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幾位說淺景深不耐看;
淺景深是物理光學,就像萬年藍天大海一樣自然。
不自然不耐看的其實應該是一大群婚禮照片都不知所以亂調色,超假掰
xjlin0 wrote:
我真的覺得現在過度強...(恕刪)


以前開始接觸數位相機的時候 奧林趴斯的 C4000還不算很高倍,那時候也沒什麼概念,唯一有的是拼命拍反正不用底片,可以彌補以前想學的夢想!! 接續爸爸想要玩攝影的夢想!!

後來使用 FZ-50 12X的高倍光學,最遠等同於底片機的 四百多mm的時候就拼命拍淺景深,特寫!! 漸漸兩年後開始,認不出之前相片的拍攝地點~~~~

日本地震後決定要買,可交換式鏡頭數位相機那時候選定 O 跟 P~~~結果買到 P 家的 G2!! 開始就覺得怎麼沒辦法拍出遠處很漂亮的相片~~~

直到有一天翻出爸爸的就像機跟舊相片 (爸爸已經往生了),相機只有一個鏡頭靜靜躺在防潮機器裡,就是標準鏡頭 52mm F1.6,據爸爸說是因為我出生了~~~沒什麼錢就不玩了!! 再翻出爸爸的相片,遠處的全景拍的還算清楚~~~~不過是黑白的就是了!!

我就開始思考難道號稱電子技術很強的 Panasonic 效果呈現如此不堪~~~~直到買了 大25乃,才發現定焦鏡很痛苦,想說以前到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玩萊卡,歷久不衰!!我會想要接觸 P 家也是因為萊卡跟他合作的關係!!

定焦鏡很痛苦沒辦法移動焦距,只能用腳移動!!~~~~後來漸漸發現一個問題,現在的人拍攝都忽略泛焦!! 為什麼,因為有變焦鏡跟自動對焦解決~~~~科技是帶來方便,可是科技也讓以前一些傳統的技術保有困難!!

泛焦只適用在定焦鏡頭~~~~既使使用在 貴貴的 Leica D 14-150mm旅遊鏡上的廣角端,效果依然不好!!



這張不是用泛焦技術拍的~~~~不過點對焦+定焦鏡頭的厲害讓荷花在萬綠叢中跳出來!!!
~~~~~~~~~~~~~~~~~~~~~~~~~~~~~~~~~~~~

至於泛焦目前還不是掌握的很好~~~~~~~

土香 wrote:
"同樣光圈焦段, 感光元件愈大景深愈淺"
你確定是正確的嗎?

但是我的理解是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時,大片幅的景深比小片幅的景深大。

如果把拍好的照片進行裁切,就可以看出他的焦外散景會比較模糊

我同意感光元件愈大,愈可以拍出淺景深的效果

但是感光元件愈大景深會愈淺.是因為相同焦距拍攝距離可以比較近
如果只有傳達"同樣光圈焦段, 感光元件愈大景深愈淺"而忽略掉"拍攝距離"的因素
可能會讓大家誤解


我想了一下, 當時回文沒想清楚寫的東西是有誤的, 真是不好意思...

應該這樣講, 景深是從純光學來看, 投射出來的影像用什麼片幅去接,
就有多大範圍的影像. 景深是在光學系統就決定的,所以與片幅無關!

實際上應用是因為不同片幅要拍出一樣範圍的平面影像, 必需使用不同
焦長的鏡頭, 拍攝距離等光學參數會不一樣, 才會有片幅大容易取得淺景深
(同時容易拍出散景)的結果. 不知道這樣正不正確?

感謝賜教~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shock-q wrote:
上面有幾位說...。 不自然不耐看的其實應該是一大群婚禮照片都 不知所以亂調色,超假掰

你說的是把還活著的長輩照片調成黑白遺照那種嗎?
這樣你罵到好多大師級攝影師了耶XD
他們說那是意境耶!

像我這種凡人都感覺不到那種高深意境!
我不是大大 想大大或是看大大的話請去廁所!謝謝!
good69 wrote:
既然是生活用途的照片,奶油糊的散景又有何絕對的必要性...(恕刪)


其實你們說的都沒有錯,而是在這個問題的適切性
我只是沒有離開「樓主」的問題範圍,不是我小看樓主
而是基於觀察,樓主可能是由生活慣用剛決定進入到單眼領域的階段
如果要我開個百萬清單、樓主買單,我也是很樂意~~
只是我較不習慣一股惱兒地給人建議和指教,萬一他買了之後不滿意呢?或這可能不是他想要的?

我只是針對樓主的「M4/3的淺景深」與其首文提到的「APS」
和接下來的子文所提供的照片範例來推斷樓主可能是
1、喜歡拍照但首入攝影的新朋友
2、想爬文又不知道在一堆頭腦文裡,怎麼找到簡單又直接的訊息
3、預算未知(姑且不以特例朋友訂定,大部份可能還是在三萬左右)

所以我討論的標的
跟藝術無關
跟創作元素無關
跟創作定義無關
跟驚訝點無關
跟很多東西都無關(我甚至支字未提『奶油』!啊!才說完....我提了 = =)
以上的觀念甚至寫論文都寫不完,我想我一介小民也就不在此另開高論

很歡迎大家另開專篇討論,其實也方便網民們找尋~~~~~

kyosuke0924
如果比較常拍人像是不是用定焦鏡會比較好阿??
還是說蟲大所推的這款變焦鏡會比定焦鏡好用呢??
另外想到前面有人說到所謂的淺景深跟散景是不一樣的東西
那在照片上如何做區分呢??如果有大大可以PO個對照圖說明就更好了


定焦鏡通常會被說好是因為他光圈大,連帶會有無法手動變焦的缺點
另外如果是APS系統,連帶機器能滿足你3萬左右的定焦鏡確實不多
較好評的有Sigma 30/1.4或是Nikkor 35/2(老鏡在此就不多談)

不過如果是新朋友我通常還是建議買標準變焦恒定光圈鏡
Tarom、Sigma都有能滿足你價位需定的,如果心臟大顆點願意買二手
Sigma 18-50/2.8 HSM MICRO甚至有11000含保護鏡的
至少在目前來看
就人像攝影學習面來說,你能體驗18、24、35、50等焦段在同一光圈下的表現
就器材使用升級面來說,你的下一步不是大光圈超廣(覺得18不夠廣)、望遠(覺得50有夠短),就是定焦大光圈鏡(2.8的景深還是太深了)

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想要拍出好照片,第一個開始就是你願意「帶著它」去「拍照」
拍了就會有心得,如果想聊,我很願意跟你聊 ^^


另外,別人怎麼定義我不知道
但是在上課過程,我並未學過「淺景深」這詞
我學的是「景深」一詞淺景深已經是一種狀態的形容詞
因為他並沒有直接述明什麼是「淺景深」,而是需要透過了解「景深」才知道淺景深是何意
簡單的說
景深(Depth of field)是鏡頭光學性質造成的可清楚成像的「範圍」
在原理上,成象最清楚的應該只有一個焦點
以焦點為中心會逐漸模糊,離焦點愈遠愈模糊
但在特定範圍內其模糊的程度幾乎無法被眼睛查覺
這段範圍就稱之為景深
維基:景深就有解釋
景深通常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值所決定。
在一樣的放大率下
廣角和小光圈景深深
望遠和大光圈景深淺,所以很多前輩才會說望遠大光圈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就「脫焦」
而「脫焦」就是離開景深範圍,落在「焦外」
「焦外」也就是景深外的畫面,那裡就是「散景區」(我怎麼覺得我在寫旅遊心得)
所以大家放上來給你看的照片,同時都有淺景深和散景.....
如果要討論到散景的效果那就和鏡片的光圈葉片數等有關
需要高手來回應了

以上「淺景深」「脫焦」我都覺得是一種狀態的形容詞,而不是原理本身
希望有幫到你

只是小小的原理解釋,如有不確之處敬請指教......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應該這樣講, 景深是從純光學來看, 投射出來的影像用什麼片幅去接,
就有多大範圍的影像. 景深是在光學系統就決定的,所以與片幅無關!

實際上應用是因為不同片幅要拍出一樣範圍的平面影像, 必需使用不同
焦長的鏡頭, 拍攝距離等光學參數會不一樣, 才會有片幅大容易取得淺景深
(同時容易拍出散景)的結果. 不知道這樣正不正確?

----------------------------------------

bingo

影響景深的其實是光圈和被攝物的放大比例(用什麼鏡頭差異不多, 廣角長焦都不是重點)
只不過廣角要達到和長焦鏡頭一樣的放大比例, 要離被攝物很近, 會有變形產生!
用長焦比較拍的出淺景深,其實不是因為它是長焦的原因!


至於散景和淺景深是二回事了
建築虫 wrote:
其實你們說的都沒有錯...(恕刪)


虫大說的不錯,我後來也是有在去谷哥搜尋何謂淺景深跟散景的一些解釋

發現淺景深跟散景是同時存在的沒錯

其實要不是版上大大熱心解釋,讓我有個方向去做功課

我想我還是不知道所謂片幅、焦距、光圈、被攝物體距離之間的奇妙之處

虫大也有說到另一個重點,就是願意帶出去拍照才有用

目前來說如果我最後決定是APSC系統應該鏡頭就會配變焦恒定光圈鏡

如果是選M4/3系統就配14-45mm變焦鏡或是20mm、14mm兩顆定焦鏡
J.J.player wrote:
以前開始接觸數位相機...(恕刪)


「泛焦」跟「移焦」的意義你要不要再研究一下? 你說的看得我有點混亂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我在這裡並沒有提到泛焦技術啊~~~~~

如果你有興趣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2067799&p=3

這一篇有提到泛焦技術~~~在此不再說明!!

這篇文章也曾經在景深的部份做很多的討論!! 有些太深我到現在還不太懂!! 泛焦技術到現在也還在摸索中!!

我想應該使用舊鏡頭手動對焦應該可以更能體會!! 至於 "移焦" 我目前還沒接觸到!!所以無法跟你解說!!

文中的 "移焦" 已經改正了~~~其實是指 "用腳移動焦距"~~~

xjlin0 wrote:
我真的覺得現在過度強...(恕刪)


就算是底片相機,動輒135mm片幅以上,
也很少會去強調散景,或是把景深調到很淺

當然有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底片一捲能拍的數量有限,
多半是家人出遊時才會上片,而家人想要拍下照片的,
也多半是碰到特殊的景色,想要一起留下紀念,
這種狀況下景深太淺或是散景太糊,照片洗出來會很想一頭撞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