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inx wrote:我也記得是讀這個音。...(恕刪) 口阿~~~~~~~那我對 冼 老師不敬了。。。。我都以為是 真的打 就會有兩點水出現。。。。。~~~還真的對冼老師不好意思~~~~之前不知道 都打 洗 ~~~~現在知道了~~~~要打 ~~~謝謝這位熱心的網大~~~
riverkid wrote:原本打算要購入了~但...(恕刪) 應該這樣說 B&H可以找到一堆裝在 MFT 的鏡頭,大部分是蔡司做的!!電影手動鏡頭,喜歡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唷!!(MFT 就是 Micro 4/3 的縮寫!!!)再不滿意 Panasonic 也有 專業的攝影機 AG AF-100==================================================題外話,最近都在思考電影的問題,那天看了 塞德克巴來 發現夜景拍的好美,也很清楚,聽說 魏導演 花了不少錢,應該都是用這些鏡頭吧!!!~~以上訊息提供給想要走入攝影的網友~~~
再補一下~~~ (題外話)以前稍微對 專業攝影機有興趣,不過因為都太貴了!!!所以就想算了在帶子的時期 有三家 專門做專業攝影機,這三家分別為 Canon Sony 跟 Panasonic======================================再暴一個料,在發燒音響的零件 Panasonic也有介入,不過他不是打自己 Panasonic 的品牌,那個零件是 電解電容,打入發燒音響界不容易,而且數量不多!!!我就有 他的 DAT (數位錄音座),有一天想說皮帶壞了自己換,打開發現 所有的電解電容都是他們自家的發燒電容!! 難怪 Panasonic 的DAT 音質這麼的純淨!!! (現在可能不能動了~~~不過他還在我家倉庫)========================================只是 Panasonic向來,在這方面比較低調,所以不要小看 Panasonic!!還有一個邏輯,如果 Panasonic 實力不夠,蔡斯不會為他們開發這些,動不動就五千美金以上的電影手動鏡頭。。。蔡斯又不是傻瓜~~~~~只是產品要分級,你不可能在 GH2上看到 AG AF-100的功能!!那他的 AG AF-100 要賣誰??? 你也不能期待 GH2 可外接的 Mic會提供 +48V的鬼影電源。。。。。那他的 AG AF-100 要賣誰???我相信這些高階的鏡頭也是為了要連結專業攝影機,畢竟還是要有自己的鏡頭群。。。。。~~~以上題外話,供參考~~~
tom54643 wrote:專業攝影機業界多半是...(恕刪) ~~題外話了~~~大約是15年前了,Sony 與 Panasonic的電視台市場大戰~~~這個要說個故事,不過我也是聽來的,當時 Sony 為了要主推他們的產品,都以相當便宜的價錢賣給電視台記者(Betacam 肩上機),不過 Sony 開發不少自己規格的連接頭,所以當要與主控台連線必須要專用的接頭才可以作 100% 的溝通!!!當時 Betacam 肩上機 只有兩家在做 就是 Sony 跟 Panasonic,,,Canon還在喘。。。Sony 看的不是攝影機而是後面龐大利潤的中央主控台跟電視台的市場,此後大量的Betacam 肩上機被記者習慣使用以後,Betacam的編輯機也慢慢進入電視圈,接著主控台淪陷紛紛改用 Sony的機器,因為跟 Betacam 肩上機、Betacam 編輯機溝通快速無誤。。。。。。跟 P家就會有 時間對不正確的問題??? 。。。 (Sony當時是採蠶食的概念)當時 Panasonic 也有開發 Betacam 的機器,無奈 Sony 與主控台編輯台的溝通還是最順暢的,Panasonic 黯然淡出這塊大餅,轉往 Pro-Audio發展!! 之後到現在電視台都沿用、習慣 Sony 的機器。。。。。我玩過Betacam機器很好玩,有飛梭。。。可以停格無雜訊,就帶子的儲存技術來說已經很頂尖了,還可以指定輸入正確的時間點,然後機器就會乖乖的開始快轉。。。。。。到達正確的時間點,停格!!!當時價錢一台陽春機要將近台幣 20萬,(當時一台機車才三萬多而已。。。。台北一碗陽春麵最貴才30,滷肉飯15)這個時期我剛好在台北賣空白帶,這是漢口街某位前輩說的一段秘辛。。。。。。之後正式接觸 Pro-Audio 才發現 Panasonic 實力不容小覷。。。尤其他開發的 Pro-Audio 的發燒電容市佔率非常高,最頂級的是 金色的筒身 紅色的字, Panasonic在這上面使用的是 一個 M 字,而不是自有的 Panasonic!!這個頂級的電解電容在一般市面上買不到,一般可以買到的是 黑色筒身 白色字體,這些古老的頂級電容常見於 Panasonic 自家的 Pro-Audio設備內!!下次有機會拆到日本的發燒機,看看裡面有沒有他們家的電容。。。。。~~~以上關於這段秘辛有誤請指正,因為這段故事也是聽來的~~~~~~~Pro-Audio是因為我有研究 (當時迷改機),提供參考~~~
小弟也是順路經過因正好有意入手12-35便來看看測試文沒想到倒是看了很多我看不懂的東西小弟學寫程式的 是攝影外行人 手上有雙系統60D+G2希望明年年終後就能入手ff@@就使用經驗上 60d的高iso要打趴G2的低iso好像不是那麼行耶~再來談到等效焦光與等效光圈在室內設定快門都是1/2000我用60D+50/2.8似乎還是沒有g2+25/1.4來得明亮抱歉家中太雜亂了 加上內人穿著較清涼 所以就沒貼圖好加在幾位大大辛苦找出第三方的網站評測照就讓奇怪的言論稍微靜止了希望大伙還是回歸正題12-35的測試照 謝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