享這個好康訊息給M4/3的玩家
但是前篇分享文已被當作疑似廣告文立刻遭刪除,加上細看規則又不能要求回復....

「3. 內文勿要求對方回覆或傳檔案至電子信箱,也勿提供電子信箱或私人連絡方式,請善用站上私人訊息功能。」
「11. 請勿以發文、回文、私人訊息或簽名檔等方式,進行商業廣告、騷擾網友...等違反版規行為。一經發現,會直接鎖住您的發言權限。」
「14. 討論區內勿發表商業性質廣告或是為特定網站、blog宣傳;如果是討論上需要也盡可能避免引用購物/拍賣網站資料或連結,請盡量使用官方的資料或圖片。(請注意勿觸犯第12條規定)」

以後乾脆什麼好康都別說,直接掃完貨再高價轉賣自己賺不就好了?
看到熱心打的文章立刻被刪有點挫折,不敢再說了,免得變成煽動文

總之,誰有興趣,就教我如何不違規的把這份心意傳播出去吧

順便分享:
E-P1+14-42mm(42mm端/f5.6)+Metz 24 AF-1
M模式下,機身端設定閃燈出力(+3.0)、90度跳燈、ISO200


雖然尚未能靈活運用閃燈,但藉由閃燈讓我拍室內小物如魚得水
試想以上的組合原先都是相當不利於拍攝的設定
低ISO+不大的光圈值+望遠端+慢速快門=手震機率暴增

沒裝閃燈前根本是超難拍的,ISO衝到1600也不一定拍的好(所以這顆14-42讓我挫折很久)
但裝閃燈後,我這張甚至是在室內用僅開小夜燈的陰暗環境直接拍用手持的
一張即決、無特殊技巧,輕鬆獲得堪用的照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