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Panasonic不堪相機虧損 將相機業務整併至家電 Lumix系列該何去何從?


berlinnm wrote:
M4/3對我來說最...(恕刪)

要小GM1.GM5非常小
我反而覺得鏡頭光圈不夠大,畢竟高階機身都不小,太小不好抓
變焦鏡頭才恆定F2.8實在讓人覺得失望......
兩個餅乾鏡,如果要拍的題材範圍就這樣也無不可,

但既然如此何不把餅乾鏡直接做在機身合為一體,更加輕便,

如果大三元也可以如此迷你輕盈,那就有更有說服力了。

cdx wrote:
要小GM1.GM5非...(恕刪)


NC兩家的大三元也是只有恆定光圈2.8
要2.8以下不是不能做到,會變的大顆,有個光學公式可以計算出片幅與光圈的關係,不過不管甚麼片幅要大光圈體積就不會小這是不變的道理,尤其是第一片鏡片,還有大光圈要做到邊緣畫質與中央相當的話非常困難,所以大光圈還要看實用光圈是多少,再來是大光圈對於對焦準確地要求很嚴苛,因為景深淺,機身的對焦能力要能相對應,不然只會拍出一堆脫焦相片,有拍等於沒拍
鏡頭不是一味的求大光圈就好,其他客觀因素要考慮進來
berlinnm wrote:
M4/3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小,雖然相較於APS-C或135全片幅是比較小,

但是一機兩鏡加個閃燈,能不買相機包嗎?如果再加個機身,所謂輕量優勢幾乎不存在。


什麼? 還不夠小@@? GM1 或者GF8都已經發展到手掌大小了。加顆萊卡1517大小根本無敵。畫質可能無法打趴。但已經足以披敵入門甚至中階的APS-C了

berlinnm wrote:
長期以來,可交換鏡...(恕刪)


底片時代135片幅廣泛使用還有一個因素,而且非常重要:
便宜

一捲135底片可拍36張,而且便利商店就買得到
一捲120底片只有12張,而且取得性較不容易

即時後來出現了半格機、APS底片等等,也因為機種支援度不足,
仍舊無法替代135的廣泛性

但在數位相機時代,感光元件的價格跟半導體製程有關,
底片時代便宜的135片幅,這大小若是要生產成感光元件反而是昂貴的
(因為一片12吋的晶圓只能切割出不到50顆的135片幅感光元件)

這些還沒有把底片與感光元件對於光線接收上的不同考慮進去,
以前135底片的隨身機可以把鏡頭做很小,
但在數位上以目前的技術來看還有距離

所謂的「平衡」,必須考慮到各種現實條件,
而不是底片時代是這樣,數位時代也該是那樣
berlinnm wrote:
M4/3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小,雖然相較於APS-C或135全片幅是比較小,
但是一機兩鏡加個閃燈,能不買相機包嗎?如果再加個機身,所謂輕量優勢幾乎不存在。

這段描述其實充滿著話術,如果是專門賣 APS/135 相機的商店店員可以學習一下,還蠻經典的。

把一樣的東西拿出來擺一擺就知道,所謂的輕量優勢存不存在了。


berlinnm wrote:
但既然如此何不把餅乾鏡直接做在機身合為一體,更加輕便,
如果大三元也可以如此迷你輕盈,那就有更有說服力了。

這段也很經典...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berlinnm wrote:
M4/3對我來說最...(恕刪)

呃...
M4/3天生有重量及體積優勢是不用再辯的
如果真的覺得這不算優勢
照這個邏輯
那你乾脆就拿富士GFX 50S一機兩鏡+閃燈
反正和M4/3一樣都要拿相機包嘛

以前用NEX-7+24 1.8za
和現在A7R2+28 2.0都覺得重量體積差很多了
更小更輕的M4/3怎麼可能沒差
berlinnm wrote:
餅乾鏡直接做在機身合為一體...(恕刪)

不就是LX100
等效24-75 F1.7-2.8
希望早點有下一代,感光換新的,變焦變快就值得人手一台了
最強口袋標準鏡!
可換鏡頭就只需要微距.中焦段大光圈人像鏡.望遠鏡

cdx wrote:
不就是LX100吧大...(恕刪)


用IPHONE就好啦,光學防手震好像蠻厲害的,就差不能變焦
berlinnm wrote:
兩個餅乾鏡,如果要...(恕刪)


Berlinnm大, 看您的發言內容不像是m43的用戶, 體驗過m43的人會對他的輕小很有感。

Nikon D750 + 24-70mm f2.8 約1900公克

Nikon D7200 + 17-55mm f2.8 約1500公克

Panasonic GX85 + 12-35mm f2.8 約730公克

Panasonic LX100 (含等效24-75mm f1.7~2.8鏡頭) 約 393公克

體積的話, GX85+12-35鏡頭, LX100 我的外套口袋都放的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