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拿500d太重了!想換輕巧單眼!GF2&NEX5那台比較適合拍小朋友?


J.J.player wrote:


不好意思上篇編輯...(恕刪)


對單眼我還算是新手
感光體密度我是第一次聽到
這個對拍照有什麼影響嗎?

還有你的紙上談兵蠻厲害低

panypan wrote:
聽你在瞎掰
你是有用過喔?還是你用過但是手點不準?


那位說的那理由好像看到很多人都在說,尤其是某牌用戶。

相信等NEX加上觸控後,一定會大打廣告,用戶也會聲稱觸控只有S做最好,觸控真棒。

阿轟 wrote:
對單眼我還算是新手感...(恕刪)


那意思主要還是說雖然感光元件小一點
但是因為感光元件密度高
畫質不會比較差
影響的還是取景跟景深~~

我覺得都上1000萬象素以上了
只要鏡頭品質好
應該畫質都差不了太多
從來也不覺得M4/3畫質比較差
基本上我覺得跟APSC差異不大
所以我才賣掉A300
幹嘛選重的...

另外我很喜歡SONY的相機
至少都有想要走出不同的路線
特點我也喜歡
不過M4/3走更大一步
更表現出"全數位"相機的理念~~

http://panysgood.blogspot.com/

panypan wrote:

那意思主要還是...(恕刪)


所以以其中一台相機為例(假設GF2好了)
用相機上的最高像素1306 萬拍照會比中間600萬拍照
照片畫質會比較好的意思嗎?
我以為只有照片大小的差別而已....

sammi0422 wrote:
現在是拿CANON ...(恕刪)

看你常不常夜拍
若重視夜拍畫質 建議nex
感光元件密度高 不是容易產生熱雜訊影響畫質嗎

而且景深似乎跟片幅大小無關喔
記得像素密度高不一定好,反而容易增加噪點..

你可以再算算全幅機的像素密度,全幅會比M4/3畫質差嗎?


panypan wrote:
那意思主要還是說雖然...(恕刪)


我剛開始也是覺得這樣子,而且很容易就滿足了!!! 我之前使用的是 奧林趴斯的 C4000後來升級到 FZ-50,後來有天爬文看到某篇文章 (忘記哪一篇了,中間提到感光體密度問題!!!) 然後我真正的把 FZ-50的相片放大到 1:1 (也就是Office附贈的免費軟體 Picture Manager 100%) 時發現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感光體的密度會讓相片在成為 1:1 觀看時顯得更加的細膩~~~

我使用這個概念以後,看完以前拍的相片,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真的!!! 真的有差!!! 我記得這篇文章好像是在探討 FF 跟 APS-C兩個感光體的優劣,發現這個問題!!!

另外當然ISO設死為100跟光圈維持在 4.0~5.6 之間會有所改善,可素萬一要開大光圈表現淺景深時,放大到1:1的畫質真的會吐血!!!

~~~以上個人經驗~~~
geneliaw wrote:
記得像素密度高不一定...(恕刪)


這一點我不反駁~~~因為那時候就是想要換相機,所以參考 APS-C FF 跟 M4/3,其中也有談到為什麼 FF的密度要選擇那樣的比 APS-C低,如果沒記錯應該是 CMOS在這麼大的篇幅,感光元件的各感光體的密度如果太近,目前的技術會產生不良雜訊,可能要等一陣子過後看看能不能克服技術。 (這篇文章有提到APS-C最大的畫數也是這樣子了!!!應該未來也無法突破,搞不好大家會開始轉移焦點都來多核心處理器!!) 就像是電腦!!!

APS-C 跟 M4/3的面積都算小(比起FF來說),當然如果從感光體密度角度切入,我個人覺得M4/3的技術是大於APS-C的!! 至於為什麼APS-C的密度無法突破,我想可能還是雜訊議制的問題,更何況 SONY主打的這個感光體屬於高感度的,應該對於雜訊的要求比較高!!!

這一點我在爬其他品牌的文章時有看到只是忘記哪一篇了!!!
----------------------------------------------------------
還有GH2目前是三核心,M4/3感光體的畫數極限!!! 我想如果你把它放大到 1:1 GH2的畫質真的會比 GF2或者是 NEX還漂亮!!! (這是我先前比較所有大大的相片的心得!!)

GF2如果你使用我上面的 1:1觀點慢慢品味相片你會發現,相片的邊邊會有失真或者是小小的雜訊!! 連NEX拍出來的也是唷!! 我說的是到可以放原檔案大小的那個 Fl~~(忘記全名了!!! 反正可以放大相片的那個網站!!)

所以比較APS-C FF M4/3 以後其實我中意的是GH2!!! 目前努力存錢中!!!!理由很簡單 效果放大以後還算滿意
第二 輕 第三 鏡頭跟萊卡合作!!!

還有以上個人觀點不喜歡 SONY 太"匠氣"了!!! 純商人主義!!!

~~~以上個人淺見~~~

J.J.player wrote:
看起來好像是Sony的有效畫畫數 1420萬畫數勝出,不過仔細跟他算了一下,會發現魔鬼在細節裡
SONY是 23.4 x 15.6 mm = 365.04/14200000=0.0000357
國際牌是17.3 x 13.0 mm = 224.9/12100000 = 0.0000185
就Panasonic GF-2而言,感光體密度勝出,足足比Sony要細膩許多,就單純規格來說雖然Sony是APS-C看來比 M4/3,不過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感光體密度!!...(恕刪)


此點的計算方式我抱著保留的態度,一般DC才1/1.6英吋,畫素都破千萬,那不就代表DC或者感光元件越小越好,
一般都是CCD或CMOS越大越好,這種計算方式好像有點奇怪。用過傳統單眼的也就是習慣手動對焦,也喜歡使用老鏡可選擇NEX因為CMOS較大,老鏡焦段都較長,乘1.5倍勉強可以使用,乘以2倍就有點過長,且習慣使用手動對焦操作性能就不需要求太多。習慣自動對焦不太用老鏡的建議就使用GF2,因為GF2的操作性能取勝尤其自動對焦方面,真的有其優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