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大概知道今日難逃陰雨綿綿的壞天氣,少了極致藍的天空,我好像就不知道該如何拍照了.....
灰白的天空、擾人的細雨,所以我決定拋去高對比與高飽和,要拍出一種輕輕柔柔、舒服淡雅的味道,
再帶點懷舊復古的氛圍,剛好配合今天的主題 - 鐵道之旅,不是嗎?
前幾篇有提到的,GF1 Film Mode - ノスタルジック(NOS)/[NOSTALGIC] (COLOR),
中文是「菲林模式」中的「懷舊模式」,就是將飽和度、對比度降低,
白平衡拉高,畫面會略帶點泛黃懷舊的味道,
我覺得還蠻適合拿來使用在灰白的陰天以及人像拍攝上,
照片呈現出來的感覺較不會帶給人壓力,屬於清新淡雅的風格,
從我的相簿中會發現,和過去總是濃郁的高飽和高對比的照片,視覺觀感上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除了分享攝影心得之外,旅行心得當然也是很重要的;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為什麼拍個照片要顧慮這麼多東西啊?」
用P模式簡簡單單調個EV,控制一下曝光量就好了,出去玩啊!重點是「玩」,不是「拍」啊!
稍早前,有個固定看我部落格的朋友問我說:「我是不是都用A模式在拍啊?」
說實在地,有時候我會在意那光圈5.6、8、11的時候,鏡頭所成像的畫質較佳、較銳利,
我也會在意鏡頭焦段是否要固定在28mm、35mm、50mm等某幾個焦段上,MTF表現較好,
但我卻是回答他:「隨便走,隨便拍,只要構圖好,照片怎樣都好看!」
的確,我們肉眼真的看的出來F3.5和F5.6的差異嗎?(就連這一年來受過自主的專業訓練的我都很懷疑)
放在網路上的照片,還透過縮圖、銳化兩樣基本的後製,如果說鏡頭表現的差異那就很明顯看的出來,
在同一個鏡頭上,各個焦段、各個光圈的成像差異,老實說,就連我看不出來.....
「那麼我們用P模式輕輕鬆鬆的拍不是很好嗎?」




侯硐有個傳說中「貓村」,許許多多愛貓人士收養的流浪貓集結在此,自然而然地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
但台灣人的習性,觀光客總是將一些「自然」變成「不自然」,甚至是破壞,
隨著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感覺這裡的貓似乎越來越少了。
(關於「侯硐貓村」網路上已有許多心得文,我就在此僅簡略敘述了。)



下一站則是前往「菁桐站」,在轉往平溪支線的路上,忘記換車而耽誤了一點時間;
日據時代建築的木造車站,菁桐在是早期開採煤礦的地方,在鐵軌的另一邊遺留著當初卸煤場的巨大遺跡,
體會當地的人文風情,參觀鐵道文物館,品嚐當地小吃,
沿著鐵軌,我們決定用走的走到平溪站,但無情的雨似乎越下越大了.....


紅極一時的「張君雅小妹妹」,那支廣告就是在平溪老街這個地方拍攝的,
還有許多國片的拍攝,常常會來這取景,我覺得這是一個還存有濃濃地人文風情的一個地方,
沒有過度的商業化銅臭味,保留著原始的自然與味道,找了一家冰菓店,點了碗「紅豆芋圓湯」坐下休息。



從平溪上火車前往下一站「十分站」,十分老街我覺得相當特別,沿著鐵軌左右兩邊分別有許許多多的店家,
這裡的人們一輩子倚靠著這條鐵軌為生,帶來觀光的人潮,也才能夠促使經濟的收入,維持該有的生活品質,
沿路上有許多販賣天燈的店家,只要在天燈上寫下心願,隨著緩緩上升的同時雙手合十,也許願望就能夠實現。



天色漸漸變暗,這裡的火車末班也只有到六、七點而已,或許要留點「遺憾」下次才能夠再來啊!
除了照片,還有文字,分享給各位,希望你們會喜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