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5對焦演算法可能有瑕疵

其實無反拍光點誤判不是鮮見,但這機率似乎太高


稍後再拿其他鏡頭試試看

stanmkl wrote:
本來也不相信這事,...(恕刪)



印象以前逆光拍攝樹,GH2或GX7都不會這樣...

G85我朋友有買,有機會碰到類似的場景再跟他借來試試看。
kanako0605 wrote:




印象以前逆光...(恕刪)



其實也要說明一下,g85搭7-14之前也有拍,一般場景沒問題
另可以肯定搭100-400/40-150pro沒問題



但當拍樹梢之間有一點透光/樹葉反光做成很大對比就會引致失焦


建議搭超廣拍樹要用pinpoint

台灣之星4G wrote:
不知道跟你是不是同...(恕刪)

提出問題時,最好先檢視幾個要點:

1.這個問題別人是否已經提過了?
GX85動態錄影的問題,已經有人在評測文底下提出

2.當時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

發生的情況下提供越多當前狀態,越能讓大家弄清楚問題的本質
像第1點提到的,會不會是在4K錄影下才會發生?
如果是,那是自GH4以來的老問題:4K錄影AF速度就是如此
目前GH5有改善但還不及他牌機種,對此松下已表明將對此進行改善並釋出韌體

3.操縱變因、控制變因、應變變因的設定

以此篇為例,實驗是逆光場景下拍樹對合焦的影響

操縱變因是對焦模式(AF-S/AF-C/單點/多點/定位/追蹤)
控制變因是光線多寡、風力、被攝物移動速度(如樹葉被風吹拂下的搖動程度)、鏡頭型號(搭不同鏡頭下亦會有影響)、場景對比度高低、空氣品質(別懷疑,它是真的會影響)、光圈值、鏡頭銳利度、防手震(Mode1/Mode2)等
應變變因是有無合焦成功

有些人喜歡做實驗來證明某些特點,但經常忽略了某些變因對實驗結果可能造成重大影響卻不一定公正
而造成「帶風向」的疑慮

當然,每個產品的優缺點,皆可用實驗來佐證
前提是這個實驗是在控制變因不變的情形下才能獲得較高的可信度

4.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是否有必要和原廠反應?

如果是個重大瑕疵,嚴重到足以影響整個拍攝,那就是一定要反應
例如某牌容易「製」塵、某牌容易讓相機吊帶孔斷裂、某牌在特定角度出現漏光、某牌錄影容易過熱而關機...

反之,若是以其他方式可以輕易取代,且對拍攝影響較小甚至是個案
反應與否其實並沒有多少影響

好心的廠商可能會特別針對此進行改善,反過來無視此情形的也不是沒有
甚至連重大瑕疵都不會理,直接推出新機以取代之,這也發生過

至於Panasonic會是哪一個?這個答案只會親身體驗過才會知道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以此篇為例,實驗是逆光場景下拍樹對合焦的影響...(恕刪)


我不會只聽別說,所以今天拿了出外刻意拍樹梢/光點/反光⋯⋯確實點光源反差大就會出現失焦誤判,且機率很高⋯⋯

其實反差對焦是比較容易出現這種狀況,我以前也有經驗,em1一代/pen-f/Em5ii/gx7都會容易誤判,但沒有很認真去測試,或許結果也是差不多⋯⋯

我沒有g6不知道是否會好一點,但今天Em1ii在同一畫面是不會發生失焦⋯⋯

至於這個狀況會否影響g85的使用還得看拍什麼,每個人可以不同⋯⋯有些情況可以另找焦點解決,有些情況可能只有用pinpoint,雖然有不便,總算是有解決方案,當然如果廠方可在fw改善最好,但不知道是否反差對焦的限制⋯⋯也好奇g6能做到好一點的話g8也應該可改善

kanako0605 wrote:
印象以前逆光拍攝樹,GH2...(恕刪)


G6幾乎不會,發生機率是有但是很低,G6和GX7差不多同世代
根據松下的人說,不同型號相機不代表會是同一組RD設計,如果不同人寫的AF程式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Wahaha214 wrote:
G6幾乎不會,發生...(恕刪)

G6用的是GH2的感光元件
GX7用的是新一代的感光元件

不要以為它們都在同一個年份發表,就認定它們是同一世代的
其實反差對焦是比較容易出現這種狀況

如果你有接觸過AOI產業你就不會同意這點,因為對比式對焦除非沒有對比,不然"不應該"出現脫焦狀況,這前提是被攝物是靜止或是輕微移動與快門速度可以COVER物體移動的速度
其實相位差檢測也是,沒有對比就沒辦法檢知相位,也就沒辦法對焦
我是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有G6當對照機,G6不會G85會,GX1是老機就算了,站在消費者立場本來就不應該發生這樣狀況,況且這樣的場景只要出去拍風景就容易遇到,我拍我家中庭的扶手也會中獎真是夠了

我只接觸過低階DSC研發,如果是AOI產業,大多會把畫面做二值化再來做計算,當然也要看你是要檢測甚麼物體或是項目,依我看只要不是PIN POINT的對焦模式有可能取樣數不夠精細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對焦時並不是取全畫素來作對焦運算,簡單說全畫素是1600萬,但是對焦時可能用800萬畫素來做運算,不過那也只是我的猜測,畢竟我不是松下研發,松下到底怎麼寫運算式還是不得而知

我做的實驗時間差都很短,物體移動量減至最低,還是一句話,我還不至於測試手法這麼粗糙,以前一台4萬多美金的機器給我測試,要試測手法粗糙老早被幹到爆了,而且要重現3次以上才會被我判定FAIL

有人看我不爽無所謂,那是其個人感覺,我只說一句,我和這裏任何人無冤無仇,我只針對事不針對人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G6用的是GH2的感...(恕刪)


要看的是研發時程不是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與對焦沒有絕對關係,感光元件不同世代只是松下的成本考量。
對對比式對焦而言,不管幾萬畫素,能對到焦就是能對到焦,因為這是取決於演算法而不是畫素與感光元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