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你不可以就這樣棄4/3於不顧啊!


collective wrote:
J大,個人覺得,姆指...(恕刪)


呵~~像咱們這樣用文字形容圖像畫面的人,現在不多了(所以我也隨俗的弄了一些圖),不過說實在的,沒有很懂您的說明

簡單說,EM1握把橫斷面直徑太小了,小於手指彎曲以後形成的圈形內徑,就怎樣都握不實在的,像人去推牆,指尖頂住不能動了怎麼辦?只能手掌往後退啊,這時就是用比較前端的手指去抓握把有皮的部分.

抓握的力道有一(大)半是拇指+手掌出的吧?EM1給它們握什麼呢?淺淺的後稜線、光光的塑膠右外殼,連點壓紋都不做.手掌要怎麼施力?只能大拇指用力掐而已!

這已不是N style或O style的問題了,人体工學跟據的是人体本身,好用難用應該回歸到人;E1當初就這樣搞,我買大全套才配14-54而已、還加了底座(底座右半邊也是全滑面,bingo!),加支大點的閃光燈就很難握了.
E-3+E-P1
J大,
請彎彎您除了大拇指的其他手指,您就可以發現小弟所說,最末關節的活動範圍大概45度,再來那一個關節去可以活動135度.這就是小弟所說的窄手把反而貼手的原因.只要四指的第二關節能彎的夠彎,沒拍照時拇指只要微曲含住機身就可,根本不必用力去扣.

還有請不要再以大SLR的想法去看M4/3,也真心建議別再去買啥14-35 F2,要拿大管的還是24-70mm F2.8+135DSLR.
M4/3還是原生鏡好用啦!

tyf000 wrote:
沒有微透鏡,要怎麼讓紅光進得去而藍光進不去?
可以請你用光學跟我解釋嗎?



你的原圖跟這張十倍放大圖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感光元件 "任一個畫素" 感測到的光是來自於尾玉鏡片"整塊"射過來的
不會是你原圖從尾玉一小塊鏡片斜射過來


再來
就算是 m4/3 的鏡頭
也不代表鏡後距完全不變

不變的是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
但是尾玉到感光元件是允許改變的
絕大多數的變焦鏡, 尾玉都會移動

所以, 不需要去擔心 4/3 鏡頭的適用性
450 wrote:
你的原圖跟這張十倍放...(恕刪)

只要還有光圈這東西存在,單一 pixel 就不可能收到整塊尾玉的光


m4/3 是因為 sensor 小一些,而且畫素沒有操太高.
經過微透鏡的光,大部分都還會落在井內,但鏡後距並不是毫無影響.
要是 m4/3 也把畫素拉到 24M,pixel 面積縮小,不難想像會發生什麼事.



NEX7 就連裝原生的 Sigma 19mm DN 都會產生輕微 red shift 了.
(Sigma DN 也是屬於尾玉內縮的鏡頭)
tyf000 wrote:
沒有微透鏡,要怎麼讓紅光進得去而藍光進不去?
可以請你用光學跟我解釋嗎...(恕刪)

如果IR+OLPF+(micro lens)都像妳畫的
之後還有一層空氣才入矽晶?

因為CMOS前面有IR filter 像薄玻璃一樣
斜射光出玻璃 會色散 藍光折射率大歪的更厲害

另外 Canon 70D就是把微透鏡坐在兩個像素中間
拿來當相位對焦
照這樣看 準焦時 對焦點兩像素都是盲掉了
準焦保證打在金屬電路分隔層上....
tyf000 wrote:
m4/3 是因為 sensor 小一些,而且畫素沒有操太高.
經過微透鏡的光,大部分都還會落在井內,但鏡後距並不是毫無影響.
要是 m4/3 也把畫素拉到 24M,pixel 面積縮小,不難想像會發生什麼事

m4/3 12M相當於apsc 18M
16M 相當於 apsc 24M 就是NEX7的密度...
ACON99 wrote:
m4/3 12M相當...(恕刪)

不要只動嘴了
快畫一張圖來看看 IR cut 怎麼折藍光


tyf000 wrote:
不要只動嘴了快畫一張...(恕刪)

原來如此...

但我在學校學到的光學,是這樣
經過玻璃片的光線跟原入射光線是平行的.
collective wrote:
還有請不要再以大SLR的想法去看M4/3,也真心建議別再去買啥14-35 F2,要拿大管的還是24-70mm F2.8+135DSLR.
M4/3還是原生鏡好用啦!(恕刪)


遵命!我昨天看到12-40/2.8的照片,已經"移情別戀"了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