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加一隻12-35mm或是換GX85好?


nifan wrote:
呦GX85機械快門速...(恕刪)

不太懂
電子快門有什麼好嘲笑的?是因為非C非N嗎?
看來台灣某些人還真的挺迷信C與N的,都以為這兩家出的無反才是最好

殊不知
EOS M對焦速度悲劇到5代才好不容易跟上GF1
Nikon 1也遲遲不來個大升級,到處被嘲笑日落西山

一個被笑牙膏廠,另一個最近把還沒發布的DL收起來被罵翻
真不知道這兩家領頭羊到底是要擊潰其用戶信心還是?

M4/3被酸沒有未來前途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但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如果真的輸給那內心深處的自卑感,那建議早點換家卡實在

nifan wrote:
呦GX85機械快門...(恕刪)


其實也有人蠻疑惑+好奇的, DG 12-60/2.8-4 訂價賣999, 跟 12-35/F2.8 II的訂價一致, 未來跳水的幅度不知道會到哪邊(現在12-35I的市場價格幾乎趨近崩盤
不過比起DG12-60, DG8-18反而比較多人有興趣些

題外話,12-60/2.8-4的光圈看在他是旅遊用途,是還可以接受(否則O12-100/4怎麼辦?),反正室內低光源環境就是換定焦大光圈登場了,不過還是得看最終成像素質而定,畢竟其他系統廠也是有一些規格漂亮成像素質不怎樣的鏡頭
另外一隻12-60/3.5+的就真的比較尷尬點

ahkulai wrote:
另外一隻12-60/3.5+的就真的比較尷尬點


這顆有什麼好尷尬的呢?
畫質比14-140 II好且接近12-35
價格還算低(如果是KIT組那價位更不錯)
又有等效24的廣角且望遠端還算夠
也有防塵滴
放大率也有0.27倍相當不錯
搭配新機種也有DIS2
我真的看不出來哪邊尷尬了...
說真的Apsc真的可以考慮看看,更棒的iso表現,更棒的景深立體感,都是有感升級,各種片幅都玩也是攝影有趣的地方!
參考看看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nifan wrote:

花大錢買單眼不能用機械快門而去用便宜塑膠DC在用的一堆缺點和限制的跛腳電子快門....
這實在不曉得該怎麼講..

我想可以忍受這樣子的人要對panasonic M43非常有愛才辦的到
...(恕刪)



回頭看#20樓,那個時候我請你推薦一台 1/8000,金屬機身 價格2萬上下的機種。


nifan wrote:

像C N非高階的高價機種使用塑膠機殼 但是卻有1/8000機械快門

是我的話覺得1/8000的機械快門比金屬外殼重要很多

老實說金屬外殼對拍照成像好壞根本一點幫助也沒有......(恕刪)



既然金屬外殼不重要,一開始就不要嫌嘛,我知道多花點錢,2萬6左右,可以買到又大又重的水貨80D單機身,可惜他沒4K錄影,蠻可惜的...

那個一開始你說的超值夢幻機種到底是哪一台?



badaseases wrote:
這顆有什麼好尷尬的...(恕刪)


應該說P家在這個焦段附近出了蠻多重疊的鏡頭群,當然最終售價是可接受範圍(我是指kit價)

比之12-35/2.8, 14-140II, 甚至剛出的DG12-60,當初P發表12-60/3.5這支的時候真的蠻多人摸不清頭緒
今年新年假期就是在日本換了GX85+15mm的組合

GX85除了高ISO之外都蠻滿意的

而15mm在F2-F4表現都很棒 不過我也在等Leica 12-60mm

開箱分享:

http://boookit.blogspot.tw/2017/01/panasonic-gx85-gx7mkii-15mm.html
nifan wrote:
問題一堆限制一堆的電...(恕刪)

當初Panasonic發佈GX85時有主打這項功能嗎?沒有吧
而且樓主是在問鏡頭和機身,也不在意快門究竟要有多快
為什麼就有人喜歡把風向帶到快門速度和電子快門上呢?

一堆限制是限制啥?
一堆問題又是限制啥?

電子快門的本質就是輔助機械快門的不足,這哪裡有問題??

被嘲笑就崩潰了,那幹嘛不拿原本的5D3組合和對方PK呢?
這也跟信仰、催眠無甚關係,純粹是用不習慣就在嫌吧...

不過,Nikon的V1有電子快門欸,所以也活該被嘲笑嗎?

另外,以相機發展的過往而言,機械快門才是不得不下的決定
有人把它講得像外星科技一樣也是挺搞笑的


wuhonghong wrote:
今年新年假期就是在...(恕刪)

推開箱文,把介紹和優缺點說明得很清楚
比起不會用就在嫌它爛的發言要好太多了
電子快門本身就是輔助功能 又不是一台純電子快門的....
而且當你有需要在一個安靜環境拍照 或是稍安靜但需要連拍的時候(連拍快門聲絕對會造成很多人不悅)
就會覺得電子快門真的是救世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