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名氏 wrote:這是M43拍的嗎...(恕刪) 懷疑 4/3 這種小片幅也可以有淺景深嗎?每一家的淺景深都要付出代價, 只是 4/3 (M4/3) 會比較難而已.把 景深 與 鏡頭光圈/鏡頭焦段/物距 之間的關係搞清楚, 就知道要怎麼去組合出自己想要的景深表現.
小葉叔叔 wrote:我們都知道要讓畫質好又銳利要縮光圈而M4/3的影像就算光圈1:1全開也只是ff的四分之一差不多是ff光圈5.6~8之間的孔徑這也能解釋為什麼M4/3相機系統的相片品質清晰且銳利是因為光線通過的孔徑小容易聚焦 我在家自行測試,用SONY A33+35mm/F1.8與E-P3+20mm/F1.7拍攝同樣的東西在同樣的ISO/光圈/快門之下,所拍出來的東西放大100%來看,M4/3所呈現出來的銳利度確實比較好所以A33在F1.8與E-P3在F1.7之下,M4/3確實比較銳利,是不是代表A33要縮點光圈,才能達到同樣的銳利度呢?
恩...修正一下我的認知,有錯請指正1.景深和散景模糊是兩回事,景深指的是焦平面前後物體可以保持清楚的深度,散景模糊指的是景深之外的物體模糊程度.2.片幅不會影響景深,片幅影響的是視角.為了調整到一樣的視角,會影響到所使用鏡頭的焦段,例如全幅機50mm鏡頭和4/3片幅相機25mm鏡頭有同樣的視角.然後鏡頭的焦段會影響景深,但是影響的程度不是剛好成二倍的關係.3.調整光圈影響散景模糊的程度剛好成倍率關係,例如全幅機50mm/F4.0和4/3片幅相機25mm/F2.0可以達到同樣的散景模糊程度.是這樣子嗎?
以文字難解整理明白的事情請先參考這個影片吧http://snodart.com/tutorials/DOF_full.mov這個影片在17分的地方也有提到相同景深範圍可以有不同虛化背景能力的現象數位相機因為畫素密度各有不同也有不同的模糊圈,一次把太多東西放進來一起看會讓人混淆
focuslight63 wrote:恩...修正一下我的...(恕刪) 看到現在樓上F大的第二、三點也正好是我現在的認知,雖然第一點還有點模糊不知道是否有誤,如果無誤的話我想散景應該是我比較想要表達的方式(我在第三頁有PO圖)就是除了被攝物體本身以外都呈現淡淡的模糊,但是一定可以辨識的出來拍照所在位置並非無法辨識的那種模糊程度,如果片幅真的不會影響到這種表達方式那M4/3系統真的是比較輕便,只要換個長焦距、大光圈的鏡頭就可以有散景的表現似乎到目前為止在近距離、低角度、大廣角、人物全身(我所PO的第二張圖)還無解,除了全幅機版上的大大們都超熱心,分享自己的所知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