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遇到困擾~是該選E-M5 Mark II 還是Sony A6300

mooobeo wrote:
誇大是因心理感受的呈現


心理感受很多時候是不可靠的, 絕大多數就像安慰劑一樣! 也因此我們比較傾向嚴謹的實驗驗證, 再不然也要有AB test, 交互的比對.

如果您說的是對的, 論壇裡關於全幅機蓋的樓, 跟m43機蓋的樓, 解毒照出現比例應當要非常懸殊. 可是事實上就算萊卡機身配上萊卡銘鏡, 解毒照也不少. 而且誇張的是, 解毒照還不少人讚美, 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安慰劑的效用!

要拍好照片, 需要的是了解器材的特性跟侷限! 那是頗複雜的一件事, 絕不是單單片幅大小而已.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 被拍攝的物件其實才是決定性的主因. 那些攝影大師, 因為有漂亮美眉可以拍出糖水照安慰我們宅男的心. 那些銘機的主人, 口袋夠深, 可以到常人無法抵達的地方旅行, 有機會拍到我們拍不到的美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心理感受很多時候是不可靠的, 絕大多數就像安慰劑一樣!


不管是不是安慰劑
我想看FF+kit(銘鏡)拍出來的超美照
不要再窮追猛打啦,他都說是個人的心理感受了

這就是所謂的心靈銘鏡吧
之前跟BeeTalk社團的網友聊天,
他陳述的觀念是...
FF感光版面積是M43的4倍(近乎),
有效畫素2400萬約為M43(1600萬)1.5倍而已,
如果以「有效畫素的密集度=有效畫素/面積」,
FF有效畫素密集度~約為M43有效畫素密集度的3/8而已,
故FF相機每個畫素分配到的感光板面積較大,
可記錄比較多的資訊!
→→→FF的可用ISO...可以到達5000甚至是10000以上。
在Flickr上面100%閱覽,FF的畫面確實比較「精細」(是否跟鏡頭的好壞等級有關...不知道)

因這個網友的看法~比較像是科學的分析,非主觀的個人看法,
提供給版上的前輩們參考看看!

漫步是為了感受世界, 拍攝是為了回應當下, 篩選照片是對話內心, 保存是為了留給未來的自己。
快樂的土撥鼠 wrote:
之前跟BeeTalk...(恕刪)

我的理解是FF面積大像一個房間的內的人數比較少所以雜訊會比較少(散熱好)
M4/3像一個房間內塞比較多人,理論上雜訊會較多

但畫質FF不見得一定比較好,因FF密度較低(低ISO下)
不然現在幹嘛一直要衝高畫素
高ISO當然沒的比了 = ="

之前有人提過同樣拍出一張好照片,FF的成功率較容易較高,43的就需要技術或其他來彌補
https://www.facebook.com/WUPhotographystudio/
追求大光圈以,輕便,便宜高CP值
選E-M5 Mark II
有沒有五軸防手震我覺得差蠻多的
當然防手震不是萬能,只是跟其他牌沒防手震的相機比起來穩定性高了些
平凡中追求一點精采 wrote:
我的理解是FF面積大像一個房間的內的人數比較少所以雜訊會比較少(散熱好)
M4/3像一個房間內塞比較多人,理論上雜訊會較多

但畫質FF不見得一定比較好,因FF密度較低(低ISO下)
不然現在幹嘛一直要衝高畫素
高ISO當然沒的比了 = ="


應該這樣說好了

要數位感光元件上的每個pixel產出"正確"的訊號輸出
先決條件就是要讓每個 pixel 得到充足的光量

而充足的光量則是由pixel面積及感光元件的工藝等級來決定

因此在同等工藝水準下,單一pixel面積越大,理論上產出的訊號越正確
當訊號的可性度達到期望值後,pixel面積的增加就會沒有意義
畢竟已經正確的訊號,用不著"更正確"

因此才會轉向高畫素競賽
-----

至於現在 aps 與 43(m43) 差異不大的主因
多半是建立在最大畫素的差異 A6300 2,420萬 vs E-M5II 1,610萬
意即同等工藝水準下,這兩種感光元件的單位pixel面積也差不多
就 pixel by piexl 訊號的正確性來看,其實是一樣的



若說 aps 感光元件真的有啥比 43(m43)感光元件強的地方
那就是相片的最大尺寸差異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