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Hwang wrote:我們大家根本啥事都沒...(恕刪) DannyHwang兄您說的也沒錯,大家什麼也沒做只是動動嘴皮跟腦袋,看來真的做白工的是我呀不過有些觀念性的事情我還是想說清楚一些,希望您不嫌我煩如果您之前都有校正螢幕,後來卻放棄了,小弟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假設您所謂的校正螢幕,是使用i1或是spider這樣的硬體螢幕校色儀,而不是肉眼去調整的話那麼按照小弟所說的110cd/m2的亮度,其實算是偏暗的了現今的液晶螢幕亮度全開時,動輒300~400cd/m2的比比皆是所以110cd/m2這個亮度,我想對一般人說應該都感覺偏暗了才是小弟的筆電要從最亮下調5格,而桌上型Eizo的螢幕大概只需要45%的亮度就已足夠當然或許Danny兄有coding的需求,習慣更暗的螢幕,那也是合理不過話說回來,coding您習慣偏暗的亮度當然無妨,但當您看照片時,是否以相對標準的亮度來看會比較好呢?畢竟coding的最終成果是可執行的程式,螢幕的亮度並不影響程式的成功與否但是影像的話就不是這樣的了,亮度是評價影像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相信這點您應該可以認同您又提到"大家的螢幕也沒校正, 我一個人準也沒用, 當我越準也許跟別人的差異越大, 這樣只是自爽而已..."這樣的想法小弟也是很難去苟同我想隨著科技在進步,螢幕色彩只會越來越準確,或者說會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意識到這個問題從而會想把自己的螢幕色彩正常化,這樣的事情今後只會增加,不可能會有越來越少的事情發生這不是一種自爽的行為,而是一種標準化,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及流程上的誤差如果您的拍照目標僅僅是如您所說"在我手上十幾台不同廠牌型號螢幕標準設定(其實我的螢幕還調的偏暗)看起來都不太離譜為基礎"的話,嚴格說起來這才是一種自爽的行為不是嗎?因為很有可能,您把照片發給親朋好友時,他們有可能會看到偏亮的照片,若是您拿去輸出,也同樣會有偏亮偏亮的傾向事實上,小弟認為像您這樣同時擁有大量不同廠牌螢幕的使用者,才是最最需要做螢幕校色的使用者不是嗎?利用儀器將這些螢幕都標準統一化,不但誤差比手動肉眼調整來得小,效率又高,您使用上也馬上就受益您又說"看看現在大家喜好的照片, 相機, 根本就不是以還原現場為出發點, 都是極其誇張的改變現實(大家都愛假的), 源頭都變了, 後面準能帶來多大的效益?"關於這點,其實也是似是而非的觀念,因為"源頭"並沒有變啊因為這裡源頭,指的應該是大家依據喜好調整過的顏色,而不是現場的顏色,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您能同意嗎?沒錯,現今許多人拍照並不以"還原現場"為出發點,這並沒有對錯,單純是喜好問題但即使是如此,螢幕校色還是絕對有其必要怎麼說?因為拍攝者還是有"在螢幕上調整,或表達出他意圖中色彩"的這個需求而這個需求最終還是必須依賴能呈現正確色彩的螢幕才能達成我們不妨拿作品向來有濃厚色彩傾向的蜷川實花來做比方好了也許她拍的金魚或花本來是橘色的,但她喜歡把這橘色調整成非常接近紅色的橘紅色(我們姑且稱為蜷川紅)這種"作品表現意圖"當然是可以的,而且時常是必須的,因為這可能是攝影師的個人獨到風格及價值所在,但是為了確保這樣的意圖(色彩)能在螢幕上或是最終輸出時,也能呈現出她想要的"蜷川紅",那麼她就必須要使用色彩正確的螢幕來調色,再透過標準的流程來輸出,最終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作品才不會"落漆"如果她隨便拿一台自己看得很習慣的螢幕就開始工作,調整出她想要的顏色,那麼放上網路或輸出後,肯定會與她想要的顏色有大大的出入的用色彩不正確的螢幕就開始後續的加工動作,小弟認為這才是真正所謂的"源頭都變了"為什麼影像數位化之後,色彩管理變得如此重要?最簡單的原因是:因為底片消失了曾經有底片的時候,你可以拿著底片跟人家討論色彩,至少底片是一個有形具體的東西,不會有爭議但是數位化之後,你按快門,接著只會得到一個數位檔案,而這個檔案在不同的螢幕上,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顏色也因此,一個色彩正確的螢幕,才真正是影像數位化之後所有一切的源頭不在這個標準上做為一個起點去討論,或去加工影像的話,說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只是在各說各話永遠也不會有交集雖然我會希望在色彩正確性這方面多做努力,但是Danny兄所提,把一些不確定當作趣味, 多拍些照以量取勝的拍照心態,我是絕對百分百認同的.畢竟這是完全不牴觸的兩件事情,影像色彩你大可天馬行空地去玩去調整,但是我想我們都會希望與人分享我們心愛的作品時,大家也能看到的是我真正想要呈現的色彩,不是嗎不好意思又囉嗦了,希望沒有冒犯到的地方,還請您海量包涵最後,謝謝您欣賞小弟拍的照片,45mm f1.8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鏡!題外話早幾年時,開車禮讓行人先過馬路好像還沒成為風氣但現在,在台灣開車的人應該自然而然都會禮讓路人了吧,這已經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小弟人在上海,前兩天過馬路時差點被計程車撞個正著,忍不住對著司機說,"讓一下路人吧"結果馬上被嗆一句,"死傻B眼睛放亮點"當下實在是很無語,心情也黯淡了不少我想,有些事情的確需要時間,色彩標準化這件事也是既然我們比大多數人提早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我們應該是幸運的吧哪怕現在做的,猛一看可能是在做白工,但真正的價值終有一天會出現的,我如此相信共勉之!!
bigandy.gm wrote:DannyHwang...(恕刪) bigandy.gm兄, 有些事你是對的, 你這才是積極正面的作法, 而我是越來越向鄉民同流合汙往下沉淪.但是很多事情我可能無法像您這麼樂觀, 有時候觀念正確是遠比不上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就是要嘛要跟大老闆想法一樣, 不然就是要跟鄉民想法一樣! 出社會打混快二十年, 漸漸的也跟鄉民沒兩樣, 啥理想抱負早拋在腦後. 十七八歲時還想投考軍校從軍報國, 看到雨天有人衝去降下國旗還會淚流滿面, 現在鄉民的觀點這都是黨國餘毒.打開電視轉個台, 幾乎每台的畫面, 顏色, 亮度, 甚至音量都不一樣! 這事差不多三十年沒變. 昨是今非的事, 可是屢見不爽, 誰知今天所謂的標準在未來鄉民眼中是啥?我不覺得大家的螢幕會越趨於一致, 一出廠就很標準! 製程跟成本就不同, 加上要投鄉民所好, 與製造差異化, 怎可能會一樣. 更何況所謂的標準也不見的符合鄉民的口味.每天中午, 站在清華大學郵局對面路口,看著對面那些未來的社會菁英, 棄天橋不走, 只想省事直接橫過馬路. 在台積電工廠門口, 塞滿了接女友下班的車子, 但往前二十多公尺路邊多的是空的停車格. 放學時, 學校旁多的是停在空停車格外的車子. 中午的新竹科學園區旁的龍山社區, 馬路幾乎是變停車場! 這禮拜剛繳了一張在高雄被開的罰單2700大洋, 紅燈左轉, 原因只是我在無三相號誌路口待轉, 因為綠燈時根本沒半台車讓我, 只能等到剛紅燈時趕忙跟著前車轉過去, 就收到波利士大人給的寫真照片, 趕忙認錯繳錢, 下次不要走那邊了.年紀大了, 中午都會出去走路運動, 很多時候我都選擇不在斑馬線過馬路, 因為實在非常危險, 跟你同向但要轉彎的車根本不想要讓你! 如果時機允許, 我會選擇在整條路兩端的車都距離我很遠時, 直接快速橫過馬路, 這是錯誤示範, 而且不是所有場景適用! 好幾次在雨天過斑馬線都差點被貴婦開的進口名車撞到, 那貴婦就橫在斑馬線上臉無表情, 好像在雨天過馬路的行人對她就像落水狗一樣.對未來實在無法有太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