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y102 wrote:
太厲害了!每張人物...(恕刪)



感謝,確實很多是在棚內拍攝,主要是拍攝前或拍攝後趁機用M43備機拍拍測試用
覺得還OK就留下來XD
有時候順手就直接用M43拍囉, 最低ISO下的畫質讓人放心:)

隔行如隔山,基本上棚內Model根本不認識/不關心攝影師拿啥拍喔(當然手機就差太多啦)
遇過攝影師拿Leica M機棚拍,也是超小一台,換鏡位超靈活..






aztec1234 wrote:
防手震的部分, 我想...(恕刪)


GX7的電子快門/E-M1零秒防震超有感,非常好用
如您說的微震在小機子上有時會因為配重與某些快門速度下會變得很明顯
現在越來越多新機都配備電子快門這項好用的功能囉




d94845002 wrote:
不知樓主和各位參訪大...(恕刪)


M43系統自G1/GH1入手開始很大的誘因就是簡單轉接便宜老鏡
M43轉接環一般都不貴,便宜無牌的轉接環也沒有遇過精度不足的問題
而老鏡稍微找找都有不錯的選擇
但要注意老鏡+轉接環整體體積不小喔

個人有一點老鏡使用心得分享:

G1/GH1/GH2/GH3/E-M1/E-M5II的EVF放大率夠看來舒適,手動對焦很方便,其他機種不是沒觀景窗就是太小握感不利老鏡轉接,要稍做考量...

大致拍攝流程:
使用A模式 > 開大光圈手動對焦 > 收光圈到想要的光圈值 > 檢查是否需要曝光補償 > 拍攝 > 檢查對焦/曝光判斷是否需要重拍


繁瑣的步驟之外,還要考量到2倍的焦長轉換對於使用時機,手持操控的穩定度都是考驗XD(E-M1的良好持握感與IBIS大加分)

一點使用老鏡所拍攝的JPG直出照片:


E-M1 + M42 Fujinon 135mm f2.5,光圈全開


E-M1 + M42 Fujinon 135mm f2.5,光圈全開


E-M1 + M42 Fujinon 135mm f2.5,光圈全開


E-M1 + M42 Fujinon 135mm f2.5,光圈全開

明顯看出這老鏡光圈全開撐不住 M43 16mp的解析度,放到 16mp APSC機種就沒那麼差
M43系統轉接老鏡要稍留意這些問題喔...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太棒的消息,原來老鏡遇上M43的高畫素感光元件,也會有小問題-也許我該試試較低畫素的選項。
支持置頂,收穫頗多,希望樓主以後如果有更多的心得,也能多多分享。

aztec1234 wrote:
防手震的部分, 我想...(恕刪)


您好,看到這段想向您請益

剛入手GX7,轉接老鏡(Konica AR 50mm f.18)快門設定1/125,理論上是安全快門,但拍出來有點糊,本想這鏡頭畫質應該不至於這樣,轉接NEX 5N好像比較優,不死心下嘗試用電子快門,果然銳利許多。

想請教您的經驗,GX7的快門微震問題有很明顯嗎?之前只看到EP5的議題,沒想到GX7也有。

謝謝您。

DAWEI MAGIC wrote:
您好,看到這段想向...(恕刪)



電子快門的限制很多(不能用閃燈/最低快門/最高ISO的限制等)但是對手震的減輕幫助很大喔
M43大部分的機身都偏小而且不重視持握性,相對而言快門的動作與震動就很容易影響畫面的清晰
剛好超過安全快門恐怕還不夠,還要再快一些避免微震
開電子快門就會少很多疑慮喔



------------M43 與 APSC 機種使用RAW檔的比較-------------

使用M43感光元件的機種成像品質其實已經很夠用,RAW檔處理上個人覺得與一般APSC機器沒有明顯分別,倒是微反差與色調上每家各有不同..

如以下:



左: Canon EOS-70D + 17-55mm f2.8 USM @17mm, ISO 200, f8, 1/200sec, WB = Cloudy
右:Olympus E-M5 + MZD 12-50mm f3.5-6.3 Macro @12mm, ISO 200, f7.1, 1/250sec, WB = Cloudy
現場的空氣透明度不佳,機身調整參數或色彩模式風格其實助益不大,所以都拍攝RAW 檔回電腦調整


左: Canon EOS-70D + 17-55mm f2.8 USM @ 17mm, ISO 200, f8, 1/200sec,
右:Olympus E-M5 + MZD 12-50mm f3.5-6.3 Macro @ 12mm, ISO 200, f7.1, 1/250sec,
進電腦後用Adobe Bridge 的 ACR轉檔將亮暗部細節與色彩儘量呈現,兩個RAW的各種參數都一致,仍明顯看出色調上有各自的特色



Olympus OM-D E-M5 + MZD 12-50mm f3.5-6.3 Macro, 12mm
完全相同的調整參數, O家帶出更多的微反差與鮮明色調


Canon EOS-70D + Canon EF-S 17-55mm f2.8 USM, 17mm
C家的色調變化較為平緩,對比也較柔和保留更多中間色調

當然可以再個別調整RAW檔參數來讓成果趨近一致,不過可看出每家廠牌的成像風格的不同取向,即使是RAW檔這樣的純粹數據資料..



左: Canon EOS-70D + 17-55mm f2.8 USM @ 17mm, ISO 200, f8, 1/200sec,
右:Olympus E-M5 + MZD 12-50mm f3.5-6.3 Macro @ 12mm, ISO 200, f7.1, 1/250sec,

放大看局部時,兩者的細節呈現都在同樣水準,70D的20mp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同樣的RAW檔暗面拉亮之後的粗糙顆粒感兩者也相當趨近,而且E-M5的暗部動態範圍還稍優一些喔(thanks to Sony)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正想要進入M43的世界~
做個標記可以好好閱讀參考~
謝謝分享!!
最近一直在逛鏡頭的大樓文,不小心看到此文,讓我學了一課。請容許我標記一下方便後續追蹤
為什麼好文總是沉的這麼深,本文根本就是M43用戶必讀之文 !
「M43 系統"簡單"使用心得」這誤導人的標題應該改一下才對
找資料時看到的好文
登入支持一下



感謝囉,目前還想再買一台GX-7II或是GX8來拍4K順便寫寫心得,再來分享

不過先寫寫用M43到目前為止的送修經驗

用了很久的E-M5有一天開不了機,原來是快門簾收不起來

由於是在英國購入的,所以在台灣送修時就算水貨
所以台灣維修的報價是NTD6800
由於完全是接近二手殘值,只好放棄維修當擺設囉

難得有相機可以用到壞掉,只能說E-M5真好用:)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