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廈門工廠, YouTube上的

etonline wrote:
不過 PDAF 在特定光線情況下的確有問題,畢竟是在 CMOS 上選幾個像素做對焦


由於PDAF畫素並不用於影像擷取,使得這種排列可能在靜止影像上產生一條明顯的線。另一方面,採用分散的模式雖然易於校正影像誤差,但更大的畫素間距可能導致無法對焦,也無法使用子採樣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擾動效應意味著PDAF畫素可能讓相鄰影像擷取畫素的響應失真達30%,這將會影響缺陷校正的程度。

為了確保PDAF的性能令人滿意,還必須考慮幾個因素。光學模糊比通常比觀察到的相位差更高九倍,這意味著人眼可以檢測聚焦誤差,即使相位檢測畫素輸出更加匹配。鏡頭效果也為對焦帶來挑戰:焦點位移通常大於畫素相位差20倍。這些影響需要對於PDAF畫素響應極其準確地解析,才能實現靈敏可靠的對焦。

PDAF感測器也對顏色敏感、與位置相關,而且可能易於受到光學誤差影響。必須運用特別的校正,例如鏡頭陰影和自適應校正,才能克服這些影響。

以上擷取自電子工程專輯

光學模糊比通常比觀察到的相位差更高九倍,這意味著人眼可以檢測聚焦誤差,即使相位檢測畫素輸出更加匹配。

上面這句或許可以解釋DSLR的焦點偏移現象,變成要使用OFFSET值來修正,PDAF也會有這樣現象,不過好像沒看到無反用家反應焦點偏移
Wahaha214 wrote:
懶得知道我做了甚麼何必又費心來針對我回文,這裡我沒設任何人黑名單,我不像你,設了我黑名單還持續關注我,我提到風度問題就是在講這個,我不是明星,別追我了
這是個民主社會,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誰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民主社會本來就有多元聲音,認不認同是個人自由

所以你容不下我的聲音不是嗎?
講到後來拼命秀你的個人經歷,無非是想說服我,可惜我不會去看也不會回
我只在乎你有沒有就我的問題進行回答,你丟了這麼多東西出來結果沒一個回答到我的問題
連個GX1錄影有沒有AVCHD 30P的小問題你都不回答,那我要問誰?
Wahaha214 wrote:
要擁有產品才有資格去分析問題? 是嗎?
是不是這樣留給大家去評斷吧
我沒說14-140這支怎樣,我只說可能造成問題的原因有哪些,然後你的回文就是暗示我沒有這支鏡頭所以沒資格分析
不然麻煩你說說我遇到的3支12-35 2.8的光學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可能又要回我你沒那個義務...OOOXXX的或是懶得理我,那我是不是能解釋成你在逃避我?? 就像我當時約你出來驗證假對焦一樣

你的態度就是有問題就鑽牛角尖的認為一定有問題,然後別人說他的狀況都沒問題你就跳針說一定有問題
都幾年了?還是一樣死性不改
你不是說有去跟官方反應過?後來呢?問題解決了嗎?還是繼續存在?
14-140mm這顆便宜的鏡頭不去入手反而才有問題吧,都有3顆12-35mm,為什麼沒看你拿出來過?
就算礙於什麼原因不去入手,總有借來用過吧?還是連這件事都做不到?
你質問我遇到的3顆12-35mm光學問題是怎麼回事,後來我也借12-35mm來用過了,但我想遇到你說的問題卻遇不到呢,怎麼會這樣呢?
Wahaha214 wrote:
那些PO文如果我沒回那後面的回文是怎麼回事?? 不就是沒得到你滿意的答案所以你覺得沒回,跟某些媒體斷章取義相同,至於另外一位仁兄,我明確的提到AI AF要搭配類神經網路,AI只有思考沒有學習,我的回文裡面都寫得很清楚,他說我不懂,不懂就不懂,他高興就好

對,你也高興就好,那我的問題呢?過了4年還是還是沒有回答我
你就是在繞圈圈打轉,然後以為這樣就沒事了
Wahaha214 wrote:
還有你說4年多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麻煩你提出知道的人百分比是占多少,不好意思,我只是學一下另外一位與你同立場的先生),是這樣嗎? 還是有人不知道啊,假對焦就是,不然那位香港網友何必拿他的機器用我的測試條件去測試而且重現出來,依這點那我是不是要扣你自圓其說的帽子?
我是沒在這裡看到很多討論關於假對焦的文,不過你又要說別人都沒有只有我會遇到,不管怎樣你都可以拿來說,這不就和政客差不多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我的影片去測試你手上的S1與S5會不會出現相同問題,尤其遇到大量點光源如LED燈陣列的狀況

牛頭不對馬嘴...我在講2017年鏡頭快門微焦的事,你扯2021年的假對焦
這4年多來,你到底懂不懂這兩者的差別?
如果不懂,最好還是別扯在一起講,快門微震已經討論到快爛了,我甚至後來拿了傳說中快門最會震的GX8來拍拍看,而且也已經得證搭配這台就容易出現的快門微震的現象了
假對焦是你說的,事實上是CDAF的特性使然,原因我在以前的回覆、上面的留言都講過了,問我知道的人百分比多少,那我4年多前問你一樣的問題你要不要先回答?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5177732&p=2#64808413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5177732&p=4
Wahaha214 wrote:
至於吹毛求疵,我拿出證據證明有問題叫做吹毛求疵? 那PO這篇文的先生你要不要攻擊一下? 還是你要說這鏡頭沒多少錢就別要求那麼多了?

https://yhshih718.wordpress.com/2019/03/13/panasonic-lumix-20mm-f1-7-gf9-%e7%b0%a1%e5%96%ae%e6%b8%ac%e8%a9%a6/?unapproved=858&moderation-hash=d75f1f35a7f21936a39e7985f0dee9ac#comment-858

這個4年前大家都知道嗎? 我本人是不知道啦

先生,這個連結是2019年的連結,跟我提的2017年連結是什麼關係?時空穿越嗎?
文章與留言也只提到GF9、G6、G7、E-M10、20mm,通篇沒提到我提過的GX8與14-140mm
你是想類推到所有機種都會有這個問題是不是?
左邊清楚右邊糊的疑慮我自己拿出14-140mm來測試過了,其他鏡頭中我也拿少數幾顆拍過若干張照片
論照片量我沒專業的你多,但是不知道是有受到眷顧還是怎樣,我怎麼拍都拍不出左邊清楚右邊糊的照片
12-35mm也借來拍過幾張,也找不到你說的那樣情形,我已經盡量排除我木眼或鏡頭機身設定沒設好的狀況
連會造成光軸偏移的機會都直接避開掉了,剩下唯一的機會就是出廠的品管沒有弄好
但很可惜,我的鏡頭群裡大概是品管太好,都沒出現這個機會

如果你覺得左邊清楚右邊糊是個大災情,儘管去宣傳,會不會有人信我才不會理
我只會用照片說話

Wahaha214 wrote:

任何人都可以來這邊PO文PO自己拍的照片和影片,麻煩別把這裡當成是你的資產

我有來這裡PO照片和影片的權利與自由,目前我還是松下的用戶,我有資格來這邊PO照片影片,你不喜歡看就別看,我也沒強迫你看不是嗎??

現在是要比自己對品牌忠誠度是嗎?
我自己也是松下的用戶,我還有GF1、已退役的GH3、GX8、G95與14-45mm、14-140mmⅡ、14mm f2.5、8-18mm、25mm f1.7,未來會考慮15mm f1.7、12-60mm、10-25mm f1.7、50-200mm 等鏡頭
論資產我沒有比你多,但我也有PO照片與影片的自由,不是只有你,你說得好像只有你能這樣做,其他人的感受你在乎過嗎?
從一開始你就專挑缺點來說,這我沒什麼意見
然而當別人反過來質疑你的時候,你就拿你的經歷當擋箭牌,然後跳針說這問題非常嚴重
廢話,光看你的論述與照片好像真的很嚴重,誰不知道?

但是你到後來連快門微震都搞不清楚,然後回了文被指正、貼了圖被指正後只說了那張圖容易誤解
除了那位a大佬,還有t大佬也出面指正,其他人跳出來指正,然後你做了什麼讓對方服氣的事嗎?
至少我沒有看到,你除了回一堆廢話後躲起來不回應外,我還是沒看到
你只有說你自己的經歷,然後一口咬定你抓到的問題很嚴重,然後就沒了
這件事隨著時間流逝,已經沒人記得,但我記憶力特別好,就是不會忘記你做過什麼事

結果現在又提假對焦拿香港網友來救援,我不知道那位網友和你交情有多深,但我也有看過香港另一位網友的測試

他的評論裡面,沒看到假對焦三個字
你所謂的香港網友,不知道和我貼出來的那位網友是不是同一人
但我已經用影片證明他沒有提到,現在你要不要拿你那位香港網友的影片來救援隨便你
誰對誰錯,自有時間證明,不需一直強調自己的資歷
再強調一次,我只會在乎你有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你其他回覆我都會直接略過
看不懂我也
bruce0l
在ptt他也很有名 言論完全一至 不承認罷了 不需要與他繼續爭執了 熄熄火 光是自己說的市佔率死都拿不出資料 我也去電視台看過不少人用panasonic 甚至14-140mmii 又怎麼說呢?
所以你容不下我的聲音不是嗎?
講到後來拼命秀你的個人經歷,無非是想說服我,可惜我不會去看也不會回
我只在乎你有沒有就我的問題進行回答,你丟了這麼多東西出來結果沒一個回答到我的問題
連個GX1錄影有沒有AVCHD 30P的小問題你都不回答,那我要問誰?

我如果容不下你的聲音又何必回你,直接無視你就好了,至少我沒設定任何人進入黑名單,就是因為我容得下任何人的聲音,只是同不同意認不認同而已
我跟你沒關係,但是你似乎很恨我,GX1的錄影有人在問規格,我規格說錯,你後來說了正確的規格,後續我就沒必要再回,如此而已


你的態度就是有問題就鑽牛角尖的認為一定有問題,然後別人說他的狀況都沒問題你就跳針說一定有問題
都幾年了?還是一樣死性不改
你不是說有去跟官方反應過?後來呢?問題解決了嗎?還是繼續存在?

問題沒解決繼續存在,這我早PO過了,既然你這麼愛針對我怎不把後續的PO文繼續看仔細點。我就是比較鑽牛角尖,因為職業病,不然我幹嘛交代我的資歷

14-140mm這顆便宜的鏡頭不去入手反而才有問題吧,都有3顆12-35mm,為什麼沒看你拿出來過?
就算礙於什麼原因不去入手,總有借來用過吧?還是連這件事都做不到?
你質問我遇到的3顆12-35mm光學問題是怎麼回事,後來我也借12-35mm來用過了,但我想遇到你說的問題卻遇不到呢,怎麼會這樣呢?

3顆12-35的EXIF與鏡頭序號我有貼在PO文裡,用照片呈現,回到前面的議題,重點是我的回文你還是只會對章取義
你沒遇到你運氣好,我運氣很差,如此而已,而且我也講得很明,如果產品都不會有問題就不需要保固
至於14-140要不要入手跟當時的議題根本無關,我也沒必要入手,所以請不要離題


對,你也高興就好,那我的問題呢?過了4年還是還是沒有回答我
你就是在繞圈圈打轉,然後以為這樣就沒事了

又回到前面的議題,只要你覺得不滿意的都不是回答??

牛頭不對馬嘴...我在講2017年鏡頭快門微焦的事,你扯2021年的假對焦
這4年多來,你到底懂不懂這兩者的差別?
如果不懂,最好還是別扯在一起講,快門微震已經討論到快爛了,我甚至後來拿了傳說中快門最會震的GX8來拍拍看,而且也已經得證搭配這台就容易出現的快門微震的現象了
假對焦是你說的,事實上是CDAF的特性使然,原因我在以前的回覆、上面的留言都講過了,問我知道的人百分比多少,那我4年多前問你一樣的問題你要不要先回答?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5177732&p=2#64808413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5177732&p=4

快門微震是你在有人提出14-140出問題的PO文中你的回覆,你懷疑快門微震,我沒主張與懷疑是快門微震
而且快門微震我也不是沒遇過,GX1搭配14-15電動變焦就會出現,G6不開電子快門拍也會出現,出現的狀況是影響整張照片不會是局部,快門微震也與使用MF和AF無關
反正你都貼連結了,我怎麼回的裡面都有


先生,這個連結是2019年的連結,跟我提的2017年連結是什麼關係?時空穿越嗎?
文章與留言也只提到GF9、G6、G7、E-M10、20mm,通篇沒提到我提過的GX8與14-140mm
你是想類推到所有機種都會有這個問題是不是?
左邊清楚右邊糊的疑慮我自己拿出14-140mm來測試過了,其他鏡頭中我也拿少數幾顆拍過若干張照片
論照片量我沒專業的你多,但是不知道是有受到眷顧還是怎樣,我怎麼拍都拍不出左邊清楚右邊糊的照片
12-35mm也借來拍過幾張,也找不到你說的那樣情形,我已經盡量排除我木眼或鏡頭機身設定沒設好的狀況
連會造成光軸偏移的機會都直接避開掉了,剩下唯一的機會就是出廠的品管沒有弄好
但很可惜,我的鏡頭群裡大概是品管太好,都沒出現這個機會

那個連結很清楚地指明20這顆鏡頭,你扯GX8與14-140不是回到你攻擊我的的點上?? 我是不是能說你在鬼扯? 我在此篇的PO文完全沒提到你說的GX8與14-140上,是你在這裡硬扣上來的

如果你覺得左邊清楚右邊糊是個大災情,儘管去宣傳,會不會有人信我才不會理
我只會用照片說話

你用照片說話,那位先生也用照片說話啊,不是只有你才用照片說話,還是你要去掌他的嘴?


現在是要比自己對品牌忠誠度是嗎?
我自己也是松下的用戶,我還有GF1、已退役的GH3、GX8、G95與14-45mm、14-140mmⅡ、14mm f2.5、8-18mm、25mm f1.7,未來會考慮15mm f1.7、12-60mm、10-25mm f1.7、50-200mm 等鏡頭
論資產我沒有比你多,但我也有PO照片與影片的自由,不是只有你,你說得好像只有你能這樣做,其他人的感受你在乎過嗎?
從一開始你就專挑缺點來說,這我沒什麼意見
然而當別人反過來質疑你的時候,你就拿你的經歷當擋箭牌,然後跳針說這問題非常嚴重
廢話,光看你的論述與照片好像真的很嚴重,誰不知道?

嚴不嚴重各人接受程度不同,我覺得很嚴重不行嗎?? 我買O的45 1.8出現光軸偏移,有人看不出來,說我是不是太挑,但是其他人看了也是不能接受,所以你要一起去罵其他不能接受的人嗎?

但是你到後來連快門微震都搞不清楚,然後回了文被指正、貼了圖被指正後只說了那張圖容易誤解
除了那位a大佬,還有t大佬也出面指正,其他人跳出來指正,然後你做了什麼讓對方服氣的事嗎?
至少我沒有看到,你除了回一堆廢話後躲起來不回應外,我還是沒看到
你只有說你自己的經歷,然後一口咬定你抓到的問題很嚴重,然後就沒了
這件事隨著時間流逝,已經沒人記得,但我記憶力特別好,就是不會忘記你做過什麼事

所以你只會記這個? 我快門微震搞不清楚?? 前面回你了,老實說我本來也不知道,也是在這邊看到PO文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是在你指的事件之前),想說我手怎可能那麼殘快門用1/125了還是用14mm端照片還像手震那樣,用的組合就是GX1和14-45電動變焦鏡


結果現在又提假對焦拿香港網友來救援,我不知道那位網友和你交情有多深,但我也有看過香港另一位網友的測試

他的評論裡面,沒看到假對焦三個字
你所謂的香港網友,不知道和我貼出來的那位網友是不是同一人
但我已經用影片證明他沒有提到,現在你要不要拿你那位香港網友的影片來救援隨便你
誰對誰錯,自有時間證明,不需一直強調自己的資歷
再強調一次,我只會在乎你有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你其他回覆我都會直接略過

當然不是影片這一位,你可能又要說沒影片啦是我在亂說,你這麼愛關注我麻煩你去仔細爬文就能得到答案
先聲明我和那位網友沒交情
這影片只是一般對焦比較測試又不是我之前貼的那種測試,測試條件就不同了,然後你直接下結論說沒遇到假對焦,是在打煙霧彈嗎? 那我是不是也能這樣說,我只在乎你有沒回答到我的問題,在此回你,沒有


至於12-35 2.8的問題,在這邊回你啦,日本人直接回答我說你去買萊松的鏡頭就沒有了,意思就是叫我去用12-60 2.8-4就不會遇到這問題,我想想這還真不負責任,12-35 2.8已經算是松下頂級系列的鏡頭,回到之前我的回文,如果一台無反機身賣我5千台幣有問題BUG一堆我認了,問題是這顆鏡頭可不是便宜鏡耶,如果這顆賣我5千台幣說真的我也摸摸鼻子認了
手上有S1和S5的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測試看看會不會假對焦,找有LED群的場所,對焦框涵蓋這些LED然後使用AFS拍10張照片,每張都要重新對焦才拍,看看會不會遇到,如果沒有的話恭喜你,松下把這問題解決了


https://www.dpreview.com/sample-galleries/4993293251/panasonic-12-60mm-f2-8-4-0-sample-gallery/2675857780

自己下載回去放大看,注意最左邊與最右邊再去比較中間就知道不平均的狀況,焦段31mm光圈5.6,DPREVIEW的照片,別再說是我自己亂編亂唬爛,對照片有疑慮去找DPREVIEW或是松下,別來找我,因為照片不是我拍的
我的12-35狀況類似,只是更嚴重


本來大家討論的好好的你就要來討戰,我31樓說到我去反應假對焦問題後你就出來對我543,假對焦又怎樣,這就是事實啊,你自己上一篇回文也承認了,但是你卻又攻擊我說別人都沒遇到只有我會遇到? 這不是自相矛盾??

我沒說過12-35 2.8所有鏡頭都有此問題,如果我這樣說你們來批我武斷我接受,在我的立場,只要有出現過問題就是有問題,再來就看這問題出現的機率有多高
就算出現機率只有1%也是有問題



你有的8-18光軸偏移似乎還不少

留意8-18有不少bad copy
可以google一下8-18mm decentered / 光軸偏移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5609480

Jonathan Usher wrote:

Yes, tried it with IBIS on and off. And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copies of the lens too. I just posted a full size image from a different copy of the lens as another example. It's worst at 14mm. Maybe try yours at 14mm f/4.0 and see? I guess another thing I could do is take say 10 images at that focal length/aperture and see if they all have the problem or only some of them do.

It almost seems to me as if around 13-14-15mm there is suddenly some sort of play/decentering due to lens element movement, and it rectifies by 16-18mm. I'm at a bit of a loss to think what else it could be, though it would be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the same copies of lenses on a Panasonic body - but I don't have one!

Jonathan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thread/4169821?page=3


Cons: Sample Variations! TEST YOUR SAMPLE. Only the 3rd one was really sharp. This is why I went for 4 rather than 5 stars. Exactly 9 mm shows a significant drop in sharpness (not 8 not 10) - crop your photos from 8 mm if you need 9.

Pros: The 3rd sample shows very good zoom sharpness all over the frame at all apertures and all focal lengths.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f/2.8 and f/4 at 8 mm except for vignetting. I cannot confirm lenstip nor other users in any significant drop of sharpness in any situation apart from exactly 9 mm. Only primes can slightly and partly outperform this lens. Way better than Olympus 9-18 f/4-5.6. Very good video capability: Smooth, silent and reactive AF, almost parafocal behaviour. Very good build quality. 2 stacked thin filters possible. Vignetting clearly better than average.


Summary: Apart from annoying decentered samples and if you can get a good one: This is an excellent extreme zoom lens and absolutely worth the price.

https://www.lenstip.com/1461-Panasonic_Leica_DG_Vario-Elmarit_8-18_mm_f_2.8-4_ASPH.-lens_specifications.html

Summary: I had 4 (four!) samples from 4 different retailers. All showed obvoius decentering. Three were soft in the lower third of the frame from around 18 mm, the last one was soft on the right side at all focal lengths. There was no satisfying result up until f8.0. I gave it up and went for Olympus 12-40 f/2.8 which is a fine lens. As far as I could compare the sharper parts of the Leica with the Oly my impression was that the Oly is sharper in some situations and on the same level in others.

https://www.lenstip.com/1429-Panasonic_Leica_DG_Vario-Elmarit_12-60_mm_f_2.8-4_ASPH._POWER_O.I.S.-lens_specifications.html

連結麻煩點進去看一下,不要像攻擊我AI的那位仁兄只會說我丟一堆連結怎樣怎樣,放連結是要說明參考資料從哪出來的,就像論文後面列出的參考書目一樣

12-35 2.8的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post/63952722

這是組裝問題? 還是鏡筒變形問題? 天知道
Wahaha214 wrote:
上面這句或許可以解釋DSLR的焦點偏移現象,變成要使用OFFSET值來修正,PDAF也會有這樣現象,不過好像沒看到無反用家反應焦點偏移

據我淺薄的閱讀維基百科等級知識,用 PDAF 肯定是混合式對焦,最後要準焦的時候都是對比對焦才能精確

總之我只是想要說松下覺得 PDAF 破壞畫質也是沒說錯
搞不好他們 DFD 目前也是消費級純對比對焦第一快
可惜就是遇到 PDAF,猶如外星科技⋯⋯
snsevoltsuj
P家的反差對焦沒記錯的話,當初的確是世界首快(時代眼淚阿)
地圖上的流浪者
目前都是混合式對焦沒錯
etonline wrote:
據我淺薄的閱讀維基百(恕刪)


反差對焦精度是比相位對焦好的
別的系統不說,EM1MK2雖然速度快,但對焦精度還是差G9一點

反差對焦沒這麼不堪,舉凡現在各廠相機系統,
追焦/暗光位跟單點對焦都是依靠反差對焦

反差對焦缺點只是比相位對焦容易看見罷了,不是相位對焦就沒缺點
所以對焦一線梯隊的廠商都使用自家開發的混合對焦,汲取兩種對焦方式的優點

所以一定是比純反差對焦優秀,但松下把反差對焦做到這種程度也是非常厲害了

至於相位對焦會影響畫質,畢竟對焦點埋在感光元件中,在逆光時候尤其明顯,
畫面會出現橫條紋,在CANON的R機身上有看過,在我O家的機身上也有遇過
「初めての戀が終わる時」
各位版上大大請熄火. 請不要在我開的版吵架. 謝謝
地圖上的流浪者
你放心,接下來他所有回覆我一概無視,另外也抱歉傷了你的眼
etonline wrote:
據我淺薄的閱讀維基百科等級知識,用 PDAF 肯定是混合式對焦,最後要準焦的時候都是對比對焦才能精確


單指相位差對焦的話PDAF並不是混合式對焦,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片



CANON與SONY目前用的方式是把獨立的相位差檢測SENSOR合併到取像SENSOR內,如果使用傳統相位差對焦設計用在無反上面也可以,但是變成要有反光鏡,這種半透明反光鏡早就有使用過,EOS 1 RT就是,後來的SONY也有使用在A接環的機身過

下面是SONY的PDAF說明網頁

https://www.sony-semicon.co.jp/e/products/IS/mobile/technology.html

相位差檢測的好處是可以知道對焦該往無限遠跑還是最近對焦距離跑,對比式對焦沒有辦法,只能提高搜尋速度,有O家45 1.8的可以觀察這鏡頭在松下機身的對焦運作模式,使用這顆鏡頭對焦時你可以感覺到尋焦動作,會比使用松下的鏡頭明顯,因為要找出對比最強的點

至於相位差比較準還是對比式比較準,我自己使用的結果是只要準焦兩種方式都準,我是從結果論得出的(個人使用經驗),但是此結果牴觸我從電子工程專輯看到的資料,可以參考前面的PO文

至於混合式對焦會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來對焦,例如CANON HF-M400攝影機,這台使用對比式對焦加上一個簡易的雷射測距儀,如果用相位差對焦到一個程度再使用對比式對焦做一次對焦確認,這也是混合式對焦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18909

連結裡面的資料正不正確我不知道,就參考看看吧

SONY有HYBRID AF的應用,參考下面連結

https://www.sony.com.tw/zh/electronics/support/e-mount-body-ilce-7-series/articles/00020823

所以PDAF不是HYBRID AF

這裡有指出HYBRID AF的條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focus

In a hybrid autofocus system, focus is achieved by combining two or more methods, such as:

Active and passive methods
Phase detection and contrast measurement

這裡的主動式就是使用雷射或式紅外線與超音波來做對焦,早期的底片傻瓜機用的方式,目前的一些工業機台也會使用雷射來測量距離做對焦
被動式就是相位差與對比式對焦

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可以去看下面的連結,我不是會員所以看不到全部內容,IEEE的資料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326194

可以順便看這個

https://nofilmschool.com/sony-hybrid-autofocus-technology

Weir: Mirrorless technology or the way mirrorless camera work and operate represent an enormous advantage what cameras had to deal with in the past. Bringing the phase detection sensor to the image sensor was really one of the major breakthroughs from a hardware perspective. Without that most of these benefits would not be possible.

When phase detection was first developed in SLRs, it wasn’t done on the image sensor but separately. That wa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separated still cameras from video cameras and that separate sensor was prone to errors since the film plane and the focusing plane was not the same thing.
snsevoltsuj wrote:
反差對焦沒這麼不堪,舉凡現在各廠相機系統,
追焦/暗光位跟單點對焦都是依靠反差對焦


也不是說不堪,速度問題還有非常依賴DSP的運算能力,如果4K錄影對焦要做到快速與精準,DSP必須 "多" 處理每秒至少30張的8百萬畫素資料來做對焦運算,但是使用相位差對焦就不需要,要高速運算就表示要付出相對的電量與發出更多的熱,這對相機使用上非常不利,如果再往後推到8K錄影上就知道後果會如何

If the sensor is busy capturing the image, it’s not going to do a good job measuring phase or vice versa if it needs to be able to measure subject-to-camera distance many times per second as it does. It’s going to require throughput not only from the image sensor but the processor at prodigious rates. It's really a combination of the device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algorithm necessary to use the information to get it all done.

NFS: Phase detection is a big part of autofocus, but for Sony, so is contrast detection autofocus, which makes Sony’s Fast Hybrid AF. Was Hybrid the first thought for Sony from the start?

Weir: In video recording, before phase detection was brought to the image sensor itself, you could only manage contrast detection. I’d say about the same time phase detection was realized, so was Hybrid AF.

一樣從下面這連結來的

https://nofilmschool.com/sony-hybrid-autofocus-technology

對比式對焦在暗光位的確有優勢,只要把GAIN拉高就可以,但是還是有其極限
我自己用松下相機遇到夜景有強烈點光源時無法準焦,用LED裝飾的聖誕節燈飾也是,就是會假對焦,必須切換到PIN POINT對焦模式才有辦法對焦,但是使用CANON的DSLR時我會把對焦點對在點光源上面完成對焦
我沒O家沒相位差檢測的機身可以測,不知道O家有沒相同的毛病

可以順便參考這連結

https://petapixel.com/2018/10/16/camera-autofocus-systems-explained-phase-contrast-hybrid-dfd/

Wahaha214 wrote:
至於混合式對焦會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來對焦,例如CANON HF-M400攝影機,這台使用對比式對焦加上一個簡易的雷射測距儀,如果用相位差對焦到一個程度再使用對比式對焦做一次對焦確認,這也是混合式對焦

我就是指這件事情,因為你提到純相位對焦可能會移焦,的確現今無反(也就是PDAF做在CMOS上的)大家都是用純對比或是混合式對焦(相位+對比),沒有純相位吧

松下做的 DFD 就是想要避免對比對焦需要前後搜索這件事情,代價就是必須要先有鏡頭的 DFD 用數據,所以過轉接環接不支援的鏡就算能電子對焦,也不能發揮 DFD 的性能,這是題外話

我想表達的是松下說 PDAF 會影響畫質
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出 PDAF 的主因,不曉得
松下用戶可以安慰自己的就是至少沒有 PDAF 的逆光線條問題
地圖上的流浪者
這篇下面的推文有詳細的說明https://pttdigits.com/DSLR/1SP4LXc_
etonline wrote:
松下做的 DFD 就是想要避免對比對焦需要前後搜索這件事情,代價就是必須要先有鏡頭的 DFD 用數據,所以過轉接環接不支援的鏡就算能電子對焦,也不能發揮 DFD 的性能,這是題外話

DFD的原文是空間認識AF,依語意就是根據空間上的距離進行判斷並轉換成對焦資料


雖然都是日文,但有畫面示意多少能看得懂一些

另外,市面上除了P家以外,S家的A7s一二代也是純CDAF,直到三代才改用混合式AF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