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無直射入光畫值較優的實證?

450 wrote:
還是回歸直射光的討論吧!...(恕刪)


不知有沒有大大知道,在底片機時代,有人強調直射光這回事嗎?


ASRAAM wrote:

FF與否是看對於F...(恕刪)

日本國內對於24mm×36mm尺寸(也就是35mm底片尺寸)的感光元件都是使用Full Size這個詞
而Full Frame這詞則是多和Full Frame Transfer這詞一起出現
不過國外大多是用Full Frame來稱呼35mm尺寸系統
Full Size(Full Frame).APS-C.APS-H.4/3可以說是數位時代才有的名詞(因為都是指"感光元件"的尺寸)
在拍攝藝術上影響的只是焦段的表現

我想是因為數位盛起之前35mm是主流....所以使用的人也多
日本雜誌已經不只一位攝影師講了
"使用Full Size機種只是為了回歸焦段的直感"
對於那些以前從35mm底片機開始玩的人來說.....24mm,50mm,85mm就是那種感覺
所以Full Size,APS-C,4/3沒有誰才是FF,甚至也可以說都是FF
有某位攝影師寫了
"對於一開始使用APS-C的人...他的FF就是APS-C"

來了M01後拜讀很多高手的文章....也大略了解了4/3在數位時代的意義且很佩服
我是替4/3感到有點惋惜....在像素大戰的洪流之中還是跨不過那道科學之壁
不過材料學一直在進步....黑矽之類可能會改寫光電技術的材料不斷被發現
我想4/3以後還是有他可以發展的空間
goodversion wrote:


不知有沒有大大知...(恕刪)

(有誤請指正)
感光元件的開口是一個垂直洞穴...所以邊角的光線因為入射角的關係導致光量無法100%進到洞穴裡刺激感光元件
銀鹽底片則是一片均質塗抹的化學藥劑....所以接受的光量不受入射角影響
不過這是指邊角失光的情形....至於邊角畫質這好像就看鏡頭的設計了

我的認知是這樣....而至於為何縮光圈就可以減輕光圈全開時的周邊失光
這就要請高手來解釋了
貓丸 wrote:
感光元件的開口是一個垂直洞穴...所以邊角的光線因為入射角的關係導致光量無法100%進到洞穴裡刺激感光元件
銀鹽底片則是一片均質塗抹的化學藥劑....所以接受的光量不受入射角影響
不過這是指邊角失光的情形....至於邊角畫質這好像就看鏡頭的設計了

我的認知是這樣....而至於為何縮光圈就可以減輕光圈全開時的周邊失光
這就要請高手來解釋了...(恕刪)


太客氣了,我是知道底片對於角度比較不受影響,只是當時沒有想到要做這種實驗嗎?
這是我好奇的。

goodversion wrote:
太客氣了,我是知道底片對於角度比較不受影響,只是當時沒有想到要做這種實驗嗎?
這是我好奇的


有阿
所以很多廠商最初就不敢貿然用135FF感光元件直接取代底片
例如CONTAX N目的之一就是為了DSLR另起爐灶

至於縮光圈可以改善.
縮光圈孔徑變小. 光線進入方向會趨向直進
這個道理反向推回去. 就是大光圈鏡頭的口徑蝕現象
說到入光直射,還真想看看ZD鏡頭的實際像場可以達到多少
如果SENSOR可以吃到直射光,那鏡頭用料夠好的話,說不定像場範圍不只4/3吋?
只是瞎猜啦XD

(像14-42那種後玉小小一片的,要怎麼直射光給4/3吋呢...如果垂直好像會有成像圈?)
文包 wrote:
有阿
所以很多廠商最初就不敢貿然用135FF感光元件直接取代底片
例如CONTAX N目的之一就是為了DSLR另起爐灶...(恕刪)


不懂?
我是說,在底片時代有沒有針對直射光的產品或實驗品,不是數位化後的事啦~~~~~~

goodversion wrote:
在底片時代有沒有針對直射光的產品或實驗品


這我就不熟了
我只知道大相機或電影鏡頭. 有一些大像場的鏡頭....通常使用中央部位來取得理想畫質
Walt Yu wrote:
只是這其實也演伸出了新的問題
Pentax K20D以改良CMOS結構來改進邊角畫質
Nikon則是更全面的,不僅以機身運算補償色像差,像14-24及24-70也採用了遠心式設計
Olympus堅持以光學設計達到品質這點確實值得敬佩

但是整體成像也不是只有鏡頭而已,Olympus標榜全數位系統,但卻一直無法擺脫被大眾認定
為「小片幅=低畫質」的觀感,Canon一直不斷改良 CMOS,以維持高ISO低雜訊,Oly在感光元
件方面似乎卻顯得力不從心,雖然E-3處理的不錯,個人可接受ISO1600(雖然很多O家人大概不
能接受1600),但到E-30卻從ISO200開始就有明顯的暗處雜訊,讓人誤以為自己是看到A900的
圖XD.....;以一個標榜全數位高畫質的清量化系統而言,我想顯然Olympus還沒有把4/3的吸引
力徹底做出來......前述其他家的處理方式,olympus在面對這些競爭對手時,又還有沒有優勢
,有多少優勢呢?


老大~~?
直進光路設計直得欽佩??????欽佩~~能怎樣????能吃嘛?????
大家認為"小片幅低畫質"又怎樣?????相機就拍不出照片了????
Olympus有沒有完全發揮4/3系統的優勢???又會怎樣了???
誰來決定什麼東西叫優勢???面對其他競爭對手??又怎樣了????這是您能決定的事嗎?!?!

您顯然期望....Olympus有朝一日~~千秋大業~~一統江湖嚕???!!

不滿意高iso雜訊~~不滿意標榜全數位優化設計~~有誰逼您繼續用Olympus????
您想得到品牌永護者的優越敢~~您現在就可以選擇Canon和Nikon~~!!!!沒人逼您不能換系統~~!!!!
您現在換Nikon立刻可以笑傲江湖~~!!!!笑看他牌使用者~~!!!達成您多年悲願~~!!!!

假設Olympus哪一天真的"高iso低雜訊""超輕量化+小型化""高像素高畫質"~~~~~講到Olympus~~人人都豎起大拇指~!!
老大?!?!這樣您就高興了嗎?!?!
Olympus會分紅給你嘛??
索尼阿法 wrote:
老大~~?直進光路設...(恕刪)


所以呢???
如果照您這樣說得話
您是不是要去每家的版都說一樣的話呢...
不能有期許嗎?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嗎?
怪了...
還是您說的這段話另有其他意思???
olympus夥伴樂園~ZFC瑞光俱樂部 http://zfc.tw/foru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