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P家曾出了一台“功能很到位”的GF1
對於GF1的支持者而言,他們要的就是這樣“剛剛好”的體積與效能
你如果說要操控請轉G或是GH系列
問題是,明明GF1可以達到體積/效能的平衡點
為何偏要消費者選擇更大台,而且還是“單眼外型”的G或是GH系列?
不要覺得我的說法奇怪,很多M4/3的支持者,就是因為不愛“單眼外型”
所以才喜歡GF1這樣的神奇小四方體
對這樣的族群而言,GF2、GF3,都只是閹割體
會有心理上的不適,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且他們不需要變小的閹割機身
並不代表他們就需要更大的機身(G或GH)
遺憾,是因為市面上,那“剛剛好”的選擇
已經不存在了...
不過還是有風聲可以期待真正GF1的後繼機
大家還是再多忍耐一下吧...
發表一下看法喔...
大大您參考看看吧~~
我認為大家都是用自己的眼光,和眼前的思維來思考事情,
都會說P家很笨怎樣策略失敗,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把自己當成市場最大族群的錯覺...
然後企圖影響別人...
可是仔細想想看,如果O家和P家當初眼光也像大家僅止於此,
會有M43的格局出來嗎?
如果聽不懂,我再換個說法...
當初我們這些使用M43,
企圖在大單眼和小DC之間取得平衡的使用者,其實是被遺棄的,
如果沒有O家和P家的開創性和冒險,
打開這個市場的鑰匙,
今天可能連NEX、NX100都不知道在哪,
SONY三星哪來的模仿跟進,
最重要的;我們這些使用者哪來的機會享受這麼可愛的單眼?
我覺得M43令我相當喜歡的就是他開創性的冒險精神,
其中P家更是反骨,
而且製造的機絲也相當令人滿意,
並且在機身和鏡頭的體積取得一定的平衡,
P家確實擁有為數不少的GF1使用者和支持者,
他如果不是充滿反骨精神,
大可以一直老調重彈GF1的模式,
固守現有的客群...
然而,那些還沒拿起M43的人是怎麼回事?
他們就像當年的我們一樣。
覺得GF1已經很輕便了,可是還是不夠小...
他們也許心想:難道沒有不需要研究太多東西,就能夠輕鬆拍好的相機嗎?
試問各位每天在各大論壇或外國網站,花了多少時間爬文,
花了多少時間去冒險買一些配件之後賣了又買,
有時候花錢去買了閃燈卻發現常常忘了帶在身邊,
然後慢慢成為現在懂得光圈快門還有各種鏡頭評價、MTF怎麼看
、片幅景深、閃燈怎樣挑...等等的一個稍具基本攝影常識的單眼User,
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心力?
每個人都想這樣嗎?
講到這裡應該都聽得懂我的意思了。
所以P家這麼做我並不反對,
反正銷售好的話對M43的市占率發展也是加分,
銷售不好的話我相信P家也會懂得及時修正。
希望以上的字句都能夠說中支持M43的玩家心裡最深處,
當年我們也是被遺棄的一群阿~~
而「夢與理想的實現者」大大,
我只是因為知道你也是M43玩家才會跟你聊那麼多的,
我知道你愛之深責之切,
但希望我提供的這些看法可以讓你對P家的這個策略更有信心一點。
=======分隔線========
另外一個話題...
我舉一個例子,
今天小明帶GF2或GF3相機去唱KTV,
大家要合照的時候因為燈光太暗,
小明輕輕按了一下按鈕,閃光燈就打開了,
霎那間就拍完了,
然後小明說:「等一下我用跳燈再拍一張喔!」
然後就把閃光燈往下壓,馬上變成跳燈拍攝,
咻咻咻就把合照拍完了。
又有一天,
大銘他帶著一台沒有內閃的相機去唱KTV,
那台相機必須外接獨立規格的閃光燈,
大家要合照的時候因為燈光太暗,
大銘就說:「等一下我拿一下閃光燈!」
然後他就翻阿翻的,翻遍他的包包,
「奇怪,我有帶阿」
他另一個也有在帶單眼的朋友A:「我有帶一顆YN560,雖然是便宜貨但GN也有56,你要不要試試看」
大銘搖搖頭:「不行!我的相機沒有熱靴!」
所以眾人又等了他好幾分鐘,「終於找到了!!!」
然後大銘小心翼翼的把閃光燈裝上去,
深怕一不小心那細小的接腳就折斷了,
裝好以後拍了一張,然後就收工了。
朋友A:「你要不要打個跳燈試試看,效果說不定會更好!」
大銘搖搖頭:「不行啦!我這顆閃光燈不能往上打,那種能往上打的很貴,75度的也要4000元!!!」
朋友A:「是喔!我這顆YN560才兩千出頭就可以打跳燈,可以轉頭,還可以離機閃耶~」
大銘:「好吧~~聽說我這台擴充性很高,
不知道我這個可不可以擴充一個閃燈熱靴耶!回家研究一下好了...」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
說故事很累耶(誰來給個幾分鼓勵一下啦XDDD)
總之...有內閃比較方便...這種事情需要質疑嗎?
居然還看到有人說有內閃是Pana急就章,
天阿~我看NEX的E接環16定那顆鏡頭才是SONY急就章吧~
這樣到底是誰在騙外行人?
何況別忘了等效距離不一樣...
同樣視角下M43在鏡頭延伸出來的地方會比APSC更短,
所以內閃暗角影響其實沒那麼嚴重啦,
P家在設計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有想到了,所以在內閃方面下了滿多的苦心,(請見GF1相關書籍)
我是覺得不用把Sony急就章的閃光燈大問題拿來替pana擔心啦...

(小小心願:希望M43的愛好者可以更團結一點...跟別家砲口對外的感覺真是大不同阿XDDD)
good69 wrote:
大銘他帶著一台沒有內閃的相機去唱KTV,
那台相機必須外接獨立規格的閃光燈,
大家要合照的時候因為燈光太暗,
大銘就說:「等一下我拿一下閃光燈!」
然後他就翻阿翻的,翻遍他的包包,
「奇怪,我有帶阿」......(恕刪)
想太多 ! 那麼小的閃燈綁在頸帶就好,還要找什麼 ? 原廠的收納盒設計就是後面兩個孔
讓你穿過頸帶,沒比50元硬幣大多少,怎麼綁都不會唐突 ! 是出力太小高ISO又堪用,玩家
連綁都懶了 ! 大家都在等新閃燈,狂罵Sony動作慢,那顆小不啦嘰外接內閃,根本餵不飽
眾家轉接過來的鏡頭 ! 這不是DC,可交換鏡頭口徑那麼粗壯,高度不夠視角太窄,換成是你
有閃燈需要會不會對Sony開罵 ?
GF3 ISO表現不錯,應該是追上同門O家了,坦白講3200以上還是沒C3細,但已經是非戰之罪
還是有換機動力,既然是同一片CMOS,這應該是韌體問題,看能不能嘉惠GF2玩家,公德一件 !
GF3各級ISO
NEX-C3 I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