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sox wrote:
感謝大家的建議,原...(恕刪)

眼球如何容下50mm距離?
幾個觀念需要修正

1.一般鏡頭或放大鏡可以利用移動來改變像距,而眼睛是無法移動,所以眼睛是變焦鏡,是隨著物距變化而改變焦距,大約近距離焦距為17mm。


攝影鏡頭焦距是從主點(H)到焦點(F)來計算,廠商規格是定義無限遠時的焦距。








2.雖然用焦距來談廣角、標準等,但實際談得是<視角>,但是視角是和投影面與焦距都有關係。
135系統因為片幅小,同樣視角對應焦距就很小,不易手震,且機身體積小易於隨手街拍,使得擴及一般民眾就類似手機一樣!
所以才會出現習慣性把135系統的焦距與視角關係作為基準,並不是135是攝影基準。



像大型相機的標準鏡頭150mm畫面就像下面








3.人眼的視角是可以相當廣,只是投影在視網膜上面的影像靈敏度是落差極大,只有中央區塊是清晰,但是在視覺上感受範圍是很寬廣。
所以一般所謂標準鏡頭,並不是等於人眼視角。

他是從投影面而來,也就是當你焦距=投影面對角線長度,那你拍到的畫面就會相當你眼精看到畫面再加上一個框框!


像PENTAX就是43mm為標準鏡頭,如果你用標準鏡頭來接圖,那拍出來的畫面就是會相當你眼裡看到畫面。








所以並不是你買135系統全片幅就可以解決人眼和攝影畫面落差的問題


大片幅是在於起始投影在感光元件上的光學影像較大而失真壓縮較小,這個也是雖然小片幅可以做到均勻與高解析力的鏡頭,但是會有種感光元件跟不上鏡頭感覺。

只是太大片幅在同樣視角焦距過長,即使機身體積可以縮小,但是先天震動問題將使得用途縮小,這個是大型相機幾乎必伴隨腳架而難以生活隨拍,也是135系統能夠後面主控許多市場原因。




哦....好像看不懂啊,這篇可能要花我很長一段時間去吸收了,

whitesox wrote:
哦....好像看不...(恕刪)


嗯,我也看不懂。反正人眼看到的與相機看到的一定不同,直覺的以為跟鏡頭及機身沒有很大的關連。單純是物距、拍攝角度及構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