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機皇 - EM1 Markll, 價格也很旗艦啊!


只取一瓢飲 wrote:
...打鳥的機身需...(恕刪)

我的想法與大大略有不同,我拍鳥用的就是M43(E-M1+300mm),大大的說法沒錯,在"強悍的對焦系統+最高的可用ISO"真的是...
但是,相對的,M43的重量,卻讓我可以輕鬆的到達鳥點,遇到突發狀況,也可以很快地轉移位置.
天氣不夠好,就直接放棄,畢竟不用扛砲扛得像在練身體,而且,就算對焦好,高ISO好用,整體光線都不好了,拍起來雖有細節,但,會好看嗎???
也許對於拍鳥這件事我個人是當一種樂趣,拍不到就當去郊遊,所以M43對我而言,真的是已經很夠了!!!
以上,初學者的一點淺見,請各位前輩指教

另,對於E-M1 II的售價...還沒付完300mm的分期,為了避免引起家庭革命,就...繼續觀望下去吧!!!
aliao wrote:
我的想法與大大略有不...(恕刪)

其實拍鳥這門
要好,就是砸錢配上天時地利鳥合
拿著不管多威的器材,沒有鳥合就是白搭
不過,若到後期,跟我說拍鳥不像在練體力...
那可能就是拍的沒有那麼投入
只能用投入,因為配不上執著
(不是你拿什麼器材,而是你有沒有決心要不計辛勞就為拍到)
當然,輕便使用是第一首選
但是剩餘的,有很多需要夠深入才會體會

前面有人說當光線狀況嚴苛到說只有機皇才能達到一定的數毛成效
那種狀況叫做該收工了
因為除非這個場合永遠都這樣
不然改天天氣好,我拿著APSC照樣甩的你那時機皇所拍不見尾
東西好不好用、值不值得,每個人的標準不盡相同,不需要以自己的想法來否定別人,應該要尊重他人的選擇。
紙上的規格跟使用經驗不一定成正比,幾十年來,Apple的產品紙上規格向來不是最好的,以前的Sony筆電也是。
我是住在國外的鳥導,近三十年的C家用戶,最近五年用雙系統,前面幾年用P家,後面二年多用F家。用無反當然是因為年紀大了,想減輕重量負擔,也很清楚有得有失。最近又重新考慮m43,其實是因為鏡頭,不是機身。
到目前為止,我拍鳥還是只用C家,而且是用5D3,我的7D2在使用一年之後脫手,因為它無法給我信賴感。7D2一直有準焦率的問題,在國外有許多討論,我的7D2拍靜態還好,拍動態(飛鳥)準焦率通常只有三成,不能讓我信賴的相機,是無法用來拍攝機會稍縱即逝的題材的。我的5D3跟我去過四十度的高溫和零下三十幾度的低溫環境、淋過尼加拉瀑布那種比淋浴時還大的水,當我拿起5D3,快門還沒按下之前,我已經知道出來的照片會是什麼樣子。這是我所謂的信賴感。
但是重量負擔是隨著時間流逝,終究要面對的問題,而且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出清了拍鳥以外的C家鏡頭,包括16-35/2.8, 24-70, 24/1.4, 100 Macro, 70-300等等,換成無反。的確輕鬆許多,沒打算拍鳥時,我甚至根本不帶C家相機。
我很喜歡F家的操作、顏色,錄影較差的問題在X-T2出現後已經有答案了,但是我對F家最大的抱怨是,沒有耐候、輕便的高品質變焦鏡。超廣角那支沒有耐候,標準和望遠的體積重量跟C家已經相差不遠了。可是對於我這種經常在野外活動的人來說,耐候、輕便、變焦,這三個因素都很重要,因此我才又重看m43系統(當初出清時,m43的這些鏡頭都還沒出來)。
E-M1 II規格好嗎?紙上看起來很不錯。能不能讓我用來拍鳥?我不確定,要實際長時間使用才知道,但是光DPReview的初步測試說低溫下電量耗很快這件事就讓我很在意,因為這表示拍極光縮時可能會有問題。價格貴嗎?我覺得貴。它訂得比X-T2高,我如果會買E-M1 II,必須是因為它的綜合條件加起來比X-T2好才行,可是很不幸的,我一直無法適應O家的操控。C家、P家、F家,我都是拿起來很容易就上手,可是O家我不行。另外最主要讓我覺得它很貴的原因,是跟P家G85比較。在北美的定價,一台E-M1 II可以買二組G85+1260 kit還有剩。反正我不是要用來拍鳥,雖然E-M1 II效能較好,但我不需要為了這點花二倍價格。只是現在G85有別的問題尚待解決,所以還在觀望。

我上面的想法不見得適用於其他人,至少我知道同時擁有7D2和5D3的拍鳥人,拍鳥時大多會選擇7D2,可是我選5D3。寫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價值觀。大家可以討論,但是貶抑他人不會讓你的想法更正確。
aliao wrote:...天氣不夠好,就直接放棄,畢竟不用扛砲扛得像在練身體,而且,就算對焦好,高ISO好用,整體光線都不好了,拍起來雖有細節,但,會好看嗎...

呵呵…我是那種器材比時間還多的甘苦人,即使閒著也得待在公司看著,所以好不容易喬出
時間丶拋開公事,接受好友邀約一起去打鳥,

講直白一點就是機會難得而且時間有限;我沒辦法像半退休狀態下的友人那麼專業,收圖鑑,蹲鳥點,
開越野吉普車,搭帳篷,升營火,有些打不到鳥還可以釣釣魚…好不愜意!

通常我一丶兩個月能跑去跟他們鬼混一天就很偷笑了!

或許我該學學別人"拍不到就算了",但大概是個性使然,我比較無法接受"白跑一趟"的結果,

拍不好要想辦法拍好,拍不到要想辦法拍到,所以連友人也說我"拍照時的樣子有點可怕",

不太敢找我聊天;我絕非刻意裝模作樣擺臭臉,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這德性大家也習慣了.


或許哪天43 Sensor可以突破ISO天險達到FF機皇的水準...,如此這般的體積與價位應該會缺貨兩年;

但是,器材會進步,人的個性不會改!懂得如何自虐的人,永遠知道如何去塞滿自己的背包,

紥紮實實地25kg,一毫也不會少!!


btw,CalvinBird大大,您好!在01這邊經驗不重要,鍵盤也比器材重要,有些人反正出張嘴最厲害,

什麼器材都靠邊站,隨便說說就可以打趴機皇了,還需要背重裝備出遠門去打鳥嗎!?

真的有拍過飛羽的大概才比較看得懂"光線條件不佳"是什麼意思,

還真以為指的是陰天或黃昏嗎!?不知者無罪,就隨人家去說吧!
幾倍又怎麼樣?拿全幅又沒有比較厲害,用M4/3照樣打敗全幅拿專業獎啊!

英國頂級攝影獎項 SWPP 婚禮及人像攝影協會唯一位拿過兩次大師獎 Damian McGillicuddy使用的就是Olympus,也沒看到哪位用全幅的得過兩次大師獎啊~

https://www.damianmcgillicuddy.com/tag/swpp-awards



Tony_Hong_0126 wrote:
想知道一下用135...(恕刪)
只取一瓢飲 wrote:
呵呵…我是那種器材比...(恕刪)

真的建議你
你要繼續打鳥心態要改
沒人喜歡白跑一趟
但你要接受打鳥就是如此

假如臉用的很臭朋友在拍照時都不大敢跟你聊天
那我覺得你失去了結交更多鳥友的機會
我會臉臭是甚麼都還沒拍,等也沒等到,就準備走人
這種是真的很火
(或是不是因為我而被拖延太晚來,甚麼位置都沒了,這時候是賭爛在心裡而已)

光線條件不好你可以解釋一下是甚麼狀況嗎?
我很好奇
你是常常拍貓頭鷹嗎?
呵呵…我才需要建議你,跟人家請益或溝通的時候,還是平和理性一點比較好,

沒看到CalvinBird大說的嗎!? "貶抑他人不會讓你的想法更正確",

或許先學會尊重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尊重你!

攝影是非常個人而且主觀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我從不礙著別人,同時守法並且尊重大自然,
(…我絕對不搞餵食引鳥那一套,光是這點有多少人有守住?)

所以我怎麼拍不干别人的事吧!?

對於打鳥該"怎麼拍"才是"正確的態度"...,別人怎麼拍我不清楚(也不在乎),或許差別在於偏好
什麼樣的主題吧!?

有些人喜歡大砲架著慢慢等,有些人喜歡林間漫步信手捻來,最專業的會看季節挑鳥點,

甚至像我友人組團出國去拍;而我自己就比較像是埋伏的狙擊兵,全套偽裝網慢慢欺近目標,
(失敗率之高可想而知…)

而且我只愛"飛羽",鳥兒不飛即使就在眼前也不按快門,等牠們起飛才開始追焦高速連拍,

或判斷埋伏在覓食或回巢路線附近,等鳥兒迎面飛來或高速掠過;或許一方面是捕捉飛羽
的曼妙姿態,

另一方面是享受這種鬥智丶鬥耐性的"戰鬥過程"!我甚至不在乎自己拍到的是什麼鳥(學名),

也不會刻意分類去跟別人比較或現寶,反正自己看得爽就夠了,是不是?

至於"空手而回"這回事...,這不是人之常情!?我又不是靠"補獵"填補肚子的原始人!

折騰一天(連冬天都會全身汗透…)啥都沒拍到誰會"高興"啊!?但會帶著不甘心的負面情緒離開嗎?

這倒不至於,我沒這麼小家子氣!畢竟那個"過程"也是自我訓練與經驗,而且跟朋友相聚無價!

前前文提到關於M43高ISO不足的缺憾,只是我實戰下的真實感受!多年下來不見得"常常"打鳥,

但是每一次出發前都很慎重,嘗試過各種器材組合實戰拍攝,回來後也會仔細查看Exif資訊
找出自己犯了那些錯丶下次去該注意些什麼?

或許真正打過鳥的可能會有相同的感覺:其實最扼腕痛惜的並非啥都沒等到或啥都沒拍到,

最氣的是明明上天給了絕佳機會自己卻沒掌握好,或是好不容易拍到了卻不滿意!

關於拍攝的要求...每個人要的點不一樣,我自己最重視的是"動作凝結",不是"數毛",
(要數毛根本用不到白砲,用2470去拍湖邊的鴨子就有了…)

所以快門愈快愈好!前文說什麼1/1000是太保守了,不想講太快,其實自己在用一律是1/1250以上,

這是自己覺得"鳥形完整"的最低要求;(外形完整不糊,眼睛丶鳥喙丶鳥爪清楚)

至於為什麼"光線不足"...講白了就是"鏡頭光圈太小了"啊!為了機動手持一整天,

可以忍受的極限就只剩下大白兔2丶340丶T150600(340少用),即使光圈全開不過5.6或6.3,

這麼小的光圈加上高速快門...只要稍微缺乏陽光照射或太陽被烏雲遮一下…可以試試一天當中
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停留在低ISO值?

當然,比起版上經驗老到的打鳥高手...,我只是客串性質不入流的肉腳,技術太差只能靠高速快門
彌補,

所以或許M43並不適合我這種肉腳吧!


不好意思離題了...廢話這麼多請包涵…就不佔版面留給真正的M43高手吧!

就我自己的經驗解釋一下拍鳥的光線條件。

1.鳥活動最頻繁的時間通常是天剛亮和太陽下山前,前者是餓了整晚,所以溫度開始上升之後就要趕快覓食;後者則是趁著天黑休息前吃飽。
2.為了安全和隱蔽,鳥經常會躲在樹叢、草叢中,光線相對不好。
3.鳥經常會有一些快速的動作,快門速度不夠就會糊了。
4.長焦鏡容易受微震影響,快門越慢,微震讓照片糊掉的機會越大。
5.夜拍貓頭鷹通常是打持續光源。我個人不拍。

綜合這些原因,相機可用ISO越高、光圈越大,拍攝的成功率就越大。每個人可接受的畫質標準不同,以我自己來說,C家的APS-C到40D為止,我通常只用ISO200,真的必要時勉強用ISO400。7D時是400/800,7D2是800/1600,而5D3我隨時可用1600,需要開3200也不會遲疑。
F家的高ISO畫質我覺得比5D3大約差個1/2-1 stop左右,我用過的m43大約在差個1 stop。這是我能接受的程度。網路上看到GX85、G85的原寸樣張,雖然不同的人拍出來差異不小,而且不知後製程度多少,但我覺得似乎ISO 1600可接受。E-M1 II因為只看到縮圖,無法評論。

光線真的不好的時候,我會考慮拍慢快門,或是改用錄影。

順便說一下,對我來說,拍鳥用的相機所需要的效能,連拍張數不是很重要,我用7D2時還會刻意降低到7-8 fps以減少微震。我在意的效能,在於整台機器的反應速度,包括從休眠中醒來到能拍攝的時間、合焦速度與精度、迷焦後再合焦速度、快門遲滯、最多連拍張數、設定調整便利性等等。
CalvinBird wrote:
而5D3我隨時可用1600...(恕刪)


5D3 vs Pen-F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43565813/m01/Screen%20Shot%202016-11-04%20at%202.39.12%20AM.png

Mobile01無法上傳...請自行複製開啟連結

richard_huangtw wrote:
5D3 vs Pen...(恕刪)

我上DPReview看了,如果你把選擇比較的區域移到左右二邊的女性人臉上,應該可以看出二台機器的明顯差距。我個人覺得5D3的ISO 6400看起來接近PEN-F的1600。不是說PEN-F的ISO 1600不可用,而是同樣的情況,當5D3可拉到ISO 6400時,多二個stop的快門速度,可以讓成功機率更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