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討論 O家的相機需要降低拍RAW的機會嗎?

為甚麼有人會覺得Olympus的jpg直出跟拍RAW之後再轉的差別不大,除了jpg壓縮比以外,我想Olympus至今沒有提供14-bit RAW,而只有12-bit RAW,也是有關係的.

我再提供一個英文的網站,比較E-M5和D7000的畫質,各位不妨仔細看看,蠻有趣的.

http://www.photographyblog.com/articles/head_to_head_review_olympus_om-d_e-m5_v_nikon_d7000/3


基本上,不管jpg直出或拍RAW再轉,E-M5大部分時候都是不輸D7000的.

但若是提到斷階,如果是jpg直出,則E-M5和D7000則是一樣慘(看看大樓後面的雲).

如果是拍RAW, D7000的14-bit RAW稍微調一下則明顯勝過E-M5的RAW (同樣是看後面的雲).

這樣大家應該就會有點概念,為甚麼螢幕只能秀8-bit/10-bit,但RAW要有14-bit了!

我記得Ching大前不久好像有登滑雪的照片,我記憶中的感覺是雪地都是一片死白,完全看不出任何的雪紋.建議您若是有RAW檔存留,不妨稍微拉一下,看看在地上和在屋頂上的雪紋的明暗階層會不會出來? 聽說俄亥俄州這兩天又要大風雪了,也許又是練相機的好時機?

當然,照片的意境遠重要於細節.若是您表達的重點是在於小孩子歡樂的滑雪,那有沒有雪紋細節其實就不重要了!

Monte920 wrote:
為甚麼有人會覺得Olympus的jpg直出跟拍RAW之後再轉的差別不大,除了jpg壓縮比以外,我想Olympus至今沒有提供14-bit RAW,而只有12-bit RAW,也是有關係的.

我再提供一個英文的網站,比較E-M5和D7000的畫質,各位不妨仔細看看,蠻有趣的.

http://www.photographyblog.com/articles/head_to_head_review_olympus_om-d_e-m5_v_nikon_d7000/3

基本上,不管jpg直出或拍RAW再轉,E-M5大部分時候都是不輸D7000的.

但若是提到斷階,如果是jpg直出,則E-M5和D7000則是一樣慘(看看大樓後面的雲).

如果是拍RAW, D7000的14-bit RAW稍微調一下則明顯勝過E-M5的RAW (同樣是看後面的雲).

這樣大家應該就會有點概念,為甚麼螢幕只能秀8-bit,但RAW要有14-bit了!


太多很好的討論了, 怕沒時間回了.

是的也許是因為O家的12-BIT RAW才看不太出來差別.

PHOTOGRAPHYBLOG 是很有名的網站, 小弟很早以前就有看過, 各位大大有空可以去看看.

沒有錯, 在這種亮度差太大的狀況, 請各位大大一定要拍RAW,

可以如文中所述在事後-EV和調曲線, 可以救一些DR回來.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

如果你是資深O家的大大如那三隻貓,

這-EV和調曲線現在都可以在拍照前就直接在EM5中調好,

太神奇了, 尤其在YOUTUBE有一個影片, 真是嚇了一大跳.

我們這些用著前幾代相機的人, 真是口水直流.

(在這種狀況我們用老相機的就會拍HDR了, 不然就是黑卡侍候)

不過如果你真的是專業的, 要做很多事後的PS, 那還是要乖乖的拍RAW.

可是拿那麼小的EM5當專業機, 不知會不會被笑 (當然我們知道它是很優的)?

PS, M大, 在你說的第二組相片(大樓和雲),
文中沒有說14-BIT的RAW比12-BIT的RAW好哦.
你覺得EM5比較亮那是事後各自調整的結果, 不能直接拿來比較了.
重點是二者的RAW都把過曝救回來了, RAW比JPEG直出好!
"Applying a similar degree of EC and Curves adjustment to the Olympus OM-D E-M5 raw file - taken just a few minutes before the Nikon shot - has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all the highlight blow-out seen in the out-of-camera JPEG is gone, with the sky showing great tonality throughout."

就算是第一組的相片中,刻意把大對比相片中的最暗的部份再放亮, 那也是非常極端的例子了!

"In short both cameras deliver an excellent dynamic range at base ISO but if, for whatever reason, you need to dig really deep into the shadows you'll find that the Nikon D7000 will give you better results."


ching43202 wrote: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
如果你是資深O家的大大如那三隻貓,
這-EV和調曲線現在都可以在拍照前就直接在EM5中調好,
EM5的EVF跟機背LCD準度都有待商榷,不論DR還是色溫都是如此
(當然其它家LV取景機種也或多或少有同樣情況)

除非你觀賞照片的終端是相機LCD
否則我不認為也不相信拿一個先天就不準確的監視器當調整參考依據
會跟在家裡螢幕觀看時的表現完全相同

所謂的"調好",只不過是每個人"事後的接受度"不同而已

Monte920 wrote:
雖然RAW後來都轉成8-bit jpg, 但14-bit RAW在後製過程中比較不會掉階,在色彩和明暗上轉出來的jpg在階層上都會看起來比較連續, 而12-bit RAW的後製空間就比較小. 若是8-bit jpg直出,那就完全沒有後製的空間. 有的人喜歡直出jpg之後再用Photoshop之類的拉一下對比,但是這樣一拉肯定掉階.


小弟也有這種經驗.

如果大家不太熟什麼是掉階, 最好的例子就是拍藍天.

不同色調的藍天如果拉不好會很容易出現漸濃(淺)的藍天有一條條不連續的切割線.

一定要小心...

所以一開始就要拍好, 不然就用RAW (也要拍好啦!).

zakkwang wrote:
EM5的EVF跟機背LCD準度都有待商榷,不論DR還是色溫都是如此
(當然其它家LV取景機種也或多或少有同樣情況)

除非你觀賞照片的終端是相機LCD
否則我不認為也不相信拿一個先天就不準確的監視器當調整參考依據
會跟在家裡螢幕觀看時的表現完全相同

所謂的"調好",只不過是每個人"事後的接受度"不同而已


是的, 所以小弟之前才說過, 一定要很了解自己手上的相機.

不然N家的偏綠機背LCD不就都只能拍RAW了?

不但如此, 也要熟悉自己所有用的MONITORS 甚致於是印表機.

我家自己的三台MONITORS的表現都不相同 (還有二台都是ACER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 就算你所有的機器都用校色器修正了,

結果放上網, 所有的人用的MONITOR 和你的也完全不同,

然後還批評你色温不對, 那時真是會傻眼!


大家再想一想,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有人愛調NATURE調, 有人愛PORTRAIT調, 我反而愛VIVID調,

有人不要WARM FILTER, 有人反而要,

有人要配合主題有些悲傷氣氛拍得藍色調,

有人要配合黃昏要故意加重暖色調,

那麼誰的色温比較準?

如何解?

只有一解 - 放開心懷, 一笑置之, 繼續拍照!

如Z大所說的""所謂的"調好",只不過是每個人"事後的接受度"不同而已""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hing43202 wrote:
大家有沒有想過, 就算你所有的機器都用校色器修正了,

結果放上網, 所有的人用的MONITOR 和你的也完全不同,

然後還批評你色温不對, 那時真是會傻眼!


沒什麼好傻眼的,
別人的眼睛歪是他有問題,
用這種爛理由去忽視色彩校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自己校正過了至少可以搞清楚在有作好色彩管理的情況下的輸出器材,
色彩的輸出結果.
既然是要 "深入討論" ,
應該不需要拿這種似是而非的理由出來.

ching43202 wrote:
大家再想一想,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有人愛調NATURE調, 有人愛PORTRAIT調, 我反而愛VIVID調,

有人不要WARM FILTER, 有人反而要,

有人要配合主題有些悲傷氣氛拍得藍色調,

有人要配合黃昏要故意加重暖色調,

那麼誰的色温比較準?


這不是誰的色溫準的問題,
用 RAW 或者 JPEG 與否一直就不是這個問題,
白平衡調整空間大從來都不是用來修正, 用來準的問題,
而是出來的結果與 "想要" 的結果差距多大的問題,
就像偶前面所說的,
要求夠低, JPEG 就是少一個轉檔動作就可以交差了.

ching43202 wrote:
還是說大大們是專業級的, 而小弟只是玩票級的?

有一個很好用的小道具EXPO DISK大家不妨試試看.

為了白平衡要拍RAW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個,

會讓你忘了RAW的存在哦!

目前快樂使用中...


說真的,
單從顏色來看,
你是沒有很要求阿.

這跟專業玩票無關,
就是沒有很要求而已.

對用 RAW 的人來說,
白平衡不是準或不準的問題,
而是跟自己想要的差多少的問題.

準不準根本不是重點.
例如這張,
白平衡準嗎??
一點也不,
從來也沒想他準過,
拍的時候就不打算了.





是的,建構一個擁有準則的修圖設備
並非是為了他人,而是方便自己在後製上,有個標準可以信任

好比說,如果我今天在A螢幕上修好了圖
哪天A螢幕壞了,換了B螢幕,發現到色偏重,所以要把過去數以千計的照片都重新修過
這種惡夢我想沒人想遇到吧...但我相信不少人都有切身之痛

所以,校正螢幕、建構一個擁有標準水平的設備
對一個講究後製的攝影人來說,重要度並不亞於攝影器材本身

不然你花了那麼多錢在攝影設備上
後端卻是草率的後製設備
去思考一下,這不是很怪嗎?

也不是說對螢幕校色就萬事OK了
我的經驗是,等級不夠水準的螢幕,校色後反而更糟
因為它天生的硬體表現不出那麼多色彩、那麼多明暗階調
但是校色儀會認定它可以表現的出來
或者是說,校色軟體會期望、試圖的去“化腐朽為神奇”
結果修正後,反而弄巧成拙,而出現了許多色彩斷層、階調斷層

某些色域或許準了,但是其他色域卻被拉到爆掉之類的
暗部可以表現的夠深沉了,但是很多暗部細節卻被吃光看不到了

所以回到一個原點,校色很重要,但是螢幕的硬體性能也不能太陽春

不過樓上提到白平衡,那又是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了
色彩沒有對錯,只有當事人想表達的東西能否被正確的表現出來

這個“正確”兩字,就是校色的真諦

其他人的螢幕環境能否感受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但是如果連自己都被搞得很亂,不知道該不該相信眼前螢幕的色彩,那就問題大了
我想對於有後製需求的人來說,還是早日建立一個能讓自己安心的準則比較好

不一定非要七八萬甚至破十幾萬的螢幕
但我想花個一兩萬選台比較有參考性的螢幕,也不算太過份

但說實在兩萬左右的螢幕,我也選的很徬徨
目前是看準華碩246Q,不知道階調能否表現的比我現在的螢幕更好些

這事情拖越久,等哪天終於建立後,回頭想去彌補過往荒腔走板的色彩,會修圖修到死的
所以我雖然一方面很想衝新的攝影器材
但又想想電腦端也不能一直放任這樣繼續下去

Monte920 wrote:
E-5 LCD太過美化

E-5螢幕看的色溫和電腦上看得有差別@@!所以拍完RAW還可以微調

eddielu wrote:
所以都不動相機設定的(只有NR改成弱).


NR和NF完全不相同, 你要好好地看一看.

一般是NR AUTO, NF OFF OR LOW!
PS四九零零 wrote:
其實我也真的不知道 不管你幾bit RAW

輸出成 JPG就是只有8bit

螢幕也就顯示 8bit

12 bit 14 bit 的RAW提供的是 比較好的寬容度可以修修改改

那轉出的時候不一樣是 8bit嗎 ??



RAW 的好處是有更大的空間讓你事後調整或補救到你想要的結果 然後再轉成JPEG.

如果你平常照得不錯沒什麼好調, 或不想也沒時間玩太多的後製, 那就直出吧!

反正有得有失, 要了空間就沒了時間, 自己選自己要的比較重要.

不只螢幕是要8BIT的JPEG, 印出來的相片也是要8BIT的JPEG哦!

不管你是拍RAW還JPEG, "一開始就拍好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很多大師說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