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交替 旗艦之作‧OLYMPUS OM-D E-M1

其實如果沒有玩手動老鏡的人,SONY- A7,不見得會是很好的選擇,以目前的鏡頭或未來長焦段的鏡頭來看,玩無反FF真的要認真考慮

若是玩手動老鏡而A7-R才會是很好的選擇,簡單的說即使原廠不出任何鏡頭,就有現成的Contax G鏡好幾顆可玩,若買自動對焦的轉接環,不是就變成的自動鏡得嗎?但是缺點是:對焦慢,對焦準度有待加強,追焦不要想了,馬達聲音大,都是確實存在的問題,至於畫質與體積還算不錯!!

這些日子,常看海灣的拍賣,陸陸續續有人,將手動老鏡值入自動鏡,讓手動鏡變成自動鏡,或者是像Contax G那樣,在轉接環上下功夫,加上馬達變成自動鏡,就連掏寶網也能找到一些達人能改的,這一切一切都已經準備很久了,這都無反FF的龐大鏡頭資源,而且這些鏡頭不見得是很大一枚,(光圈也沒很大就是了)

剛剛看玩SONY的宣傳照,第一印象真的很像是4/3機身接上HG以上的ZD鏡效果,這讓人感覺ZD鏡真強啊!,好幾年前就給了O家粉絲來玩了,以前錯過了,現在不玩嗎?還是要再觀望一下?

其實EM-1真的很不錯,就是售價太高了,打壓了自己的競爭了
最後吉母林大,編輯這篇真的很用心,值得讚許
我個人還是覺得E-m1相較於A7有一定的競爭力
1.外形...OMD系列帥多了...
2.五軸防震!用過就知道
3.鏡頭群及大小...有人會說12-40跟A7+kit or Zeiss2470差不多大小 35mm跟17mm差不多
但是看看望遠鏡頭70-200f4跟35-100f2.8大小
不知道之後廣角能做多小不過我想要跟7-14 or 9-18小應該很難
整套焦距完整帶出去m43還是有體積重量優勢的

4.景深方面個人覺得各有輸贏,FF淺景深容易但是深難要拍景光圈勢必要縮至f16-22,光線較暗如黃昏時不用腳架容易震,相對的M43只要用F8-11就能拍出相同的景深,加上防震技術更容易執行手持拍攝,對於非專業或是不想帶腳架出門的玩家又少了一個負擔

5.真的要很淺景深有手動阿福0.95系列,之後的P42.5 f1.2,75mmf1.8等等
6.雖然都有防塵防滴但是e-m1有防寒而且防塵防滴的可靠度看起來比較高(未證實)
7.動態範圍跟iso當然比較弱但是假設要得到相同景深
EX:
FF 35mm f2.8 iso 1600 1/100
m4/3 17.5mm f1.4 iso 800 1/100
以上約可以得到相同的景深 但是m43可用更低的iso
如果再加上五軸防震可造成約四級效果可再降低快門壓低iso來得到更好的畫質

8.鏡頭群價格與完整性
m43鏡頭群很完整成熟不需多講,價格來說O家的高品質定焦鏡都大約一萬多至兩萬多
FE鏡沒意外應該都滿貴的,就算有便宜的品質能否像O,P家的品質?

9.m43微距優勢這在景深那邊講過了,五軸防震+深景深更容易微距攝影

大概是這樣吧
一點小看法

focuslight63 wrote:
點開原圖來看後...還是覺得縮圖好看
100%原圖畫面純淨,但畫質就是鬆鬆軟軟不扎實啊

我用EM5+75mm f1.8 光圈全開
拍出來的照片雖然受限於片幅,純淨度明顯不如
但畫質可是扎實得多


看過這兩張應該會改觀


100%裁切


Sony A7R / FE 55mm F1.8 ZA / 1/160 F4.5 / ISO 400

Mzukio wrote:
我第一眼看原圖的感覺...(恕刪)


其實拿GX7 + 25mm f1.4 來比
不到四萬元但我相信畫質扎實程度還是比 A7R + 55 1.8 來的好

全幅機身是很強大沒有錯
但是大家要注意,要餵飽這種強大的片幅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例如Sigma 35mm f1.4 經評測無疑是隻好鏡頭
光圈全開畫質也夠扎實
但如果拿來接在A7R上呢,不是很不搭嗎?

1.重量六百多克
2.體積很大一管
3.光圈全開暗角明顯

再拿隔壁棟的Fujifilm 23mm f1.4 來說
除了放大倍率稍嫌不足,光圈全開畫質就很扎實銳利,立體感良好
重量300克,體積小很多,鏡身作工良好,價格也差不多

那麼問題來了
消費者應該買一個強大的機身
卻苦於找不到輕量,作工佳,價格合理,畫質表現良好的鏡頭

還是買APSC or M4/3
加上很容易找到搭配的好鏡,售價一般來說也更便宜?

所以妥協的成果
雖然自己也有全幅的怨念
但說不定多看個一兩年後會發現
適合自己的是FF DC 如 RX1R or 日後的 X200 這樣的產品
而不是FF EVIL


Bobby1986 wrote:
看過這兩張應該會改觀...(恕刪)


這張就好很多啦,有上FF的價值!!

但是 F4.5 ........
所以就像大部分的全幅鏡頭一樣啊
要縮光圈畫質才夠扎實

M4/3 or Fujifulm X 很多鏡頭可是光圈全開就畫質夠好了

focuslight63 wrote:
其實拿GX7 + 2...(恕刪)

說的不錯!
目前e-m5+X100s
有點想入X-E2 or跳水的X-Pro1...但是我的E-m5也跳得很嚴重
加上fuji對就機身的照顧...只能說溫馨
X-pro的外型真的是煞到我QQ
這個是縮光圈的, 看來光圈全開還是不如M43鏡頭.

Bobby1986 wrote:
看過這兩張應該會改觀...(恕刪)

birdpon wrote:
但是冷靜想想,連NEX的那些鏡頭群我都覺得大顆了,那FE mount的鏡頭...??

果不其然看到那些鏡頭,規格好的果然又大又重又貴,
便宜的,果然看起來也是沒啥好貨...

加上機身沒有防手震,然後也沒有觸控螢幕,
我就知道我可以繼續好好用新買的E-M1/12-40了。

Sony新的無反FF的確是個吸引人的產品,
但是一套新的系統要發展起來,沒個兩三年是辦不到的。
君不見NEX都出多久了那管旗艦級的SEL16-70才姍姍來遲??

也許兩三年後鏡頭比較齊了,副廠支援也到位了,
機身功能也可能更強大更便宜了,到時候要跳家再跳家吧。

現在買A7/A7R搭配第一批這些不合用鏡頭的人,
到時候還不是一樣要把現在買的出清再買新的??哈哈哈



很認同!

ntsan wrote:
這個是縮光圈的, 看...(恕刪)

http://www.chiphell.com/thread-878862-1-1.html

剛剛吃飽閒閒跑去找一下55mm F1.8的MTF圖來瞧瞧

嗯...這曲線看起來怎麼跟某顆鏡頭很像

翻了翻M43鏡頭群的MTF圖,原來是45mm F1.8呀!


55mm F1.8


45mm F1.8


一顆要價三萬的鏡頭MTF分數看起來幾乎跟一顆9千有找的M43鏡頭一樣

表示撇開技術問題,把45mm F1.8裝上A7R一樣可以拍出如此銳利的照片

應該沒說錯吧?(有錯請指正)

我只是好奇提出疑問,沒有別的意思。

Mzukio wrote:
表示撇開技術問題,把45mm F1.8裝上A7R一樣可以拍出如此銳利的照片

應該沒說錯吧?(有錯請指正)

我只是好奇提出疑問,沒有別的意思。


成像圈啊~~

43鏡的MTF跟135規格鏡的mtf範圍是不一樣的,真要比應該只能拿135規格的同樣範圍來比喔~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