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相機越來競爭越激烈是一定的
近期看到很多都在討論G1X
或者V1 N1會對M4/3造成怎樣的衝擊

不過目前看來我不認為G1X會對M4/3造成太大影響
現在會討論這麼多有個重要原因
就是目前M4/3缺乏一顆優秀的變焦鏡
G1X? 只要有一顆14mm-56mm F2.8-5.8的X鏡
跟14-42那顆X鏡一樣關機時縮的小小的
價格又不會太離譜不就沒啥好怕的

至於兩個S家我到覺得還好
雖然現在NEX是M/3最大對手
只是片幅選擇讓他的鏡頭沒救了
光學有其物理極限NEX是把電子問題(ISO等)轉嫁給光學處理
M4/3是把光學問題交給電子處理
到最後會呈現怎樣的效果我覺得很明顯

反倒是V1 J1因為有品牌加持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選擇這個
對M4/3來說優勢在於較大的片幅
也就是看NEX怎麼橋調比V1 N1好照做就是
另外較優秀的片幅比例
也讓M4/3的鏡頭設計上比較容易
不會像NEX要打M4/3鏡頭做不小
搶DC轉可換鏡頭的客戶
用一個20mm加上不錯的變焦鏡還是很有優勢

其實M4/3的興起關鍵是
接近DC的大小 接近APS-C
當初的GF1+20mm算是一舉打開M4/3的市場
關鍵是GF1還是20mm??
怎麼讓原本DC使用者一拍照片就覺得不一樣
讓APS-C使用者覺得不會差太多
我認為20mm重要性要更大

在這段時間P家可以先做的是20mm的改良
不管是在畫質體積不變之下光圈再放大一點
或者體積再縮小加快對焦速度重新推出
未來GF系列就用20mmX鏡和14mm-42mmX鏡當kit鏡
機身再有一兩個賣點例如GF2當初加入觸控
必然可以再搶下不少市場的


文章關鍵字
M4/3未來面的的挑戰
大概就是永無止境一直被酸而已吧XD
其實他的鏡頭群發展的還不錯
外型也做的很不錯
說句實話幾套EVIL系統M4/3外型我覺得是最值得帶出門的

未來大概也是要面對自我挑戰吧
還是需要把高ISO表現在提升一下
這一點是未來必須克服的問題
要是未來高ISO表現良好
O家對焦提升一下
P家發色提升一下
4/3鏡轉接如果可以做到快狠準
整套好像就很完美了
大概就再把一些玩家需要的鏡頭出一出
後續就只需要定期推出功能加強的新機就好了
這樣也差不多可以再往新系統架構開發了

PANASONIC跟SONY都是國際電子技術大廠
雖然M4/3鏡頭已經發展的很不錯
不過SONY走的APS-C FF系統也是有非常多樣的鏡頭系統可以玩
我是覺得PANA遲早要發展FF系統
畢竟哈FF的玩家真的很多
出FF搞不好萊卡可以出個幾管真萊卡鏡出來也不錯
很多家副廠也可以推出簡單修改的鏡頭出來配合
而不像M4/3需要整顆重新設計
有錢撈有本錢做的時候不做真的不聰明
別像柯達一樣慢慢被洪流淹沒
黃金時期不衝後面想做都來不及的

對我來說M4/3的最後防線只剩對焦速度

最近引發話題的G1X第一代已經能給這種規格
1.5" sensor (18.7 x 14mm) + 28-112mm F2.8-5.8 + 不大的體積 + 翻轉螢幕 + 92萬畫素LCD + Canon色調 + Digic 5 + OVF + 雙轉盤 + 完整按鍵配置 + 熱靴

應該還會再出定焦版復古機身

大膽推測三代之內會讓很多廠商倒地
其實我是認為目前M4/3要堅守自己的立場
在整體小體積之下努力去追APS-C的畫質
至於全片幅等更高階目前反而是紅海
因為這種高階系統顧客忠誠度和品牌信任度很重要
打起來會非常辛苦的
到不如採用以點破面的方式
就是在非常輕便的考量下達到堪用的畫質
先讓高階使用者願意以之當隨身機後
在圖後續發展

另外我一直覺的外接鏡是一個縮小體積的好方法
假設 20mm定焦鏡
然後搭配一個可以變焦的外接鏡
可能 0.7~2的
這樣加上外接鏡後就變成14~40
相對於另外帶一個一個變焦鏡有體積優勢
還有拆裝會更方便
kit可以搭這種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單用20mm可以有畫質優勢
加上外接鏡雖然畫質光圈有影響但變的方便許多


傑森哈 wrote:
其實相機越來競爭越激...(恕刪)


樓主,請問你說的N1是不是 nikon j1?

傑森哈 wrote:
G1X? 只要有一顆14mm -56mm F2.8-5.8的X鏡 跟14-42那顆X鏡一樣關機時縮的小小的 價格又不會太離譜不就沒啥好怕的


但我覺得這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M4/3是可換鏡系統,設計鏡頭還必須考慮到模組化的接環設計
類似的片幅大小、光圈焦段,M4/3的設計要考量的一定比沒得換鏡的G1X還要多
當然,體積大小也不太可能可以跟G1X相比,光是鏡後距就不知道差多少去了...
X1442我認為已經是X鏡的極致,再縮小可能就會有影響畫質的疑慮了
然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GX1X在厚度表現上已經佔不到G1X的便宜了,遑論還要再擴大光圈&焦段?
我想,出新鏡跟G1X正面對決,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吧...
G1X定價多少?GX1X定價又是多少?真的,M4/3必須另尋出路,這樣才能減輕G1X的衝擊
畢竟G1X不管機身或是鏡頭或是核心的CMOS,規格等級都比GX1X還高,實際表現也幾乎確定就是如此
要GX1X提升整體戰力來應戰目前定價本來就比較便宜的G1X?我覺得這很難...
傑森哈 wrote:
G1X? 只要有一顆14mm-56mm F2.8-5.8的X鏡
跟14-42那顆X鏡一樣關機時縮的小小的
價格又不會太離譜不就沒啥好怕的...(恕刪)


上述這3句完全衝突

大光圈.體積小.價格低<---通常只能取其2 甚至只能選一個

就算真的做出來賣 代表其他鏡頭不用賣了 M43的時代也差不多GG
對上大片福類單 m43有可換鏡頭優勢
g1x要怎麼變大光圈或高望遠?

對上nex系列,m43鏡頭有體積優勢
傑森哈 wrote:
其實相機越來競爭越激...(恕刪)

apsc的無反光鏡機種也不是只有sony在做
sigma跟leica都作過,片幅也都比m43大
現在連fuji跟pentax都跳進來作無反光機種的系統相機
而且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兩家都選擇了apsc的片幅?
以fuji來說要的話他也可以搞個4/3片幅大小的感光原件而不加入m43,為什麼最終的選擇還是apsc?
過去只有sony的e鏡頭能當作普遍外行人看圖說故事的依據
接下來三爽,sony,fuji,pentax會繼續出新鏡
過去的e鏡頭不是apsc無反光鏡機種的鏡頭的唯一參考

為什麼在m43正要起步時pana還要繼續出LX系列,而olympus卻還要開闢XZ系列
為什麼各家都接連端出大片幅或大光圈的頂級dc
我不是說誰會被誰或被哪種機種幹掉,m43當然也是有他的特色跟魅力
但是m43過去一年的甜蜜期就快過了,市場被瓜分是避免不了的命運
很多電子技術問題都會被慢慢克服
當各家的電子技術都到成熟的階段時再看看吧
raguna wrote:
fuji跟pentax都跳進來作無反光機種的系統相機
而且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兩家都選擇了apsc的片幅?
...(恕刪)


pentax Q 不是APSC~比NIKON 1還小

不做M43是因為要給P專利費
且鏡頭要共用~單眼賺的就是鏡頭錢~OP兩家都很有默契開發不太衝突的鏡頭群

即使EVIL中的APSC機種~三星~SONY~fuji~他們鏡頭也不能共用~更自獨立
反而M43 OP兩家都能共用一起分享

M43佔EVIL 6到7成市場~SONY佔3成~NIKON 1後市可期~富士雖然很好~但他要走萊卡精品路線本身就不是搶市佔率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