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dpreview.com/news/4882489366/panasonic-likely-to-scale-back-camera-division
英文看不懂可先看兩個重點
1.消費型相機部門將歸於Appliance Company旗下
2.不是解散(日經用上dismantle這個字眼,Panasonic乃針對此字眼)
結論:根本就是某些媒體用上誇大不實的用詞,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widther wrote:
但或許將來有一天,以M4/3的片幅大小,就可以逼近今日A7R2的像素與ISO表現,那麼,憑M4/3的體積重量,就有機會與天下英雄爭鋒,甚至獨受青睞也難說
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認為M4/3達到當今FF畫質不是不可能, 但可能需要10-20年.
不過屆時手機的拍照水準也會很驚人, 所以M43會更容易存活還是更難存活還很難說.
手機對相機的殺傷力很巨大, 會讓能存活相機廠數量遠少於傳統類比時代.
在類比時代一般人要拍照還是需要台相機, 但現在有手機就能拍了.
我覺得 Sony 會活下來, 因為他的感光元件可以用在手機.
至於其他廠, 除非走極專業路線, 要不然改做手機, 或是手機的光學配件, 不然很難存活.
還是會有買相機的相機玩家, 但這些玩家能撐起的廠商數目不會太多了, 搞不好只有兩三家.
widther wrote:
Sony有感光元件的製造技術,所以就我們來看,毫無疑問的,Sony在未來將會是相機產業的最大玩家。感應器與鏡頭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東西都可以被供應商分食。我想在攝影的產業中,誰擁有了好的感光元件或鏡頭技術,誰就能夠存活下來。...(恕刪)
不同意, 重點不是量也不是質, 是獲利.
賣一個手機的感光元件+鏡頭, 你是想賺多少? 手機獲利只有Apple高而己, 而且很明顯鏡頭雖重要但還不到能跟Apple平起平坐談價錢的程度.
重點是消費習慣己經變了. 就算改賣Smartphone零件一樣只有量能衝高而己, 獲利不足以維持目前的相機產業. 換個角度想其實相機也就打回原型而己, 未來在數位影象市場真正賺錢的東西也許就是那麼黃金十年. 不管什麼產品明星產業最後還是潮起潮落. 很簡單就是數位相機的供給大於需求, 每一家廠商都有一樣的問題, 笑到最後的未必是SONY.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