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Panasonic不堪相機虧損 將相機業務整併至家電 Lumix系列該何去何從?

goe126 wrote:
首先,Panasonic跟Olympus並不是單純的競爭對手
反而比較像是相輔相成的合作夥伴
P家機身能接O家鏡,O家機身也能接P鏡
軟體還互相支援更新與數位修正
這使消費者在購買時有一種安心感
不需要把花的錢只賭在一家廠商上
讓買的人享有更龐大的鏡頭群
享受相互競爭下,相對優惠的價格
像我自己就是O家機身配兩顆P家鏡頭
現在P家跑了,只剩O家的話
那O家很可能也會蒙受其害,必須像富士一樣單打獨鬥
如果將來獲利因此降低甚至虧損
說不定也會收起來,結束從4/3到M4/3的時代...(恕刪)

說"OP兩家不是單純的競爭對手,反而比較像是相輔相成的合作夥伴"這我認同,"既合作又競爭、一起把市場大餅做大,對彼此有好處"這是商界常見,猶如"夜市、皮鞋街、電子街.."的集市概念。

不管Lumix系列今後如何,松下縮併消息定然減低消費者繼續投資Pana的意願---誰都怕自己的相機變成孤兒。但鏡頭壽命長,有"包袱性",坊間這麼多Pana鏡頭何去何從?要繼續用的話,誰是此利益的"想當然爾的接收者"?這不言自明。

所以由短期看,此新聞對O家絕對有利,這種有利是否會讓O家鬆一口氣,繼而放慢研發速度、稍微調高商品價格、鬆慢服務態度..呢?我是依據市場法則推想有可能,但實際表現還要繼續觀察。另從長期與大局來看,就如你所說的未必有利。首先,這消息有損"M4/3是最平衡相機方案"的形象,先挺不住市場壓力的竟然是M4/3之一的Pana;其次,單門獨市話題少,難炒作,只剩一家皮鞋店之後,就沒人來逛皮鞋街了,O家有其隱憂。

說到底,整個數位相機業沒人好過,大家都在苦撐與調整。如果松下不是因為電漿電視慘敗於液晶,傷勢嚴重退出市場,逼得公司不得不整併調整減少虧損,約只占1%的相機部門,就算不賺錢也應該可以"忍忍待春雨"的。因此,如果說P家相機部門是時乖命舛、非戰之罪可能較公平些。而O家如無其他"拖累",我相信M4/3還會存活很久的,頂多也就規模縮小一些,畢竟他有一個強力股東與策略夥伴--Sony。

在ki_min大大Sigma社長訪談一文中,社長山木和人先生曾提到:

Sony有感光元件的製造技術,所以就我們來看,毫無疑問的,Sony在未來將會是相機產業的最大玩家。感應器與鏡頭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東西都可以被供應商分食。我想在攝影的產業中,誰擁有了好的感光元件或鏡頭技術,誰就能夠存活下來。

這是一個著名鏡頭廠CEO的見解,應該有其分量與參考性。
在當前市場一片低迷氣象中,Sony最近敢不斷積極推出新機鏡、周全產品線,似乎不怕虧損加劇,應該也是著眼於將來性,憑著他感光元件市佔率的利潤,支持晶圓廠更新與技術研發速度,知道一二十年之後"竟是誰家之天下"。

大家都知道,FF鏡頭受限於光學與片幅大小,就是小不下來。這種"與方便性對幹"的現象,如何抗衡手機的誘惑?如想憑光學的進展去克服應該是難了(鏡片材料科學可以減重、但難縮小)。但或許將來有一天,以M4/3的片幅大小,就可以逼近今日A7R2的像素與ISO表現,那麼,憑M4/3的體積重量,就有機會與天下英雄爭鋒,甚至獨受青睞也難說,你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因為電子科技發展就是"常常出人意表",與光學物理迥然迴異。

O家有P家客源挹注,短期應該沒問題。長期只要熬過去,持續與Sony為策略夥伴,步進防震長處,來日仍有可為,千萬可別跟著沉了。




我覺得講的太嚴重了,說要賣要消失的都應該沒有的事。

簡單來說, AVC network 之前主導技術跟產品開發, Appliance社管銷售, 兩邊溝通不良導致產品定位混淆, 產品混亂, 銷售不振。(GX跟G系列重疊, GM系列插花, 且產品更替太快, 各系列系統功能重疊)

現在就是讓Appliance社管相機市場, 銷售, 技術, 產品一條龍, 去重整一下兩邊溝通混亂的問題, 讓市場需求跟產品技術推出有一致的策略, 重新振做一下...(當然要是過個兩年振作不起來的話, 還是會有進一步動作的)

這種事, 不曉得幹嘛要發新聞稿, 搞的人心不安, 好似唯恐天下不亂, 其實內部運作整併一下就好了..
widther wrote:
O家有P家客源挹注,短期應該沒問題。長期只要熬過去,持續與Sony為策略夥伴,步進防震長處,來日仍有可為,千萬可別跟著沉了。
哈!上一個很倚賴 Sony 的是 Nikon,先前超麻吉的風光樣還歷歷在目
結果 Nikon 大群用戶都反被 Sony 接收了,現在還躺著喘.

一直不肯用 Sony sensor 的 Canon 被眾人直罵了這麼多年,結果市佔越來越高,去年無反市佔還反超 Sony.



rickeychao wrote:
這種事, 不曉得幹嘛要發新聞稿, 搞的人心不安, 好似唯恐天下不亂, 其實內部運作整併一下就好了..
因為會計年度到了,要發財報了,在投資人看到赤字前先打點預防針,說我們已經有計劃要重組那些較弱的部門了,未來獲利能力會增強云云。
松下的企業重組已經是每年的例行公事,只是今年相機部門被點到.
http://www.eoshd.com/2017/03/panasonic-will-accelerate-lumix-project-new-structure/

節錄
“Panasonic’s digital camera business was transferred from AVC Network Company to Appliance Compan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ganization reorganization in April 2017. We will accelerate the LUMIX project with a new structure. Development members of VARICAM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GH5, which enabled the professional’s desired video performance.”

Separate marketing, sales and support strategies still exist at Panasonic for consumer and professional products, even though R&D,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will become a more unified force.

Panasonic managers are now drawing up a future growth strategy for Lumix mirrorless cameras to 2020 (including a likely shift to 8K).

所以說, 此次不是刪減或縮小相機部門, 反而是想最佳化相機部門的內部戰力,但內文只有提到GH5, Mirrorless, 8K...等等產品跟技術, 所以小DC看來已經不是重點。

“First of all, we will compete in GH5 in 2017, but we plan to introduce some other items besides that. How to shift from compact cameras where the market is shrinking to mirrorless cameras that Panasonic’s strength can make use of, by strengthening the lineup with mirrorless single-lens cameras and lens-integrated cameras has become a survival point, I will.”

如何把縮小的小DC的市場轉移到無反或類單,是存活的重點。
tyf000 wrote:
哈!上一個倚賴 Sony 的是 Nikon,結果 Nikon 大群用戶都反被 Sony 接收了,現在還躺著喘

這個不管有好處或壞處,都不會與我的口袋有相關,所以我倒是沒去注意。

我也沒有"合理的推論"去評估"Nikon到底有多少用戶被Sony接收"?如果只憑01上的感覺,我覺得有時不見得與事實接近。

要是有辦法,哪個相機廠,會想在數位相機最重要的感光元件上依賴別人?

投資晶圓廠動輒百億計算,它是天生"超級大農場"命盤,沒有人會開一個大農場只為種菜自己吃的,得先想好產品怎賣出去才行。Nikon早有自己設計感光元件能力,卻一直沒有自己的CMOS晶圓廠,應該是不得已也,非不能也,誰會只為了爭一口"自產"的氣而跟錢過不去?就算初期能應付,五七年後更新怎辦?一直跟Sony去拚?技術研發資金從何支應?萬一拚不過,這個虧損可不是相機部門賺錢能填補的,這樣推想應該不會有錯。所以不只Nikon,其他相機廠都一樣,就連龍頭C家,也不敢在晶圓廠這塊貿然從事,否則它都能自產光刻機了,怎會容忍"製程落後Sony"的風評?---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

誰能在COMS上不斷更新研發產製,誰就是日後的最大玩家,Sigma社長的話,是有其根據的。

tyf000 wrote:
一直不肯用 Sony sensor 的 Canon 被眾人直罵了這麼多年,結果市佔越來越高,去年無反市佔還反超 Sony.


這很好啊,希望一直持續下去,我也不喜歡市場一家獨大狀況產生,這對消費者終究不利,但形勢比人強,推估趨勢無可奈何啊~


widther wrote:
這個不管有好處或壞...(恕刪)

自產感光沒那樣重要吧?
有那樣重要Panasonic自產為何沒獲利?
希望把產線整併好,型號真的很亂,非粉絲根本搞不懂一堆型號哪邊不同
這樣對小廠商推廣很不利

tyf000 wrote:
哈!上一個很倚賴 Sony 的是 Nikon,先前超麻吉的風光樣還歷歷在目
結果 Nikon 大群用戶都反被 Sony 接收了,現在還躺著喘.


Nikon流失的用戶也未必移轉到Sony吧,歐美人士不像部分東方人(台灣,東南亞)這麼瘋無反,日本國內喜歡無反的人也偏好文化氣習或特色濃厚一點的品牌/型號,不會盲目只依電子性能/帳面規格/市場分析來選自己要用的相機(如同台灣有些人買車很有意思,會因為二手市場那個顏色或牌子好賣而選擇,並以此自認"有智慧",好像"買"是為了"賣"一樣),Sony除非能炸掉所有競爭者的晶圓廠或控管消費者腦袋,否則要所有人不思考的接受這種"赤裸電子霸權式"的產品,有一定難度.
tyf000 wrote:

一直不肯用 Sony sensor 的 Canon 被眾人直罵了這麼多年,結果市佔越來越高,去年無反市佔還反超 Sony.



市佔多,不代表賺得多...

今年canon肯定也是市佔第一,但銷售數量還會再減半!

http://photoonline.com.tw/article-1488-1.html

有沒有聽過佳能感光原件用在監視器 行車記錄器 手機?!
看到這則新聞真是晴天霹靂~
年初才剛買Panasonic LX100,一向買富士相機,這回買了二前年的LX100,方便攜帶、好操作,我才對Panasonic印象大好
不過Sony真的是大贏家,因為連iPhone的感光晶片都是Sony,不管廠商如何廝殺,Sony還是賺飽飽。富士之前也傳聞因Sony停產1630萬畫素的CMOS,有些系列機型(如X-E2, X-70, X-T10等)都有停產危機。
雖然手機未來肯定取代更多低階相機,但真心覺得這樣對熱愛攝影的人真是不利,選擇將變少。
不過時勢所趨吧,買相機的人不斷減少,廠商沒獲利,當然也就不想再砸錢。
目前Sony的手機照起來已經都不輸五、六年前的入門級相機了。

希望Panasonic繼續加油!出好機大家就用$支持!
感嘆時間的洗刷
適者生存的法則
也在輝煌的相機時代上演
剛買LX100不久
沒想到就聽到這樣的消息
希望LUMIX能夠好好調整
讓相機這塊能夠起色
至於DC 私心期望能夠保留LX系列
畢竟LX100的規格與體積 都堪稱夢幻
之前LX200還討論的滿熱烈的
而單眼M4/3一定要存續啊!
在這裡培養了不少的死忠玩家~
Pana在這市場上還是有優勢的!
平實耐用、錄影強悍、對焦迅速
加油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