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ezoe wrote:
請問DannyHwa...(恕刪)
因為我常拍人像, 所以我大部分都直接用"標準"的菲林模式, 然後飽合+2, 銳利+1. 另外我習慣ev減一格拍攝, 如真的出來的照片太暗, 會用light room的"補光"功能補一下光.
我個人的感想是, 大光圈鏡頭的缺陷來自它的優點, 因為光圈大所以很多不必要的雜光也很容易也跟隨的進來, 這也照成大家對他的印象在光圈全開時畫質會偏軟. 降低這效應有幾個方法,
前製的方法是,
1.上遮光罩 2.上偏光鏡 這兩個都是常見用來斷絕不必要光源的方法, 可以很容易的增加飽合度跟對比. 所以照片看起來會比較鮮豔跟銳利!
如果拍的時候沒那麼多時間準備, 例如夫人沒那麼有耐心在那邊等你橋雞絲, 這時就得考慮後製. 個人常用的就是light room裡跟"補光", "亮部修復"同一群組裡那一個"黑色"的功能. 這個功能是調整黑色臨界值的位置, 可用來事後有效消除那些雜光造成的效應, 對照片也可以達到增艷銳利的效果.
我是不排斥後製的, 在數位時代刻意強調直出, 好像買了一包快煮麵卻強調自己煮的時候不加味素一樣是譁眾取寵. 不管是上腳架, 搖黑卡, 上遮光罩, 等等事前的工(類比技巧), 或者事後上photoshop, light room拉拉曲線(數位技巧). 甚至像機內建的那些濾鏡, 修色像差, NR等功能. 全都是一種加工, 沒有啥比較高尚, 能呈現出你要的結果比較重要. 我覺得怎樣去善用你手上已經擁有的器材, 比一直去追求新的器材有意思多了! 除非器材已經到了極限, 再加其他外掛也救不回來才會是要升級的時候.
再買這顆鏡頭前, 我作了很多功課! 我大概看了半年的flickr, 除了這顆鏡頭的拍攝樣本,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leica noctiluxin 0.95的樣本. 我有幾個心得,
1. flickr裡的noctiluxin+m9的樣本, 事後修圖後製的比例我覺得也不小.
2. 照片銳不銳利跟mtf不見得有絕對關係, 跟被拍攝主體與背景的關係很重要.
3. 對焦時, 要注意拍攝物的輪廓邊緣變化.
GF1是我個人第一台比較需要技術的像機, 在之前我用的是台兩千多塊的雜牌DC, 對攝影完全是門外漢, 我買入GF1至今剛滿一年, 這一年樂趣真的蠻多的. 也真得感謝工作上的那些壞同事, 讓我萌生跳離原本生活模式的念頭, 那種一切以工作為重心不好形式. 這一年來, GF1讓我拍了快兩萬張照片, 留下很多回憶. 中午背著GF1繞園區人工湖, 讓我體重減了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