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Lumix DC-GH5S 超高ISO王者 專攻錄影市場


疯哥 wrote:
看跑分吧,不服可以...(恕刪)

還相信這個DXO啊...上次評測某相機用電子快門被抓包裝死後
就再也沒有什麼可參考的了
分數很重要嗎?如果是想拿來安慰自己的,那可以回你最愛的Sony專板或論壇喔
話說回來,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拿出證據與數據呢?
不會是想食言了吧?
古云:「食言而肥」相信中國人看到這個也必定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還望你別因此折損了自己的公信力與聲望
疯哥 wrote:
哪里有啊,你记忆错...(恕刪)

笑死,說別人記憶錯亂,自己貼GH5和A7幹嘛???
還敢說不是回他,那是回誰?
如果是自己的話,放心沒有人會給你奉上5分的

你這麼想增加優越感的話,回Sony專板去才是最好的辦法
賴著這裡不走也不會有人支持你,說不定還有管理員親自前來請你離開
如何?我這個法子不錯吧?既不會傷害到你的自尊,又不會被人追著打
一石二鳥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
疯哥 wrote:
哪里有啊,你记忆错...(恕刪)


有沒有你跟站務說,不要跟我說
看站務相不相信你的鬼話

沒道歉之前,要跟我說免談

同樣的,回答我,
我問什麼問題?

然後,原來不過就是個器材租賃商而已,
擺那麼大的架子只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閣下真是貴人多忘事啊


aztec1234 wrote:
疯哥 wrote:即使CMOS防抖还能开也废了8成功力


所以廢了那8成?

既然你說我的問題太複雜,
這個問題夠簡單吧?請回答




疯哥 wrote:对啊,你问什么问题...(恕刪)
 
這意思是說是在裝傻?還是記憶錯亂?還是年紀大了?

疯哥 wrote:
对啊,你问什么问题...(恕刪)


前面回得這麼開心,而且非常懂得如何答非所問,
現在問我問了什麼問題?

別演了,連演技都這麼爛,
半調子什麼事都是半調子

請為你的胡扯公開道歉,
再加上對我比中指這件事也請公開道歉,
不要廢話連篇

同樣的,我會不斷追問下去直到你道歉為止


我不會放過你的
疯哥 wrote:
删了我50条帖子了...(恕刪)



請為你的胡扯公開道歉,
再加上對我比中指這件事也請公開道歉,
不要廢話連篇

同樣的,我會不斷追問下去直到你道歉為止

====
同樣的,回答我,
我問什麼問題?

我問的問題沒有被刪掉,不要用文章被刪當理由


沒道歉之前,任何對話都不成立
我一點都不想跟你好好的聊天

夾著尾巴逃走就不要再演了,
你的套路都已經被別人摸透了

我不知道站務要什麼時候處理這個對人比中指的貨色,
如果這樣的ID都不處理,只會助長更多類似的人出現

哎哎,一共十多頁的討論,結果超過一半都淪為爭執了

趕緊來點與 GH5s 相關的資訊把大樓拉回來XD

根據 4/3 Rumors 轉述 Techinsights 的新聞,
GH5s 所採用的 CMOS 應該是 SONY 生產,代碼為“IMX299CJK”,

然而比對 SONY網站 上的資料,卻發現兩者並未完全相同,
所以猜想 Panasonic 應該有針對 CMOS 做了一些調整。


Jiayou wrote:
哎哎,一共十多頁的...(恕刪)


以Sony目前有公開的資料來看,IMX299與IMX294有一個差別: Dual Gain

IMX299有提到Dual Gain: Analog gain (0-27dB) + 12dB (TGT)
IMX294完全沒有提到Dual Gain的部分

以GH5S具備Dual Native ISO的功能來看,使用IMX299還是比較合理的
tyf000 wrote:
這是錯誤觀念,事實上是質量大的東西會比較穩,這才符合自然物理現象.
F=ma,受到同樣的 F 力,質量 m 越大,產生的加速度 a 就越小
很多穩定器都會刻意加重,就是為了更穩
同樣的防震技術,A7 系列就比 a6500 更穩了,跟物理現象吻合.
A7 系列防震會比 m43 差,是技術比不上,不該推給物理.

tyf000兄,
小弟跟您討論一下機身防振/抖.
您講得越重越穩就相機本身及外部而言只要是固定支持器材的架台夠強夠穩的話是沒錯,不過機身內防振卻剛好相反.
因為機身防振是以移動感光元件與機身產生相對運動,其目的是要讓感光元件在空間中的位置不隨相機移動而移動.
所以以您提的F=ma的公式來說,較輕較小的感光元件比起較大較重的感光在移動相同距離或加速度下需要的力量會比較小,更別說較大片幅在做防振補償移動時要比小片幅移動更多的差異.
collective wrote:
所以以您提的F=ma的公式來說,較輕較小的感光元件比起較大較重的感光在移動相同距離或加速度下需要的力量會比較小,更別說較大片幅在做防振補償移動時要比小片幅移動更多的差異.

應該說,防震技術存在兩種形式:被動防震、主動防震.
被動防震是利用物理慣性原則,單純加大質量,這是幾百年前就有的技術,建築上常見.
主動防震是在不加大質量的情況下,用電子技術去做逆向補償,這是幾十年前才開始研究的.

機身五軸防震,sensor 本身是懸浮在半空,實際上是被動+主動兩種的混合形式.
質量越大的東西,本身的被動效應就越強,對於主動的需求會相對減低.

我前一篇的 F=ma 是從被動防震方面來解釋,主動防震當然是反過來解釋.
m 質量大的物體,受到主動的 F 力時,a 就小,整體反應會比較緩慢。
以上沒錯,但是為什麼 F 要一樣呢?
明知道質量較大,卻不用更大的 F 去做主動防震,這是要怪質量大還是要怪自己不發出更大的 F?

大卡車的引擎會不會跟小貨車用一樣的馬力?我不是廠商擁護派,我當然不會去怪罪已知的物理質量,我一定是怪罪那個把大卡車配個小馬力引擎的傢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