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想把GF1除役,希望各位前輩指點 ( 已解決,請大家別吵摟)


ryu0215 wrote:
但是我不會鄉愿到矇著眼睛說因為差距很小所以沒感覺。...(恕刪)


差距一定是有~ 數據不會騙人,這點回您文的人都很清楚
但是當數據的資料反映到現實的時候
這數據上的差異到底能讓一般的使用者感受到有多大的差異又是一回事

痞子馬~

a670914 wrote:
差距一定是有~ 數據...(恕刪)

挺認同這句話!
數據的差異能有辦法100%反映在現實上使用的差異
數據會說話,但唯有親自用過才能驗證那些數據的真偽!
不然為何有人去驗證CIPA所給的數據是否正確?
OM 12-60
http://www.slrgear.com/reviews/zproducts/olympus12-60f28-4/tloader.htm

sigma 17-70
http://www.slrgear.com/reviews/zproducts/sigma17-70f28-4os/tloader.htm

canon 24-105
http://www.slrgear.com/reviews/zproducts/canon24-105f4/tloader.htm

讓你看看一些"數據"吧
OM基本上在廣角端和望遠端的數值是一樣好

canon在廣角端很好, 但在望遠端要收至f/11才是最佳光圈

sigma廣角端由f/2.8->f/5.6才是最佳
望遠更要從f/4收至f/11才獲得最佳成像

這啥?
還未算上OM在廣角端的變型是最好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您自己都說「略好」了,那就證明您言語上的矛盾不是嗎?
然後這些都是JPG直出還是RAW拍攝?
凡是JPG直出,APS-C跟M4/3都會抹,只有誰抹得高明

還有M4/3中,P家也有出20mm f.17跟25mm f1.4(還有副廠福倫達的f0.95)的鏡頭
O家亦有出45mm f1.8
難道這些都不算大光圈鏡頭?

大部分的APS-C又是指哪些?D3100?D5100?600D?550D?60D?7D?

更高的成功率又怎麼量化?

動不動就指稱別人是矇著眼睛在看文章
你是當所有人眼睛都瞎了所以他們才會說出沒感覺這種話?
數據誰都會用,但解讀又是另一回事
你覺得有差不代表別人就會跟著認同

一味地為APS-C護航而只會貶低M4/3的價值,還包括那些使用M4/3的人
這就是身為APS-C使用者的風度?


略好的意思就是有些人有感受,
但有些人沒有感受。
上述的資料還是拿gh2與g3來做比較的,
但是大部分人拿的可是gf系列..

當您要拍在舞台上的小朋友又不能使用閃光燈時,
請問這幾顆鏡頭在距離上有幾顆辦得到?
aps-c則有恆定f2.8的鏡頭,
那您覺得會不會比目前m4/3鏡頭有更高的成功率?

"動不動就指稱別人是矇著眼睛在看文章
你是當所有人眼睛都瞎了所以他們才會說出沒感覺這種話?
數據誰都會用,但解讀又是另一回事
你覺得有差不代表別人就會跟著認同"
對於這段我必須說抱歉,
主要是針對大天使氣息兄的
"所謂數據會說話,就是這意思,
沒看清楚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只是看到一點數據提升就在自我感覺良好,
就代表你還不會看這所謂的數據,
只是會引用裡面的文章與圖片是沒有用的。"
做回應。

最後,
再一次強調我用的是e-pl1,
所以實在不知道
"一味地為APS-C護航而只會貶低M4/3的價值,還包括那些使用M4/3的人
這就是身為APS-C使用者的風度?"
是從哪來的..

另外,
m4/3的價值不會因為這些測試結果而有所貶低,
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aps-c或135ff dslr用家購入m4/3了..

woodlcw wrote:
OM 12-60ht...(恕刪)


從沒說aps-c光圈全開畫質好啊,
我一直說不用像以前的鏡頭一樣要縮個2-3級才達可用光圈。
另外,om 12-60周邊畫質佳,
但是其體積跟重量就跟sigma 17-70差不多。
還有一項重點,
目前沒有直接裝在m4/3上的等功能鏡頭..
用了十多年DC, 在下的習慣是從來不用iso 400以上,要是真的不行,我會選擇用閃燈或是上腳架
為了有最好的成像再高的iso我也不會用,這是我一向的堅持!

ryu0215 wrote:
另外,om 12-60周邊畫質佳,
但是其體積跟重量就跟sigma 17-70差不多。
還有一項重點,
目前沒有直接裝在m4/3上的等功能鏡頭..(恕刪)


不是有FT4謠言說聖誕節會出12-60這顆的M43版本嗎?

另外插花一下我的m43使用感想
從我買了GF1以後有三個同事買了GF1/GF2 以及一個從NEX5換成GF2

說實在的高iso只有在光線很不夠的地方(夜拍)+需要安全快門(拍會動的)才需要,那些半夜去拍鳥的不如去買全片幅;一般人晚上室內餐廳拍食記,用GF1+20mm/f1.7 拍得好還是 NEX5拍得好相信用過的就知道...所以高iso到12800有意義嗎? 個人認為GF系列iso800不夠,但是 1600應該可以了..

再者另一個罩門 淺景深 或大光圈變焦鏡...這點真的不夠...(當然我不會用手動對焦),不過 EVIL 這點都一樣爛,可是我有個朋友用7D沒買L鏡之前拍出來的也不怎樣,這個需求是要投資的...希望明年有大光圈變焦可買...至於25mm/f1.4那顆感覺像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點令人失望
ryu0215 wrote:

你提自己的相機有什麼用?是不是M4/3跟你的過往發言有何干係?

然後下面的發言我看不懂在寫什麼-
ryu0215 wrote:
略好的意思就是有些人有感受,
但有些人沒有感受。

略好的意思是這樣解釋的嗎?
抱歉,那叫「見仁見智」不叫「略好」
某人說某某台相機表現略好是指該人認為這台相機的表現還不錯
不要以為解釋略好的意思就能有個交代...

「一味地為APS-C護航而只會貶低M4/3的價值,還包括那些使用M4/3的人
這就是身為APS-C使用者的風度?」
這幾句話不僅針對你的發言,還包括那些喜歡拿APS-C來打比它還小的M4/3之片幅論魔人

然後,測試結果不會影響M4/3的價值,卻會影響那些正在考慮要購入哪種片幅的玩家

如果當初加上一句「僅供參考」,就可以免掉不必要的爭端不是嗎?
最後一次回覆這個話題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你提自己的相機有什麼用?是不是M4/3跟你的過往發言有何干係?


我提出我的相機是e-pl1是為了說明我目前不是aps-c使用者,
同時表示我是以用過m4/3的經驗來討論這件事。

略好的意思是這樣解釋的嗎?
抱歉,那叫「見仁見智」不叫「略好」
某人說某某台相機表現略好是指該人認為這台相機的表現還不錯
不要以為解釋略好的意思就能有個交代...


略好是經科學測試後的顯示成果,
看不看得出來才是見仁見智,
但有人看不出來不代表這差異就不存在。
此外,略好還是針對g3, gh2等來做比較的,
若對於gf系列的話可是直接說好了。

「一味地為APS-C護航而只會貶低M4/3的價值,還包括那些使用M4/3的人
這就是身為APS-C使用者的風度?」
這幾句話不僅針對你的發言,還包括那些喜歡拿APS-C來打比它還小的M4/3之片幅論魔人

然後,測試結果不會影響M4/3的價值,卻會影響那些正在考慮要購入哪種片幅的玩家

如果當初加上一句「僅供參考」,就可以免掉不必要的爭端不是嗎?


用台相機有需要用到如此辛苦嗎?
說出m4/3目前不足之處會自動連結到以前的種種..
此外,若對於相機的肯定與否是來自於他人的輿論的話,
這類使用者我則建議直接買leica m9。

測試結果影響想購買的使用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即然這測試結果不是情境圖,
那何需加上"僅供參考"?
另外,會買m4/3最終還是會買m4/3,
目前已經太多拿135ff轉入m4/3的例子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