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小弟使用E-500

近來在家裡面試手動白平衡

光源色溫大概在4400-4600K

ISO,光圈,快門皆固定,對著一個白色紙盒上面有許多英文字跟一些圖樣拍攝

發現自動白平衡(R-1,G-2),跟白色牆壁自訂白平衡拍出來的效果跟現場最接近

手動色溫設定在4400K或者4600K 拍出來都有點偏藍

是小弟什麼地方有設定錯誤,還是我測試的方法錯誤呢



(抱歉,目前無圖)
文章關鍵字
彌生文化 wrote:
光源色溫大概在4400-4600K...(恕刪)


我比較好奇這個數據從何而來?

試試看挑最接近的圖進軟體讀出色溫值,再手動白平衡看看是否有何改善?
我建議用白平衡濾鏡比較準一點。

我也對發文者的數據來源有疑問,
既然知道了色溫, Olympus 機器的色溫不是可以微調嗎?
進選單調整試試看。
配備: 相機:Nikon FM2 & Nikon D70s & Konica S4 AUTO
哈哈 說來慚愧

這個數據是我自己在同一環境下調整了許多不同的色溫來測試

得到的自認最接近的結果 後來卻發現自動白平衡反而更準

到沒想到可以用ZeppelinSound的方法去讀出來

稍晚我會用軟體讀出色溫值

再去試看看手動白平衡

謝謝大家的解答

彌生文化 wrote:
大家好

小弟使用E...(恕刪)


室內光源如果是日光燈的話
那色溫原本就偏藍
你應該從 5200k 往上加
坊間有一堆白平衡校正的產品跟偏方,請自行爬文。
我自己測試過好幾個塑膠半透明蓋子、白紙、灰卡、白平衡鏡頭蓋...,
最後發現是家中不要的塑膠半透明蓋子,顏色比較討喜,而且大小好攜帶。
O家的自動白平衡向來都不太行,所以我多半都是使用預設白平衡 (全憑經驗跟Liveview輔助) ,
偶爾再用Silkypix調整一下色溫,就已經很好用了。

==================================

我之前也是跟樓主同樣的想法。
也爬了不少文,在家邊拍邊調整,
最後才領悟到,好的參數就是大家看的喜歡就好了。
所以我現在用的是VIVID,R+3,G-6,
只是因為我覺得拍膚色比較好看。

再追求正確顏色的同時,請先想想,
相機所記錄的色彩空間、相機Liveview顯示的色彩空間、印表機列印的色彩空間、自己跟別人電腦螢幕顯示的色彩空間是不是一致?如果不能一致,那...花一堆時間調整的意義再哪。
不同鏡頭的特性也會影響到色彩的表現,就算你調整到相當接近,換一顆鏡頭是不是也要重新設定?
如果再加上外閃,會不會太辛苦了點?直接用後置調整不是更方便嗎?

此外,我個人認為攝影是一種表達意境的工具 (個人想法,請勿筆戰) ,就算能做到百分之百還原,
如果照片不討喜或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境或回憶,那又如何?
有人甚至故意使用錯誤的白平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就別太執著正確的白平衡,好好的玩相機吧...
為了讀出色溫值,今天剛接觸Lightroom

卻發現不少問題,

1. Lightroom讀出的RAW,顏色比較淡(已爬文過), 用Olympus Master看的RAW跟在相機瀏覽是差不多的
那到底要以哪一種軟體才是正確的顏色

2. 在Lightroom上讀到的色溫值居然跟相機的設定不一樣,相機設定為4600K,用Lightroom讀出的居然是4250K
這是正常的嗎,哪一個才是正確的色溫

3.現在插入USB隨身碟之後,居然抓不到,而是跳出Lightroom要Import,這又是什麼問題阿

4.在Lightroom上看到比較接近現場的色溫為4500K(AWB,R-1,G-2),我抓了一張相機設定為4600K的圖
怎麼調都調不出那個感覺(只調色溫),難道是顏色也要改嗎,若顏色要改,自定色溫的意義還在嗎

謝謝大家的回答

回dmchang,感謝您寶貴的意見,小弟是新手,有些東西還是想先搞清楚
彌生文化 wrote:

1. Lightroom讀出的RAW,顏色比較淡(已爬文過), 用Olympus Master看的RAW跟在相機瀏覽是差不多的
那到底要以哪一種軟體才是正確的顏色

2. 在Lightroom上讀到的色溫值居然跟相機的設定不一樣,相機設定為4600K,用Lightroom讀出的居然是4250K
這是正常的嗎,哪一個才是正確的色溫

3.現在插入USB隨身碟之後,居然抓不到,而是跳出Lightroom要Import,這又是什麼問題阿

4.在Lightroom上看到比較接近現場的色溫為4500K(AWB,R-1,G-2),我抓了一張相機設定為4600K的圖
怎麼調都調不出那個感覺(只調色溫),難道是顏色也要改嗎,若顏色要改,自定色溫的意義還在嗎


1.1 RAW檔是原始資料,所記載的動態範圍遠比圖檔顯示的範圍要來得大,在轉檔的過程中很多資料都會遺失,所以一定沒有RAW檔完整。這也是很多大大建議用RAW檔拍攝的原因,畢竟保留的資料比較完整,救圖修圖會比較好處理。
1.2 怎樣詮釋RAW的資料並轉成JPEG那是軟體工程師的事情,各家寫法不同,所以相機直出跟用不同軟體轉出來的效果會不同 (Lightroom不清楚,但是像Silkypix還是用逆向工程去解讀RAW檔案的) 。
要問哪個準,我也不知道,畢竟我的設備都沒經過色彩校正。

2&4. 由於我都直出JPEG,所以我讀到的色溫全是錯誤的 (印象中JPEG的EXIF沒有色溫的資訊) 。
不過沒差,反正我只是拉高或拉低色溫,調到我認為合適的色彩就好了。
修圖不光只有色溫調整,很多時候還要進行其他調整才能得到滿意的照片,
甚至有些狀況是永遠也調整不回來,所以很多大大會建議寧願事前多花一點心思,也不要全靠後製。

此外,在混亂光源的情況下,要以那個色溫為準呢?
一定是以凸顯主題為主,如果有人,一定是以膚色作為優先考慮,
所以在調整色溫的時候不可能盡如人願,面面俱到的。

3. 那是自動偵測USB裝置,import的意思是要你將照片匯入Lightroom加以管理。

Lightroom我一直用不習慣,反而習慣用Silkypix,你可以試試看Silkypix這套軟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