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YS wrote:5 bay現在還是很...(恕刪) 因為我不喜歡很多硬碟零散所以就..........只好敗下去,資料無價錢再賺就有您那種方式也不錯,不過怕nas貴至少買台ups以防電壓不穩和突然停電我比較膽小,nas做raid6還一定接在不斷電系統上光資料儲存就流不少血汗錢照片現在想要不要花點小錢升級flicker給他當做照片的異地備援
Tony愛運動 wrote:熱度與銷量影響後續機...(恕刪) 我必須說資源對一台相機的「價值」影響不大縱然冷門的機子沒有那麼多的週邊資源,沒有該有的銷量和熱度它仍然還是有價值存在不然為什麼現在拍立得還是有人在用?再者拿機身大小的比較和鏡頭大小的比較做反駁,並沒有多大意義不然反過來好了拿GF5配14-140mm或100-300mm然後說「GF5做再怎麼小,配上面兩顆鏡頭不是違反M4/3的宗旨嗎?」這樣的話請問跟上面的「就算鏡頭再怎麼小,配上GH3還不是違反M4/3的宗旨」有什麼兩樣?然後我並沒有說機身變大就是好我是說M4/3當初的訴求,絕對不是只有輕量化而已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這句話P家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他們做M4/3的訴求是「在畫質與體積上做一個平衡」而我會在後面加上一句:「在操控上也保持良好的表現」如果體積做小,但畫質卻沒有維持一定的平衡那優勢就只是小巧而已那體積變小,畫質也OK但操控性變差了那我還是覺得沒有符合M4/3的宗旨我是個注重操控性的人坦白說E-M5確實也很吸引我但當我看到實機,握過它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做那麼小,又沒有好蒙皮可以握,要怎麼拍呀?」一句操控性的質疑就把E-M5給移出考慮名單了什麼後面高ISO再好、防手震再強都不考慮如果連操控性都無法駕馭得好,我為什麼要買來折磨我自己?E-M5功能有沒有比GH3齊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GH3會做大,是為了放更多的實體按鈕上去你看GH3光Fn鍵就有5顆,再加上WB、ISO、EV補償等我自個認為他這樣做大是為了在操控上提供更直覺的操作如果你看過01對GH3的評測文,或許多多少少會感覺得到P家在GH3下的功夫~而且我自己也去把玩過GH3試玩下來,我才知道GH3的操控是適合我的當然,它對很多人來說,是變大的M4/3也許不會注意到在操控上的體驗,究竟是不是適合自己至於E-M5,它確實是台好機只是我真的不是很喜歡握著它拍照的手感所以誰比誰受歡迎,對我來說也沒有多大意義至於DV...老實說同樣的預算,要買到好DV很困難不信的話可以問問VG10的售價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但是別忘了,全幅後面的鏡頭群,在相同或相似的焦段下,有哪一顆鏡頭是比M4/3還輕還小的?為了一個全幅的畫質,買下那些現在看來會用到,之後未必會用到的鏡頭 「買下那些現在看來會用到,之後未必會用到的鏡頭」會嗎?24-105一支就能玩很久了呀反觀M4/3呢?
看你的回覆之後,知道對你沒意義;然而對其他人有意義就好,畢竟相機不可能只有你這類型的使用者.至於雙機流真的超沒意義,也不明白你舉一個VG10幹嘛?因為它更大,更貴?那其他更小,更便宜的機子呢?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我必須說資源對一台相...(恕刪)
對於專業錄影來說體積變大一點反而是好事, 畢竟連接還有按鈕就方便多了, 價格的話相機其實佔整體價格不是很重的比例, 周邊加一加也能購買部車了反正會買的還是會買,不買的看戲/等降價/打炮等不過目前錄影GH2還是很超值, 像這部影片不少人以為是用RED錄的按這裡檢視網頁http://www.rottentomatoes.com/m/upstream_color/
tagahu_1 wrote:如果要獨立收音應該是...(恕刪) 所以我說的是"要用耳機監聽"的情形下,GH2沒有耳機輸出孔啊...另外,要看收音的對象是什麼,如果是訪談,就算是一般的領夾式麥克風加Zoom H1,距離受訪者只要夠近,效果一樣很不錯收環境音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