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neider 鏡頭專為 M4/3 發表了一顆定焦鏡頭

jamistw wrote:
轉接環原來還有這麼多...(恕刪)


我不算是厲害,只是把自己對生活的經驗,跟看到的事情說出來,不一定正確。。。網友有些都深藏不露,我愛出風頭罷了!!至於要不要再開另外一個樓,我在考慮中,目前這個樓的參觀人數不算少!!

我想第一個條件就是想玩手動鏡頭的,只要想玩的多多少少會進來這裡看,自然就吸收到不少的知識,如果另外開樓,不見得會獲得很大的迴響!!!

謝謝閱讀也謝謝回應!!

~~~~以上個人觀點~~~


Schneider 的確都是在中大片幅領域闖盪比較多,前陣子 Samsung 跑去找他們合作,
說不定重金之下,真的能從韓國那邊繞一圈得到 Schneider 專心為 135/aps-c/m43 生產一些鏡頭。
光學大廠有很多很低調的,像 Rodenstock 小弟也是到入手了第一台 500c/m 後才開始知道。

那些抱著 Leica 紅標就鼻子朝天的人,真的是太小看這個領域了。Leica 在 135 真的不錯,但整個攝影
界不只 135 格式,而中大片幅之外又有電影鏡這些敗不完的領域。
(135 vs 120 從攝影界還一路打到電影界:傳統電影 vs IMAX....)

數位時代成本下降後,連 617 這種格式都已經有數位機背出世了,隔壁版都已經開展覽會了,
這邊還有很多在爭 E-M5 vs NEX-7.... 小弟之前也還會在版上和人爭來爭去。
但是一跳出 135 這個框框之後,始知川流大海的格局差異,哪天又回到 135 時,
希望能有見山還是山的境界。

很難得有看到這樣高素質的分享討論,希望各位大大能繼續「歪樓」~感謝!
-= 散仙 =-
網路錯誤了重複,故刪除456465+
689+89+896+389

rhinocero_tw wrote:
另外Zeiss以及Leica對於玻璃的挑選哲學南轅北轍, 但優良的效果卻是不相上下. 這是打破下重料迷思的好題材...(恕刪)

大大能分享你的資訊嗎?
讓大家增廣見聞

cchangg wrote:
Schneider ...(恕刪)


有空我再用大大的設定拍看看,謝謝大大建議
^^,沒想到這棟會蓋這麼快,原來蓋到老鏡去了。
小弟約2前開始接觸老鏡,不過因為近來因工作關係已經快一年沒碰了,
不過很高興能見到各位前輩討論老鏡。

對於helos-44 58/2 提供一點心得分享。
如果預算夠的話,建議考慮CZJ Biotar 58/2,
因為helos-44版本太多很難挑選,再加上聽說這個國家當時的品管態度...
所以我後來是選擇了Biotar 58/2。


回來正題,當初看到信乃達真的要出M4/3鏡頭時,
很高興有光學大廠用實際行動投入M4/3的行列。
而且很好奇這管的是否保留"真水無香"的特性。




MTB LIFE wrote:
^^,沒想到這棟會蓋...(恕刪)


這也算是一個錯誤中的美麗,我原本只是想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信乃達,誤打誤撞變的很多前輩在這邊討論關於 蔡斯、萊卡的鏡片架構。。。。。

好巧不巧我的俄羅斯最簡單的架構鏡頭到手,順便分享。。。。然後就撐到現在!!!

=====================================

我想不管怎樣大家的分享是好事,有時候主觀意識會強一點這是正常的,因為玩藝術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因子,我先前也是這樣子,不過偶爾聽聽別人的觀點也不錯!!!

老鏡真的不好掌握,手動鏡頭,我以前瞧不起,當我進入第一個手動鏡頭 也才花 美金29元,Po上來也是很多前輩的指導漸漸了解其中的深奧。。。。。

然後經由諸多網站前輩慢慢指導,有私下的、有公開,還有自己的體會、實驗 (土法煉鋼精神) 到e-bay搜尋以後發現老鏡真的很像大海,浩瀚無垠!!!

這裡說這樣並沒有貶低自動對焦鏡頭的意思,先前有前輩誤會了!! 我自己也擁有四顆自動對焦鏡頭!!

Lumix G 14-45mm , Lumix G 20mm F1.7 , Leica D 25mm F1.4 , Leica D 14-150mm

銳利、飽和 幾近 0缺點,應該是現代鏡頭的代名詞!! 不過也是不是代表著看久看多會膩,因為呈現的散景,都差不多??? (如果各位有注意仔細觀察的話)

這裡提供一個美國老師說的話『最完美的演出通常不會出現最完美的錄音,最完美的錄音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演奏!!! 如果有最完美的錄音跟最完美的演奏那是可遇而不可求』 這是藝術的呈現必經的過程!!

老師也有提及如果每場都是完美的演出那就不是很有趣了!!!

提供各位細細品味跟參考!!!

======================================

不過進入老鏡,雖然沒有銳利度,不過卻有個不同對於光線處理的見解!! 我們必須要去欣賞老鏡的優點而不是挑剔老鏡的缺點!!!


P1470031.jpg


P1470195.jpg

以上是 美樂達 135mm F2.8拍的!! (一樣沒有後製、銳化) 看著這樣的一點一滴的進步真的有說不出的開心!!

=============================================

我很期待信乃達這顆鏡頭的誕生,我想代表手動鏡頭的三大龍頭之一願意為 M4/3開發真正的鏡頭,表示 M4/3 是一條可以繼續延伸的路!!

再次感謝很多前輩的指教跟分享,還有不嫌棄的閱讀

~~~以上個人觀點分享~~~
MTB LIFE wrote:
^^,沒想到這棟會蓋...(恕刪)


我覺得 買俄羅斯鏡頭要有心理準備,就是萬一不小心買到品質不佳的,就當作繳學費囉!!! 或者是自己拆下來研究、研究也不錯啦!!

我有點心動想買幾顆俄羅斯的鏡頭來玩玩,因為那個中篇幅的鏡頭表現確實讓我有點驚艷!!!尤其是逆光的處理


P1460440.jpg

~~~以上個人觀點分享~~
看見J大用135的老鏡拍紫色花朵出那張照片真美
此張照片若在01上實在不容易看出老鏡的美感,只會覺得照片不銳利而已
但若進了外部網站不難看出老鏡所拍出的那種自然美,層次真的很豐富
那種自然又立體的感覺,真不是新鏡能夠輕易拍出的
只能說老鏡與新鏡各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誰也不能取代誰

說真的在01真的很難表現老鏡的優點,往往要在其他網站才能顯現,或自家的大螢幕上
所以在01上談老鏡,對新手說明就像是對牛彈琴一樣,很難溝通的,
我很少在01上貼老鏡的照片也是因為01圖床太爛了,即使外面連結也提升不了多少,真是可惜啊!!
sn17185 wrote:
看見J大用135的老...(恕刪)


幾年前吧!! 我經過博愛路上的 萊卡專賣店,那位好像是店長,對於 P 家的鏡頭完全看不上眼!!

不過我看了老半天問了一個問題,很笨的問題。。。。怎麼萊卡都是定焦鏡頭,這樣不是很麻煩!!

他老兄竟然回我每個焦段都有它運用的地方,雖然當時不懂,漸漸的開始玩起定焦鏡頭,起初還不太懂他在說什麼,因為也都是用自動對焦,當然不懂他在說什麼!!

=========================================================

漸漸的玩起手動對焦,然後到老鏡,慢慢的知道他在說什麼!! 我換個比較淺顯的說法,也就是每個鏡頭的 "有效焦段" 及距離被攝物體的 "有效距離" ,都不同,這是千百張的相片使用土方法實驗下來的心得!!

很多人都說接老鏡拍不出自然濃郁的感覺,我就是有藝術家的反骨 跟 電子科的實驗精神,慢慢的實驗摸索、學習,自己創造出 "有效焦段" 跟 "有效對焦距離",配合光圈、快門、EV值補償,在完全無後製、銳化下,一點一滴的學習,觀看細微的圖片變化。。。。。

我的相簿可以從日期上看出進步。。。。。這也是代表我的理論實踐是正確的方向,不過並不適用每個人!!

因為我知道該如何實驗?? 該如何修正拍法?? 不過問我原理我完全不懂,只知道要拍出濃郁就是要這樣搞。。。所以如果要我教人可能會完全說錯,因為我的修正不是建立在理論基礎架構,而是我自己的實驗心得架構 (說來好笑也有點無俚頭。。。。) 搞不好也有可能跟原理南轅北轍~~~~~~~

反正 who care 目的就是要拍出那種感覺。。。。。最終是目的不是過程。。。。。

01圖很爛,為了上傳好看而修圖,倒不如放外面的連結給大家看,至少中華電信的相簿色澤不會太差!!!

~~~以上個人觀點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