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 DMC-L1 這台似乎很少人在用喔

如果LEICA D 14-50這麼差的話,我想也不會有那麼多用O相機的用戶想去收一粒起來了。
笨重?那35-100、50-200、300的那幾支怎麼辦?
偽萊卡,聽不懂耶!我找不到鏡頭上有這幾個字樣,也沒有羅馬拼音拼成是 WEI-LEICA D,連日本官方網站上也是寫成「レイかDレンズ」,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panasonic.jp/dc/leica_d_lens/index.html
那不然你們拿一粒真萊卡D給我看啦~~~~
還有,小弟我平時也沒有開OIS啦,只有到了室內,ISO100,快門低到1/30以下加上手會皮皮銼時,我才會開,我裝手動老鏡頭時也是沒得開~早就習慣了,這支鏡頭是有OIS的附加價值沒錯,但絕不是「重點」。
有光圈環加上快門環的L1,可以讓我這種用老底片相機的人感到很方便也熟悉,我其它的O機身也沒有在用所謂的情境模式,但是在手動光圈與快門時,是可以適應,但能選擇時,我還是希望鏡頭上有光圈環、機身有快門環。
但我也有杜爛的地方啦,就是觀景窗真的蠻小的,好幾次午夜夢迴時,我多希望早上醒來時,它就自己長大了~呵呵。
如果別家也有出for 4/3系統又有光圈環的鏡頭,那我一定會很想敗入的,不一定要LEICA牌的,但要成像好一點,價格溫柔一點。
而在效果與實用的功能方面性等等綜合去思考,我後來也是把14-54賣了,因為我沒有防手震的相機,防塵上L1的這支也在經過我一個星期帶出門三次以上的測試,發覺也沒啥問題,防滴…我應該沒那麼大膽去讓我任何的電子設備去「滴、噴」到水。
個人覺得每台相機都很棒,善用它的功能,考量自己的用途與習慣,就是好相機好鏡頭了,不然買了法拉力去菜市場買菜,回來才在嫌車難停、過彎角度不易控制、又沒置物箱的…,這也很怪,可不是嗎?

為了不浪費版面,編輯後補充一下:剛發現,真的金屬機身與金屬鏡頭做的,有比塑膠殼的重上不少(剛發現防潮箱還有一粒賣不出去的17-45鏡頭,二粒還真的大小、重量、質感有差,不過17-45拍照也是不賴呀!)
我可以理解選擇你喜歡L1的心情而不愛看到對於L1的批評
但是對於我的言論你只選擇性接受那些對L1批評的話,會讓我覺得你很偏激
這是典型的因人廢言(因為我選擇脫離L1)

Skytraveler wrote:
懷舊也是一個賣點,我...(恕刪)

想不到SKY的爸爸也愛玩這個,我自己的阿公也會用我的L1 KIT組,他八十多快九十了,用起來也很順手,倒是裝上新的無光圈環的數位鏡頭時,他還一直問我,光圈環怎麼不見了…
kanae wrote:
想不到SKY的爸爸也...(恕刪)

L-1 的光圈環跟快門環其實是個很好的設計
對我爸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拿 L-1 出去還比拿消費機出去拍還容易上手
我跟他的思想對其他人來說也許比較落伍
我們覺得攝影走入數位不就是底片換成 CCD 而已嗎?
那麼多新增的功能有改變攝影的本質嗎?
Skytraveler wrote:
L-1 的光圈環跟快...(恕刪)

SKY說到了一個最初的點了。
這個問題也很多人問過我,通常都是在討論相機的功能有的沒的,但對我來說,拍照會用到的,不就是那幾樣東西在組合變化嗎?有多的功能固然是好的,但最基本的就是這些要搞懂吧!但我很高興的是因為一台相機,讓我跟我阿公又更有話說了,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
就好像行動電話好了,83年時買了第一支黑金剛,用於090的系統,一直到今天,行動電話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花俏,但我真正在意的,還不就是:接收訊號好、打出要方便、電池要耐用…,至於什麼照相的、MP3的,我買回來到現在也從來沒用過,只是現在做行動電話的廠商似乎不做這個就好像沒人要買似的。
Skytraveler wrote:
L-1 的光圈環跟快...(恕刪)


才怪...這設計很濫耶
LEICA 14-50的光圈環害現在用E510+ZD70-300時左手指都會放在鏡頭與機身間上轉來轉去...但光圈都沒變化...哈哈!
拉少 wrote:
才怪...這設計很濫...(恕刪)

請不要學我阿公說話…
我不是攝影師,
我的照片也只有自己和家人觀賞,
所以對我而言,
照相的本質就是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
而L1確實也達到我的要求,
甚至讓我的朋友說我拍的照片有攝影師的水準,
L1真的很容易上手,
我以前只有用過DC,
L1讓我進入DSLR完全沒有障礙,
在廠商把相機當成數位商品經營的年代,
現在C/P值很高的,
一年半載後來看真的會哭笑不得,
因為規格更高價格更低的產品又出來了,
所以L1到底是不是值這個價錢,
都不會比當我拍完照回家看到照片時的滿足感來的重要,
買了L1後我又花了更多錢去買Leica D 25/1.4及contax zeiss鏡頭,
現在的我只希望4/3能越來越好,
都花了那麼多錢我大概就只會留在4/3,
sony a200的低價也讓我很震驚,
如果不是買了L1我大概會去買a200,
但是低價的背後卻是高價的sony G和zeiss鏡頭,
我知道我的個性會受不了那些sony高價鏡頭的誘惑,
所以入了sony大概花的錢會更多,
如果Panasonic Leica D lens是偽徠卡,
那Sony zeiss 也是偽zeiss嗎?
那對花大錢買sony zeiss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我現在用contax zeiss至少沒有人說contax zeiss也是偽的吧
tsai_cc wrote:
我就知道你要說那個偽萊卡的品質
...(恕刪)


偽萊卡??
今天還真是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在玩的Wii是偽任天堂...因為是鴻準做的
原來我在開的Lancer是偽三菱...因為是中華汽車做的
原來我在吃的麥香雞是偽麥當勞...因為是寬達食品做的
原來我在用的S61是偽BENQ...因為是緯創做的
原來大家在聽的iPod是偽APPLE...因為也是鴻海做的

還有好多例子舉不完...
原來我的週遭用品竟然都是偽的...因為都是代工廠做的......
那真品到底在哪裡?
tsai_cc wrote:
唉我就知道你要說那個...(恕刪)


看到這篇討論又激起一些火花,也來回應一下:
1450也不過比1454多了55公克(490g vs. 435g),就被嫌“笨重”,那我有好多棵超過 500g 的,那不知該如何是好?又,O記的1442只有190g且體積更小,這才稱的上鏡皇。

小弟早先曾擁有 E-1 +1454,也深深體驗到 4/3 的系統中,因為 x2,望遠端可以轉接的方式取得,所以廣角端比望遠端還重要。可是我一直無法善用這棵 kit 鏡 ......於是就回到底片機。
日前有幸取得 L1+1450,雖然有人一直稱為“偽徠卡“(真不知評論者是否使用過),其扎實成像很接近目前擁有的鏡頭,也讓我產生了信任感。

鏡頭的核心在光學組成,什麼 OIS,防水防塵,對焦速度 ..... 都是其次。

放寬心的運用手邊器材並接納異己的好。

ps. 當時好想要 40D+ 17-40F4L

潛水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