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PK評比-sony 16mm/F2.8 v.s. panasonic 20mm/F1.7 (解釋銳利度與色像差之間的關係)

M4/3如為何不能用數位修正,如果不用數位修正那一顆鏡頭要做多大呢???

為了縮小體積只好犧牲一點光學,而犧牲光學的部份份再靠數位來補足,接著得到的成果是好的,那就對了不是嗎?
Wang93SC wrote:
再者個人也不太同意NEX比M4/3輕便,

我也不覺得NEX比M43輕便, 半斤八兩.

有沒有人覺得, NEX加掛那個小閃燈後, 看起來真像超合金組合金鋼?
kikali wrote:
沒錯...

但對於一些常在室內或是昏暗場合拍照的人

或許高ISO強悍才是對於他們最輕鬆拍照的方式....
...(恕刪)


還有光圈要夠大(F2.8 還太小)

NEX 目前高ISO與光圈都還不夠格


Gotik666 wrote:
實在不覺得SONY有什麼不可取的!
SONY讓一顆4000塊的鏡頭忠實呈現出他應該有的表現
這, 有什麼不可取的?

反倒是Panasonic一開始不明講這顆單價過萬元的鏡頭, 有作過機身修正
非得要用戶轉接到O牌機身上, 拍出原形畢露的真相, 揭露20/1.7的本質
這才是真正不可取!...(恕刪)


16mm F2.8 這支零售價格是 249.99 美金啊,可不是什麼 4000 台灣錢的鏡頭。
sony style

用 kit 價減掉機身價格來算鏡頭價格的話也可以說 20mm F1.7 只要 8000 台灣錢啊...XD

Panasonic 為何要對其他家的用戶說明自己的鏡頭,這就跟 N C 兩家不需為副廠鏡頭的成像負責一樣吧。再說 P 家鏡接 O 家機身,變形修正依然有用,只有色散部分沒有修正,請問 SONY 的鏡頭給別家的機身用還可以有數位修正變形功能嗎?
echoesvet wrote:
還有光圈要夠大(F2.8 還太小)


這是沒錯啦,和F1.7差了不少

我E-P1接20/1.7

曝光傾向+0.3EV、且以E-PX的auto ISO有偏高傾向來說

絕大多數室內照ISO都還不會開超過640,景深也不會過淺,實在是非常讓人有信心的鏡頭


而NEX-3配餅乾鏡常常要開到ISO 1600...好在高ISO好些....

不過如果都以變焦KIT的F3.5~5.6來說,NEX的高ISO就比較吃香了

jakyou wrote:
16mm F2.8 ...(恕刪)

沒有人會花近萬來買canon nikon sony pentax的18-55吧

jakyou wrote:


16mm F2....(恕刪)


中肯

扣一扣定焦鏡
nex3單機身不過是8xxx元
而gf1單機身要16xxx元
這樣比較好比嗎
smithson wrote:
nex3單機身不過是8xxx元
而gf1單機身要16xxx元


路過~~~
意思是兩台性能剛好符合其價格嗎?

pyh wrote:


路過~~~
意思...(恕刪)


差不多
一個是物有所值
一個是物超所值
買哪個都不吃虧.....


其實只要想,這個相機對你而言夠不夠用,很多東西都是有一好沒兩好,專攻某些領域總會有些得失,這時就是看你經不經得起這種得失。

對我而言,20mm餅乾鏡無論在體積跟畫質上與低光源攝影都取得很好的平衡,畫質首選毋庸置疑,即使P家高iso處理比較普通,但大光圈卻也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回頭看以前用小DC拍的照片...簡直不能比...

論機身等級跟功能,NEX應該是高出m4/3一個等級(片幅),一般都預期sony可以發揮出應有的畫質表現,只可惜出師不利...敗在鏡頭跟操控便利上..讓NEX的價值一下子偏到一邊去,或許這就是讓人說嘴不完的地方,sony應該更用心去取得這方面的平衡才是,我相信m4/3系統也是為了取得某種平衡才問世的。

sony一定可以做出驚人的鏡頭,但是一想到售價可以壓到多低我就冒冷汗...說真的..P家除了kit鏡...其他鏡頭都讓入門單眼者3思..
在NEX還沒確定推出令人期待的鏡頭之前,我傾向跟人推薦20mm這顆鏡頭或14-45mm配m4/3系統。我想等到sony推出有口碑的新鏡時,NEX的下一代應該也要出了,所以我不建議為了等不確定的新鏡而先入手NEX..(我也希望P家快點出傳說中12-75mm...但...各位覺得還要等多久這個希望才會成真呢?)

期待NEX-9..期待GF-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