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tec1234 wrote:
就算是底片相機,動輒...(恕刪)


這樣喚醒我古老的回憶~~~~那時候其實最在意的是「問店家,有幾張成功~~~~」甚至到後來連不成功的也請店家洗出來!!! (因為那個記憶太珍貴了,不是因為想學攝影唷)

成功數越多那天就越開心~~~這種心情很奇怪,照道理說成功數越多越要多花錢~~~其實當下錢已經不是重點了!! 重點是拍的景跟那種回憶,有些是一生可能也只會做一次~~~

例如爬玉山!!那一次 36張只成功28張~~~我永遠會記得,因為我都背光拍!! 科技成就了很多事情,這是不可否認的,相對也會遺失很多事情!! (看似小問題差8張,其實換算成成功率只有七成,而且是用傻瓜相機拍唷!!)

科技讓我這個以前 望之怯步 的人從新拿回相機,接續爸爸未完成的夢~~~也因為如此,以前的技巧 "泛焦",對我來說都沒學到!!因為那個都要錢~~~~如果能把去的地方清楚記下來就已經很開心了,況且一些相機還是借的~~~

爸爸的單眼連碰都不敢碰!!
第一 拍起來成功率不高,無法負擔後面的龐大洗相片的錢。
第二 傻瓜相機成功率比較高,對於窮困的學生來說傻瓜相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三 怕把爸爸的寶貴相機弄壞

那個年代不流行 "淺景深",錢應該是家庭跟個人普遍考慮的因素~~~所以通常背景沒拍清楚都會被人責罵!!那時候 單眼相機真的沒幾個人有,只有傻瓜相機比較普遍,更不用談換鏡頭!!

可以玩的起的有兩種人,第一 以這個為執業的 (記者、照相館) 第二 家境優渥的~~~
可惜我都不是!! 學生~~~哈哈!!更不用說!!

==================================================

這樣形容或許很多人可能沒辦法體會,我換成現在的物價來說好了!!
以前的傻瓜等於現在的 D5000 D5100 配上副廠競 (或是原廠kit鏡)
(非常普遍,普遍到連個考國中,考到好學校都可以是禮物之一)

以前的單眼相機等於現在的 Canon 全篇幅相機 1D 配上他的 紅橡皮筋恆定光圈鏡頭~~~~
這樣形容應該可以體會吧!!

科技未來會變怎樣不豬道,或許以後裡面還會紀錄 GPS,把這張圖秀出來的同時也可以查到當地的風土民情也說不定!!

(很淺的)淺景深、奶油背景,固然是很好看的拍攝方法~~~除非背景不是很重要,或者是要參加攝影比賽!! 否則我還是偏向背景以可以辨認度30%~40%為主!!

PS.前面要加 很淺的淺景深 跟 很淺的奶油背景~~~~有多淺~~~淺到辨識度只有20%以下


找到一張,如果在下面這張上面配上一個麻豆 焦點肯定在麻豆上!! 背景 5年後可能要打電話問麻豆


J.J.player wrote:

日本地震後決定要買,可交換式鏡頭數位相機那時候選定 O 跟 P~~~結果買到 P 家的 G2!! 開始就覺得怎麼沒辦法拍出遠處很漂亮的相片~~~


你要不要貼一下 什麼叫做"沒辦法拍出遠處很漂亮的相片"
這個版上很多人照片不好看都推說器材不好
但實際上問題都出在構圖與光線控制,跟相機無關!


直到有一天翻出爸爸的就像機跟舊相片 (爸爸已經往生了),相機只有一個鏡頭靜靜躺在防潮機器裡,就是標準鏡頭 52mm F1.6,據爸爸說是因為我出生了~~~沒什麼錢就不玩了!! 再翻出爸爸的相片,遠處的全景拍的還算清楚~~~~不過是黑白的就是了!!

我就開始思考難道號稱電子技術很強的 Panasonic 效果呈現如此不堪~~~~直到買了 大25乃,才發現定焦鏡很痛苦,想說以前到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玩萊卡,歷久不衰!!我會想要接觸 P 家也是因為萊卡跟他合作的關係!!

定焦鏡很痛苦沒辦法移動焦距,只能用腳移動!!~~~~後來漸漸發現一個問題,現在的人拍攝都忽略泛焦!! 為什麼,因為有變焦鏡跟自動對焦解決~~~~科技是帶來方便,可是科技也讓以前一些傳統的技術保有困難!!

泛焦只適用在定焦鏡頭~~~~既使使用在 貴貴的 Leica D 14-150mm旅遊鏡上的廣角端,效果依然不好!!


泛焦只適用在定焦鏡頭
這句話錯得離譜 只要小光圈+廣角鏡 都可以用,與定焦,變焦無關

以前底片時代的人很常用泛焦,那是因為很少放大來看照片
照片只在4*6甚至3*5的尺寸上觀看的時候,廣角鏡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都是全景深

現代人用數位回家 電腦100%放大來看
用泛焦拍的照片除了焦平面外多少會有點糊
所以就少用了
J.J.player wrote:
那個年代不流行 "淺景深",錢應該是家庭跟個人普遍考慮的因素~~~所以通常背景沒拍清楚都會被人責罵!!那時候 單眼相機真的沒幾個人有,只有傻瓜相機比較普遍,更不用談換鏡頭!!

可以玩的起的有兩種人,第一 以這個為執業的 (記者、照相館) 第二 家境優渥的~~~
可惜我都不是!! 學生~~~哈哈!!更不用說!!



平常看你拚命發"玩過得東西少,經驗少,又自我感覺良好"的文,
有底子的人,大家都不回應你的文,
點你技術性的盲點,你又不清楚大家在講什麼
大家不回應,你還是自推文, 沒關係,半桶水的世界及作品,犯不到別人.別人也沒啥好說的.
但,
隨便亂講,就真應該要糾正. 不然小朋友還以為你講的是對的.
(你沒碰過的世界,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年紀和你相仿.
但顯然,你不熟悉當時的台北的高中,大專校園.

比入門高檔一點的電子式的全自動單眼相機. canon eos5 1992年就上市了.

自認為不想和一般學生學習上課用的nikon的fm2 或PENTAX手動機混,想玩CANON拍運動高速快門系的,
1995也有了入門的canon eos50. 還可選 可用眼球選擇對焦點的eos 50E
入門級,快門只到1/4000,當時都賣得非常好.

1993和1994年, 八德路上那幾家有名專沖正片的公司,早已在向許多學校攝影社在搶折扣業績了
什麼"那個年代不流行淺景深"?
FM2加一個大光圈TOKINA或怪副廠鏡才幾多錢.....?
只是那個94-98年BBS和蕃薯藤的56K撥接網路年代,素人作品多是實體分享,(入門級的底片掃描機,也是要到2004年,數位相機四百萬畫素等級普及後,才被判死刑),底掃和上傳,有其不便之處.

你也是個P版話題人物(什麼特意失焦的美感意境之類的....很多上不了抬面的東西,眾人是利用別的方式溝通的,比如FB)
沒人回你的文,不代表你講的是對的.
只是大家懶得和你費唇舌了
你的功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路上,多說,只是多錯罷了.
從BBS年代開始,像攝影手札這類高手超多的討論區已存在十六七年以上了
為什麼這些超強的老玩家們,多了解"潛水才是王道"的想法?
盼您能再多琢磨其中的道理.
(就算能在P版當一哥,也真的沒什麼....)
J.J.player wrote:
這樣喚醒我古老的回憶...(恕刪)


可能要更正一下...
不強調散景與淺景深,不代表"不流行"

我高中時有混進攝影社裡聽過幾堂課,
底片不可能隨拍隨看,所以這樣的課程會教比較全面性的攝影知識,
而不是在人像淺景深與散景上打轉,這是我所謂的"不強調"

當這些基本功建立之後,用什麼方式表達什麼主題,
就看各攝影者的本事,散景用在對的主題上還是很有用的

另外,
底片相機135mm片幅是主流,同樣是135片幅的相機,
只要是同樣焦距的鏡頭,同樣的對焦距離,
景深一定是相同的

但傻瓜相機通常景深都不淺,原因很簡單,
底片時代的傻瓜相機多半是定焦鏡,而且多半是35mm ~ 28mm這個範圍的焦段,
也有幾台是40mm的焦段,這種偏廣角焦段的定焦鏡景深當然比較深,
除非有很大的光圈可使用,但這樣的傻瓜相機不多也比較昂貴

底片單眼則不同,底片單眼通常搭配的都是50mm大光圈定焦鏡,
像我自己從父親承接過來的Canon AE-1,配的是New FD 50mm f/1.4,
這樣的光圈與焦段,再加上底片135mm的片幅,景深的控制就相當重要
(這種標準焦段大光圈定焦鏡都不貴,可以說有底片單眼的幾乎是人手一顆)

對拍家庭出遊照來說,拿底片單眼自然要多用縮光圈泛焦的方式,
來然背景與人物都看得到,至少4x6的照片要能看清楚,
從父母手上接過來的相機,以及記憶中看過的照片,多半都是在這種用途上

但攝影工作者的作品就是另一回事,
圈子不同,使用的手法及目的也不同
我只記得那年(1998)我準備把的妹
有一台FM2 + Fujinon手動鏡(50/2)
讓小弟望為觀止
還問小弟有沒有參加攝影社(小弟一定沒有回答對關鍵句 所以被打槍啦:P)
所以攝影風氣盛不盛? 個人感覺還蠻多人玩的
(那時作網頁 還是得請同學拍底片 洗好了 再用SCSI掃瞄器掃
那時還沒有底掃這回事, 千囍年前 數位相機好像還沒有突破百萬畫素
這點印象很深 主要是那時遇到很有錢的美國醫生 他手上拿的是最先進的三十萬畫素數位相機:P)

那時小弟只能向爸媽借一台隨身底片機
像Ricoh XF系列 還是Olympus Mju II(現在才發覺得它蠻經典的)

不過 班上玩單眼的 的確都還蠻瘋的
因為要燒底片耶(那時我拿隨身機+ 36張Fuji 最便宜的底片 也是很珍惜在拍XD)
除此之外 印象很深的是他們好像都有一支F值小於2的鏡頭(那時我哪懂:P)


在p板,J.J大你算是很常發言回覆文章的

我已經看了快十個月了

你拍照的基本觀念都還在加強中

但是有太多都是離題的回答,讓我常要思考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然後是一張張好像推薦自己的照片,我每次都很認真點進去你的相簿

但看完後都覺得跟發文沒有相關.

我技術層面也沒很好

但很多你都離題了

就像我看不出這張照片跟奶油糊有何關係

你欠缺的應該是構圖還有想法吧

簡單講,就是你的照片不會讓人眼睛一亮,反而很平常很雜

我沒用過萊卡,但是你拍的照片感覺都很不銳利,顏色不飽和.

沒有主題

抱歉我這樣說,但我覺得你鑽研技術層面上的努力

應該多放在欣賞美的事物上

每個人對美都會有主觀,但一般標準的美卻反而都有共識的客觀

所以多看美的事物,多看別人美美的照片,都能讓自己有對美的鑒賞力.

器材,鏡頭,技術都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後面的想法!(這句話常聽到)

我自己也是P家新手,技術面無法參與討論! sorry!

J.J.player wrote:
這樣喚醒我古老的回憶...(恕刪)
aztec1234 wrote:
可能要更正一下......(恕刪)


原來是這樣子的啊!! 了解受教了!!
devilnd wrote:
你要不要貼一下 什麼...(恕刪)


我找一下相片~~~~~可素 放大100%相當不滿意~~~這個是隨手拍的並沒有很認真構圖
14-150mm 14端 F5.6 1/100 ISO100 EV 0


裁沏後遠方的椰子樹葉子其實不清楚


~~~~~~~~~~~~~~~~~~~~~~~~~~~~~

下面是大25乃
F1.4 1/1600 ISO 800 EV -0.3


裁切


~~~~~~~~~~~~~~~~~~~~~~~~~~~~~~~

其實我不解的是 兩張都是拍椰子樹。放大到100%後,為什麼一張樹葉可以很清晰 (定焦鏡) 這張,變焦鏡反而樹葉並不清楚??

之前有人教的不知道對不對,他說因為沒有焦距尺,所以先開 M 模式對無線遠焦完畢後,切到 MF模式,這時候不要動到對焦環~~~然後往前拍攝!! 就可以獲得泛焦~~~~

兩張都是同樣的手法拍攝~~~定焦鏡卻可以把樹葉拍清楚~~~到底是問題出在哪裡??
sola1979 wrote:
我只記得那年(199...(恕刪)


恩~~~我們確實有年紀上的差異 FM2 在我出社會工作已經負擔起了!!! 我還在視窗觀望好久~~~記得好像是萬把元吧!! 兩個月省吃儉用大概就可以買了~~~不過我還是買不下手!!

我國中的時候是民國 70年 1981年~~~~我住鄉下,所以這邊賣單眼相機的五根手指頭數的出來!!!

對我來說 單眼簡直是寶貝!!所以爸爸那都不敢動~~~至於價值多少忘記問了印象中好像很貴~~~

我那時候平均 一天的零用錢是 十圓~~~~~~那時候黃金一錢只有 1200台幣~~~~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只要500就搞定!!

還跟朋友借一台柯達的扁平機,拍的時候跳格要往左右拉~~~~~底片比較窄,家庭並不富裕!!所以相機都是借的!!!

後來真正出社會工作,公司送到沒什麼東西可送,最爛的獎是 年滿一年年資 黃金一錢~~~我記得我的前輩滿五年了,送黃金一兩~~~~~大家最想要抽的是電冰箱~~~~時代真的在改變~~~~ 現在我那一錢的黃金已經暴漲到 六倍了~~~~~還好先前沒賣!!
問題出在你裁切的範圍不一樣大
J.J.player wrote:
我找一下相片~~~~...(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