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m4/3接通告!kit雙雄,所向披靡!


peter1027 wrote:
請問是否先在md臉部...(恕刪)


我想,路易叔叔是想表示
老豐田AE86也是可以有本事打遍天下無敵手
但如果是一般人,我倒覺得不用那麼辛苦的非用AE86去迎戰

看得出來叔叔把KIT鏡發揮到一個不錯的境界
不過我看完之後的感想是,燈光與後製也是很重要的

好比也有攝影師在攝影棚內用iPhone拍出很專業的照片
也有導演用iPhone來拍影片

多數人只看到iPhone也可以如此強大
但我覺得背後的團隊、燈具等器材都不算了嗎?

單純以“好光可以拍出好照片來說”
打光打得好,手機、DC一樣都可以拍出驚豔的照片
我覺得這不會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我也不會因此對手機、DC另眼相看
只不過是一篇分享文,有必要這樣嗎…
開版大的出發點我想是沒問題的
畢竟要用KIT鏡拍出具質感的照片是真的需要功夫
而這功夫人家是有的,也樂於分享
雖然說討論串內有些字眼並不是很恰當
不過一開始一些人的回應也不需要拼命斷章取義吧?
開版大一開始也沒否定器材就是不好
感覺大家的反應真的都很大…
如果要繼續這樣下去的話誰還敢發分享文呀…
同意樓上的看法, 雖不否認版主的技術, 但我認為基本的銳利度還是要有

食材新鮮, 清蒸小調味就可以上桌,
不ok, 就來個糖醋.....

像這個麻豆條件不錯, 身形,膚色,膚質,甚至是衣服的質料,應該可以讓他表現出來
好一點的鏡頭, 可以減少後製的需求, 也減少畫質的損失

寫意也是另一種藝術的手法, 但我還是比較偏好寫實, [所拍即所見]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想,路易叔叔是想表...(恕刪)



路易叔叔想要表達的重點就是:應該先把觀念搞懂,在來追求硬體~
若觀念、技術跟不上硬體,不斷花錢更新鏡頭,除了比較銳利一點、清晰一點、畫質好一點之外,無正確觀念的情況下,拍出來的只是影像而無意象,只有畫質而無氛圍。
所以叔叔才直言,建議大家能多練習基本功夫,否則徒有工具,卻無法發揮工具應有的水準,這樣花錢真的不太值得了。一旦基本功有了,能發揮手頭工具應有的水準時,若真的想追求更高畫質的視覺感受,再考慮添購。
(就像一部難看的電影,也不會因為設備多麼的頂級,就得了金球獎;一首難聽的歌曲,也不會因為樂器多麼的高檔就得了金曲獎。所以叔叔才要大家朝著拍好照片給人欣賞做努力,而不是朝著拍好畫質的照片給人欣賞而多花費)

以上的鼓勵,對於有心想朝攝影深度發展的人,我相信一定會感受得到;但若對於攝影這條路並無高度興趣,只是一般玩家,想拍拍周邊的人事物等生活照,買鏡頭這種事就當作一般3C商品消費,隨意就好~

我想大家也就別想太多了,因為叔叔從來就無貶低他人吹捧自己之意,僅藉由分享圖片,做了一些基本示範,讓大家了解一下,究竟自身是處於觀念技術不足還是器材不足~

========================================================

夢大所言,我也深表認同啊~
我昨晚去新光三越拍聖誕樹,剛好有一對妹,想以聖誕樹當背景,請我用她們的IPhone幫她們拍,結果聖誕樹太亮,她們完全背光,兩個人暗到幾乎變成剪影,看著照片露出失望的表情,我才從相機包拿外閃開LED燈補光,用Iphone重拍,兩人才很驚喜的說:「哇~差好多唷~謝謝你喔~」,但我自己並不滿意,因為現場光源明顯不足,稍微手震照片仍有點糊掉~
以這個當案例證明了:1、這對妹觀念與器材都不足;2、雖然我幫她們補了光,但用Iphone拍攝仍是器材不足,但至少比不懂得補光要好的多~

(話說這對妹還蠻正的,當下居然沒用手上的相機幫拍,假借傳照片名義要電話,真是白白浪費了這機會)

peter1027 wrote:
請問是否先在md臉部...(恕刪)

先回復peter1027:
先在md臉部入射式測光無誤,再將測光表放置md的頭部上方,測光球需對著閃燈測
無需將測光錶放置鏡頭旁,閃燈的邊光可以些許的吃到鏡頭,閃燈本身別穿幫即可
閃燈可多嘗試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效果。

相信還是很多人看的懂這篇想要表達的意義,如同樓上這幾位!
原本只是單純的分享,卻引來一些斷章取義的惡意回復
這現象在01是常有的,也沒啥大驚小怪,人不就是百百種!

回應樓上的:光本來就很重要,沒有光就沒有影
剛入行打了兩年的燈光才有機會摸到相機
不管是持續光或是瞬間光,當你手拿相機就該要有掌握光的能力
連基本的光線都無法掌控,怎麼能拍出好作品?






來01也有段時間了,
但我的想法仍是始終如一,
不管什麼用哪個品牌,
也不管用什麼等級的器材,
我在意的是相片表達出什麼樣的意境或美感,
對於那些能善用自己手上器材的前輩,
才是我欽佩與想學習的對象!

路易叔叔拍的照片和大部分觀念,
我都很認同!
看來我還是繼續用KIT磨功夫吧!!
我同意練好基本工這一點

不過也不能否定,當下很多器材,真的把很多事情變得很簡單
這個市場也趨向讓設影變的簡化再簡化

要講基本工什麼的,除非真的有興趣想進階鑽研的
不然一般根本沒人在乎了好嗎...

好比我喜歡MF,我覺得MF比AF更能符合我的需求
但也不能否定,當今那種瞬間合焦、又能觸控點目標的設計
真的是把很多事情變得太容易了

有人說MF無法拍動態
我則覺得練好基本工就以可能

但是如果是想記錄小孩生活的家長
我覺得再叫他們去練基本工並不符現實

找台簡單迅速效果又好的智慧相機,正是他們所要的
套句01某網友講的,練工太慢了,紀錄孩子的成長不能等

回到KIT鏡,我跟開始學攝影時,真的覺得KIT太難用了
要拍的好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

但是拍照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好的條件可以來配合你啊

換了大光圈定焦鏡後,適合的範圍就更廣了
拍照不需要再那麼的捉襟見肘

我不排除難用的規格可以練工夫
因為我也是這樣練過來的
拍了午六年的DC,我覺得要把規格限制很多的DC拍好
也是需要很多技術層面去克服的

只是想想現實面的
這樣的東西...已經與主流思為背道而馳了

當下連DC都大感光元件,大光圈又超高ISO可用
根本是神兵利器百花齊放的年代

那種偏向“技術相機”的產品......
就算我很愛,也不會去強迫別人接受這種路子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同意練好基本工這一...(恕刪)

所謂的基本功並非要深入專研
起碼構圖.光線掌控.色彩配色.焦段特性.光圈快門iso都要有基本概念
反倒是.畫質.銳利度.發色這些只要肯花錢就能隨時擁有
我也沒有強迫大家要接受這種路子!

出發點也不過是鼓勵大家多看.多學習.增加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不是一昧的追求硬體
剛剛樓上的有人問我要如何打燈,如何測光,我也不吝嗇的跟他分享
這樣才有交流的意義不是嗎?
昂貴的高階鏡頭我不是沒有,只是常常在論壇上po這些器材真的沒啥幫助
高價鏡頭只是買到方便.畫質.銳利度.發色
但是買不到好的攝影作品!
那麼也是同樣的, 先在貓咪臉部入射式測光無誤,再將測光表放置貓咪的頭部上方..........或是, 先在奈良大佛臉部入射式測光無誤,再將測光表放置的奈良大佛頭部上方.....這樣ok吧 ?

Nocker wrote:
那麼也是同樣的, 先...(恕刪)

有何不可,你爽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