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sox wrote:
我指的不是畫質,而是:
1. 肉眼看到的主題佔全視野大小比例,常常遠大於用廣角鏡拍到的,也就是說,肉眼中看起來很大的遠方景物,在相片中卻很小,特別是「一大片」景物時
2. 在較高處往下看時,肉眼視野會呈現「俯視」感,而相片卻呈現較低視角的平視感
像這個圖好了,就是用15mm拍的,我已經盡可能站高舉高拍了,至少鏡頭的高度遠比我的眼睛高,卻完全不能呈現當時現場滿滿的白色嬰粟花的壯闊感
這可能是廣角鏡的透視效應,遠方物體被壓縮所致,所以我想知道標準鏡是不是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位朋友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話
代表,你該上全片幅的相機了
緑茶、麦茶、ウーロン茶、でもやっぱり〜あきちゃ

Akicha wrote:
這位朋友如果你有這...(恕刪)


呃...為什麼?

FF和APS, MFT畫質有差可以理解,但是連「同角度同位置同(有效)焦段取景,拍出來的構圖」也會有差?
Akicha wrote:
這位朋友如果你有這...(恕刪)

上全幅

你的問題是畫面中遠近物品的大小比例給你的感覺跟肉眼不同,這是透視感的關係,50mm提供的是跟肉眼最接近的透視感而非視角。
即使m43的25mm可以呈現跟135全幅50mm相同的視角,但透視感是不可能相同的。
不同焦段的透視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https://stanleystoryteller.wordpress.com/category/portraits/
請觀察第一張圖中,女生的鼻子跟臉的比例在不同焦段中的不同,再對比背後的遠景在不同焦段中的變化,應該會有比較明確的感受。
Akicha wrote:
這位朋友如果你有這...(恕刪)


我也很想知道ff有沒有幫助。 抱著長焦與腳架到處跑實在很考驗體力,特別是有些景,稍縱即逝。
whitesox wrote:
呃...為什麼?
FF和APS, MFT畫質有差可以理解,但是連「同角度同位置同(有效)焦段取景,拍出來的構圖」也會有差?


這位朋友
我們撇開所有條件來看
假設鏡頭焦段都設定在50mm定焦鏡
那麼FF片幅所拍出來的"畫面大小"
一定會比APS-C、MFT來的大
原因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

請看一下這張圖片的說明
https://farm7.staticflickr.com/6165/6174297879_171c2be285_b.jpg
紅色代表全片幅所能拍攝的畫面大小
藍色是MFT所能拍攝的畫面大小
隨便比喻一下
MFT拍出來可能是A4的尺寸
FF拍出來是A2的尺寸

所以FF的寬闊感才是您所要的
給您參考看看
緑茶、麦茶、ウーロン茶、でもやっぱり〜あきちゃ
鏡頭透視跟片幅有甚麼關係.........這篇我真的看的灰傻傻....

hotcat1977 wrote:
上全幅你的問題是畫...(恕刪)


等等,我好像抓到了什麼.....

是不是說,「透視感」取決於鏡頭實體焦長,而非有效焦長
而「視角」取決於有效焦長

所以同樣的有效焦長,MFT和FF的「畫面邊界」是一樣的,但是,「有效焦長相同-->FF的實體焦長較長-->FF的壓縮感較強」,所以在同樣大小的畫面中,FF拍出來的「遠景:近景」比例,會比MFT要大?

不知有沒有人做過這種實驗?

等等,還真有
https://photographylife.com/sensor-size-perspective-and-depth-of-field

不過這篇文章裡4.2明確指出透視感只和鏡物距離有關,和焦長無關
whitesox wrote: FF和APS, MFT畫質有差可以理解,但是連「同角度同位置同(有效)焦段取景,拍出來的構圖」也會有差?...(恕刪)
以光學理論及實務角度而論, 確實有差異... 關鍵在於 DoF / Depth of Field (Hyper-Focal / 超焦距)。

DoF 連動的參數是 CoC (忘記英文全名), CoC 運作又以 135系統 (35mm底片系統為大宗, 中片幅的感光尺寸又較全片幅更大.. CoC 也會隨之調整)。 "感光元件"的差異, 還在維持固定不變 (雖然, 這不是"絕對"的事實)...

敝人, 較傾向灰太狼大大的看法 (較務實), 但在拍照藝術領域 (偶屬菜鳥一枚), 只能屈就現狀 (多買不同等級器材 / 以利比較自己偏好)...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whitesox wrote:
等等,我好像抓到了...(恕刪)


拍廣主題的大景要有通透感立體感~這完全是構圖問題!

手法根據當下的狀況有百百種~

構圖決定一切~ 你站的位置與鏡頭的搭配~ 你的手~ 你的角度~ 你當下如何去想像構圖~!!! 這才是重點~

其實拍廣主題的大景要有立體感,遠比拍人像要有立體感難太多了~

因為你必須靠構圖/顏色去完成~ 無法單單透過景深深淺的方式來表達~

我每次去上課都很羨慕攝影老師們怎麼每個人都有這種本領Orz 小弟練好長一段時間了還是拍不出來~

小弟反而推薦去收個12-40mm搭您已經擁有的7-14mm,
可以在旅程中定焦鏡抓不到構圖感覺時,透過變焦鏡去嘗試構圖跟微量變化焦段,
旅遊的鏡頭思維,我覺得還是變焦鏡,
人在國外構圖沒那麼方便,狀況百百種,變焦鏡果然還是國外旅遊好用~
除非你真的時間很多可以逗留很久~並且把完整的定焦鏡群都帶去國外玩Orz 這樣的人我相信很少~

全片幅可以追求更淺的淺景深這當然的~
但大白天的拍大景又不是在拍人像...我不知道全片幅可以帶來什麼更加的通透感...

小弟自己因為窮~最近兩管定焦鏡收齊後根本沒預算了~不然也很想來管12-40小火砲~

在旅途中習慣用大家都說畫質最爛的14-150旅遊鏡~來彌補這方便性XD
也是拍了很多自己覺得很棒的回憶XD
旅遊有很多時候是焦段先決嚕~ 畫質可以先擺一邊去~

而且我就是從N家全片幅跳槽過來M43的~
將來或許哪天全片幅/m43雙修也是我的計畫,但我肯定只會為了拍星空時的雜訊問題~
跟什麼通透感...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常拍靜態的景,又在意畫質,

建議換相機吧,

要畫質,就sony a7r系列,
或是nokion d800系列,
當然nokion d4系列也行,

如果真的要玩相機,
sigma sd1系列會是不錯的選擇,

panasonic...,對我來說,只能當攝影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