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ik666 wrote:
實在不覺得SONY有什麼不可取的!
SONY讓一顆4000塊的鏡頭忠實呈現出他應該有的表現
這, 有什麼不可取的?
反倒是Panasonic一開始不明講這顆單價過萬元的鏡頭, 有作過機身修正
非得要用戶轉接到O牌機身上, 拍出原形畢露的真相, 揭露20/1.7的本質
這才是真正不可取!...(恕刪)
16mm F2.8 這支零售價格是 249.99 美金啊,可不是什麼 4000 台灣錢的鏡頭。
sony style
用 kit 價減掉機身價格來算鏡頭價格的話也可以說 20mm F1.7 只要 8000 台灣錢啊...XD
Panasonic 為何要對其他家的用戶說明自己的鏡頭,這就跟 N C 兩家不需為副廠鏡頭的成像負責一樣吧。再說 P 家鏡接 O 家機身,變形修正依然有用,只有色散部分沒有修正,請問 SONY 的鏡頭給別家的機身用還可以有數位修正變形功能嗎?
對我而言,20mm餅乾鏡無論在體積跟畫質上與低光源攝影都取得很好的平衡,畫質首選毋庸置疑,即使P家高iso處理比較普通,但大光圈卻也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回頭看以前用小DC拍的照片...簡直不能比...
論機身等級跟功能,NEX應該是高出m4/3一個等級(片幅),一般都預期sony可以發揮出應有的畫質表現,只可惜出師不利...敗在鏡頭跟操控便利上..讓NEX的價值一下子偏到一邊去,或許這就是讓人說嘴不完的地方,sony應該更用心去取得這方面的平衡才是,我相信m4/3系統也是為了取得某種平衡才問世的。
sony一定可以做出驚人的鏡頭,但是一想到售價可以壓到多低我就冒冷汗...說真的..P家除了kit鏡...其他鏡頭都讓入門單眼者3思..
在NEX還沒確定推出令人期待的鏡頭之前,我傾向跟人推薦20mm這顆鏡頭或14-45mm配m4/3系統。我想等到sony推出有口碑的新鏡時,NEX的下一代應該也要出了,所以我不建議為了等不確定的新鏡而先入手NEX..(我也希望P家快點出傳說中12-75mm...但...各位覺得還要等多久這個希望才會成真呢?)
期待NEX-9..期待G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