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過第六境界,擺脫靈界神靈的困擾迷惑而獲得大自在後,我開始探尋與上帝感通之道。
本人原來十分討厭傳教活動,因為見信徒們大多不懂哲理,也無境界可言,充其量僅是單純的好人而已。但因為在大學中有一位很有才學的朋友是信徒,對他頗為尊重,經他邀請,也就去教會看看。心想既然想要教訓一下信徒,當然要了解一下基督教憑什麼能得那麼多人崇信。”
5-101
 PA1602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一開始,我還帶了印度教的吠陀經和奧義書去查經,把聖經道理轉向儒釋道和印度教,又問很多哲學問題,把信徒們弄得頭昏腦脹。但慢慢發覺,信徒們雖然不一定有宗教和哲學的學問,卻有非常優美的內心世界。 他們的特質,在其心底能與上帝有深厚密切的感通,這感通使他們心地美善喜樂,滿有愛和憐憫,且在苦難中仍能祝福人。
這是甚麼境界?似乎與我從前的證悟有所不同,難道他們真的已找到靈異的橋樑,越過鴻溝,到達完美的上帝那裏? 難道他們所信的耶穌果真是上帝,而成為人神之間的通路?難道他們的聖經果真是上帝的啟示? 這使我正視上帝,並尋索基督徒特有的重生經驗,終於在一個靜夜仰首觀看星空,尋求感通於天地最高主宰,竟而因為一個奇特的神蹟,遇見了上帝。 “
5-102
 PA15049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1 by san ching, on Flickr“〈讀《新約》尋索一條通向太初之路〉
在動身流浪之前,因讀《新約約翰福音》,我開始尋索一條通向太初之道的道路,接觸到基督教的核心,就是歷盡人間悲苦的有情真理——釘十字架的耶穌,以祂作道路通向終極。
在一個靜夜,我仰首觀看星空,以最深的真誠,向上蒼開放自己的心靈,尋問宇宙終極是什麼?突然在那一刻證悟天地的善情,頓時體會永恆的生命和仁恕無盡的大愛臨在我心。”
5-103
 PA16020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06 by san ching, on Flickr“稍後在一個清晨,我對著初升旭日,向上主放下心中所有執著與苦毒,一剎時間身心的纏累脫落,我忘掉了自己,擺脫了一切束縛,自在自得,美善之愛充滿我心,我感知到宇宙的終極並非寂靜與虛空,卻是無盡的恩情,人可以在其中獲得新生活。
在證悟這一重生境界後,我才踏上流浪中亞的途程,希望在異地的碧落穹蒼之下,全面反省和探索真理是什麼?是佛法所言的緣起性空,或是易經所言的生生易道,還是基督所言的宇宙恩情?於是我背起行囊,飛往遠方神秘古國。”
5-104
 PA15049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5 by san ching, on Flickr“〈世界、空和宇宙力不外是其創造而己〉
暮色深沉,我在緬甸金廟大佛像前,盤膝靜坐,漸入甚深禪定,我要在終極界中,探悟宇宙最後之道,是上帝還是空?我曾體悟萬法皆空,也遇見過上帝親情,如今我要徹底了結,誰是終極,這是生命最莊嚴的探尋。
入廟人群很多,我坐在雲石地板上,慢慢渾忘周圍人潮,進入一種定境,身心靈明,四面世間現象消失。一個奇特境像出現,我發覺自己坐在大佛手上,此佛之大,無法形容,我變成很渺小的微塵,就在佛身之前。佛身,是真空如來世界。但境像似鏡頭拉開,我見此佛變成一渺小微塵,坐在一巨碩無朋的梵天手中,梵天是印度教的終極主神,是宇宙大我,是宇宙能力的世界,原來空只是宇宙力的一個表現而已。”
5-105
 PA16020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07 by san ching, on Flickr“境象再拉開,梵天也變成渺小微塵,化在無邊無際的上帝之中,其實上帝是靈,無形象,是超越一切的無限親情和仁愛,只有心靈誠實才能接近,那是一種感通的性情,世界、空和宇宙力不外是上帝的創造而已。
我再次遇到終極的真實臨在,如電貫全身,心靈立刻知道,祂是耶穌基督,對了,是祂!但再沒有激情淚水,卻是冷寂清明,終極真理向我揭示了自己,從空到力,再到永恆親情,上帝是最後實在!”
5-106
 PA15049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8 by san ching, on Flickr“〈諸教不是殊途同歸〉
在緬甸大佛前冥想所見的三重境界,令人頓時領悟,諸教不是殊途同歸,卻是人生有不同層次的經歷。
5-107
 PA16021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15 by san ching, on Flickr〈三層境界,各自開出教化〉
第一層次是修養到一地步,超過了各種神通、特異功能及諸佛菩薩呈現的靈界邪幻境後,人可以進入很深的般若寂靜,而明見萬法皆空,大概佛教中的覺者是見到此境界,開創了佛教文化。
但是如果固守在這一境界,深陷其中,生命就停在這里而自以為達到了涅槃。如果繼續探尋下去,第二層次就可以體會宇宙創造力,是天道的生生不息,衍生萬物,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創造性本體,人可以進入與萬物渾然一體、良知如泉源湧溢的境界中,儒道的聖賢就是見到此境界,開創了儒家、道家文化。
5-108
 PA16021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13 by san ching, on Flickr“證悟此境而不固守在這一境界,就可遙見終極的超越世界,是有性情有感通的上帝,難怪古聖人文王也要「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了!但與上帝建立關係,是不能單靠人自身的修為,因為情的交往,需要雙方主動,以人為中心的修養,只會叫人自驕自傲,滿足於個人所達到的境界。人至此必須由以人為中心的思路中徹底釋放,徹底無執,憑信心開放自己,預備投入永恆無限的宇宙美善情懷中。而上帝方面也主動有所啟示,與人相遇。就在一剎那,人遇見神,電光火石之間,那種喜樂是無法描寫的。“
5-109
 PA1505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5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至小無內之極竟是至大無外〉
我在回新德里途中,靜夜深沉的公共汽車上,進入極深的定境,自照己心重重境界,而達到一處「至小無內」的極點,竟是「至大無外」的上帝所住之處。 這上帝不只是禪定的空寂,天道的生息或梵天的無限,而是三位一體,永遠工作又永恆不變,恩情無盡,慈愛公義的上帝,是耶穌基督所通向的終極上帝。
5-110
 PA1602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602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我在印度、尼泊爾、緬甸的流浪尋道,至此終於在這境界中得到最後答案:宇宙的終極,是恩情的上帝;緣起之空僅是宇宙的一層次,而不是了義,達到涅槃境界的人就是參透了這個層次。但如果能再次突破,會發現另外的層次,比如生生不己的天道,惻然湧溢的悲情,此是儒道透入的層次。最後是恩情感通的上帝,上帝顯現為一種奇妙的三位一體關係,無盡的流現純淨光明的大愛,又有最高的公義,這是經過悔悟的屬靈基督徒所透入的層次。 我心中立時徹底透明、安靜、喜樂,充滿愛與淚,知道自己已經同時在永恆中存在,有永恆的生命。
公共汽車搖曳顛簸,我卻靜穆而生息,湧流著極大的喜樂,心中在手舞足蹈。浩浩宇宙,雖是虛無為本,卻有真理存在,一切公義慈愛均可得到保證。“
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22fcf30102vbhf.html
5-111
 PA15050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503 by san ching, on Flickr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