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顆鏡頭哪顆可以先購入?

使用擴展功能非必要不要用到S
因為畫質差到你一眼就看的出來
尤其是S還不夠...還要回家裁切就真的弱掉了
L還在可接受範圍
擴展對焦時會慢一些些
不過可以讓定焦變成變焦也不錯啦
尤其是搭大光圈感覺更明顯
例如25定焦那顆*4=100mm
哪裡找100mm F1.4 (不過我很少用到S)
至於G2換G3還是免了...把錢省下來拚更高階的吧
跨一階升級好像變化不大

soccer4451 wrote:
使用擴展功能非必要不...(恕刪)


恩 說的沒錯

畢竟 g2換g3 雖然可用的iso調高了

但是 實體按鍵反而減少 握把也縮減

直上gh2是比較建議的..

g2 gh2還差蠻多的..

chiaruwu wrote:
恩 說的沒錯畢竟 g...(恕刪)


所以賣了G2換GH2 比換G3還要好是嗎??

ntsan wrote:
Gh2可以M模式錄影...(恕刪)


怎麼知道GH2有沒有破解?? 問官方嗎?

NNNDDD wrote:
怎麼知道GH2有沒有...(恕刪)


原廠的就不叫破解了
NNNDDD wrote:
所以賣了G2換GH2...(恕刪)


建議先把 G2摸熟,然後存錢等 GH3,如果沒有很多錢,繼續存錢等 GH3二手,到時候拍攝技巧會進步!!!
雖然到那時候 G2可能二手沒什麼價錢,不過你已經擁有無形的資產 "技術"。。。。。

在機器還沒摸熟就想要換別台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後來可能淪為 "器材控"。。。 所以誠心建議 "摸熟" 可能比較重要。。。。要熟到什麼程度?? 熟到不用看說明書,甚至遇到拍攝問題當下馬上換個參數尋求解決之道拍出成功滿意的作品,而不依賴說明書。

G2是一台超值的相機,也是剛好介於專業跟非專業的機種,它有對焦轉盤 G3就沒有了!! 所以拍攝相當方便,而且也可以很清楚對焦的狀態,唯一不足的地方是 高ISO 畫質很差跟畫數少一點,不過根據我實拍的經驗 ISO到400 其實畫質都還好!!除非有很特殊的拍攝,例如夜間燈光不足下要拍 運動員運動。。。。不然ISO到400都可以涵蓋 80% 的拍攝目的。如果只為了另外那 20% 要追求器材那也是很危險的事情,除非 預算無上限!!

擁有無形的資產以後,就可以很清楚自己的技術極限是不是可以遊刃有餘,還是 器材控~~~~~最後一直追器材~~~卻沒發現問題出現不在器材而是在自己的技術,這樣就很糟糕了!!

=================================================

使用定焦鏡頭除了 45mm那顆有防手震以外,通常 25mm 20mm 都沒有,這時候可以開啟 光圈先決 + ISO提高
,快門控制在 1/80的安全快門(如果手穩定性比較高可以試著在1/60完成拍攝)!!

不然福倫達那顆 25mm F0.95 也是選擇之一!!

~~提供參考~~
NNNDDD wrote:
不好意思各位大大小弟...(恕刪)


再補!!

通常拍廣角大部分都需要拍 "全景",如果要拍全景的話 F2.5或者是 F2.8 通常畫質會過軟~~~
注意看很多廣角或者是超廣角的手動鏡頭 光圈最少都在 F3.5,很少有到 F2.8的!!


這個是很耐人尋味的,前一陣子想要玩手動鏡 注意到這個秘密!! 我反推回去當時候設計師的想法,如果要做大光圈技術上一定夠,不過畫質、體積、價位可能市場上接受程度不高!!所以一定找到那個焦段最適合的光圈生產!!!所以觀察底片機的 鏡頭光圈或許對拍攝的思考會有所幫助!!! (以上是我自己想的)

底片機的 28mm (M4/3 14mm) 光圈最低只做到 F2.8 或者是 F2.5
不過當實際接上相機的時候都會嫌遠處畫質過軟~~~~開到 F3.5才很棒!! 符合 M4/3 14端的 F3.5 數值設計!!

底片機的 20mm (M4/3 10mm) 光圈就從 F3.5起跳,甚至普遍性都在 F4.0

底片機的 20mm (M4/3 10mm) 就已經是超廣角了!!要更廣 就是魚眼了!!

=================================================================

通常 14mm 已經夠廣了,如果被攝物體很近鏡頭會發現有桶狀變形~~~~~14~140其實已經涵蓋所有80%的拍攝,所以為什麼稱為旅遊鏡,我想廣角做在DC Panasonic 是第一人 TZ-1那時候就是 廣角 10X望遠光學的 DC~~~~我想數位化以後人的胃口都被養壞了!!

M4/3 P家那顆餅乾鏡 20mm F1.7 被攝物體在兩米內也會有稍微的桶狀變形!!我有發表一篇文章第八篇 注意看柱子有些許的筒狀變形!!

=====================================================

如果觀察舊鏡頭會發現 找到 底片機的 20mm (M4/3 10mm) 已經算是極限了,接下來的魚眼那真的大到誇張!!

M4/3 是鏡頭體積跟畫質妥協下的產品~~~這句話我現在完全體會!!!

~~以上提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